一種VR透鏡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13:04:16 1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VR透鏡系統。
背景技術:
VR(Virtual Reality),即虛擬實境技術,是一種可以利用計算機、顯示、傳感技術在多維空間上創建的一個虛擬信息環境,能使用戶具有身臨其境的沉浸感。VR主要包括模擬環境、感知、自然技能和傳感設備等多個方面,模擬環境是由計算機生成的、實時動態的三維立體逼真圖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應該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自然技能指人的頭部轉動、眼睛、手勢或其他人體行為動作,由計算機來處理與參與者的動作相適應的數據,並對用戶的輸入做出實時響應;傳感設備是指三維交互設備。
目前,主流VR的傳感設備一般體現在視覺顯示上,顯示原理是:將顯示器產生的近處影像通過光學透鏡系統拉到遠處放大,近乎充滿人的視野範圍,從而產生沉浸感。傳統VR的顯示系統包括屏幕和鏡片,但受限於人眼瞳距,無法採用很大的屏幕,導致解析度、觀影視角一直無法提高,限制參與者的體驗水平無法進一步提高。
現有一種技術,設置屏幕位於透鏡的上方,屏幕平行於透鏡的光軸,通過反射鏡將屏幕的影像投射到透鏡上,射入人眼,但這樣的傳感設備同樣無法解決由於人眼瞳距受限的問題,解析度和觀影角度同樣無法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問題,提供一種VR透鏡系統,能採用大屏幕,有效提高觀影視角和解析度。
為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本發明公開一種VR透鏡系統,包括VR設備框,VR設備框兩側各設有一屏幕,屏幕的長度為a,VR設備框的長度為b,b<2a;VR設備框內設有兩個透鏡,透鏡的光軸與同側的屏幕法線相交,透鏡光軸與同側屏幕法線的交點上設有反射鏡,反射鏡能將屏幕的影像全部反射到透鏡上。
進一步的,反射鏡靠近屏幕的一面設有四分之一玻片。
進一步的,透鏡的前表面或後表面上設有檢偏薄膜。
進一步的,透鏡為菲涅爾透鏡。
進一步的,反射鏡與VR設備框正前方的面成45度角。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公開一種VR透鏡系統,將屏幕設置於VR系統的兩側,能顯著提高屏幕的大小、解析度和觀影視角,使VR系統不再受限於瞳距,能有效提高參與者的觀影體驗,加強參與者身臨其境的感覺,形成具有優越廣角立體顯示功能的VR系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單眼顯示系統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傳統VR透鏡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為:VR設備框10、屏幕11、反射鏡20、四分之一玻片21、透鏡30、檢偏薄膜31。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特徵、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功能,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請參閱圖1至圖3:
一種VR透鏡系統,包括VR設備框10,VR設備框10兩側各設有一屏幕11,屏幕11的長度為a,VR設備框10的長度為b,設置兩個長度為a的屏幕11效果遠勝於傳統VR設置一個長度為b的屏幕11於正前方,且b<2a,顯然兩個長度為a的屏幕11大於單個長度為b的屏幕11,單個長度為b的屏幕11由於受到人眼瞳距的限制,無法採用較大的屏幕11,影響了觀影效果;VR設備框10內設有兩個透鏡30,透鏡30的光軸與同側的屏幕11法線相交,透鏡30光軸與同側屏幕11法線的交點上設有反射鏡20,反射鏡20靠近正前方的一面鍍有反射材料,優選的,反射鏡20與VR設備框10正前方的面成45度角,能有效反射來自屏幕11的影像,反射鏡20能將屏幕11的影響全部反射到透鏡30上。將屏幕11設置於VR設備框10的兩側並採用折反系統,能有效提高屏幕11的大小,消除人眼瞳距對屏幕11大小設置的限制,同時還能提高屏幕11的解析度和擴大觀影視角,對提高參與者的體驗效果有極大幫助。
屏幕11發出的影像投射到反射鏡20上,影像在反射鏡20上反射到透鏡30上,影像經過透鏡30放大併入射到人眼,設置兩個屏幕11能夠有效實現廣角效果,而且解析度也可以顯著提高不受人眼瞳距限制,融合兩個屏幕11的影像,能夠給參與者一個清晰立體的視覺效果,。
本VR透鏡系統屏幕11發出的光容易不通過反射鏡20直接入射到人眼上,影響觀影效果,參考圖2,D區域為不經過反射也可視的區域。為進一步提高本VR透鏡系統的觀影效果,反射鏡20靠近屏幕11的一面設有四分之一玻片21,四分之一玻片21的厚度一般設為綠光波長的四分之一,透鏡30的前表面或後表面上設有檢偏薄膜31,將檢偏薄膜31的偏振方向設置與屏幕11出射光的偏振方向成90度角。屏幕11上出射的光線為線偏振光,線偏振光入射到四分之一玻片21上,然後在反射鏡20上反射,並再次透射經過四分之一玻片21,理想狀態下,正入射並反射後的綠光的偏振態會發生90度的改變,恰好可以通過偏振方向與線偏振光成90度的檢偏薄膜,併入射到人眼,其他波長的光會變成圓偏振光或橢圓偏振光,由於存在不同的入射角,玻片的實際厚度與波長不匹配,可近似認為反射出的光都變成圓偏振光,圓偏振光中存在與線偏振光成90度的偏振光,這種偏振光能夠通過偏振方向與線偏振光成90度的檢偏薄膜,併入射到人眼;D區域出射的部分線偏振光直接傳到透鏡30上,由於檢偏薄膜31的偏振方向與屏幕11出射的線偏振光的振動方向成90度角,D區域出射的部分直接傳到透鏡30的線偏振光會被攔截,無法通過透鏡30,所以也無法到達人眼,不會影響參與者的觀影效果。綜上所述,線偏振光通過反射系統之後能夠入射到人眼,而沒有通過反射系統的線偏振光會被檢偏薄膜31攔截,無法進入人眼,從而可以有效提高VR透鏡系統的觀影效果。
VR設備一般為頭戴式顯示設備,為提高使用VR設備的舒適度,應該儘可能減輕設備的重量,VR設備包括VR透鏡系統,設置透鏡30為菲涅爾透鏡,菲涅爾透鏡不僅能實現球面透鏡的效果,且更輕、更薄,能儘可能降低VR設備的重量。
本VR透鏡系統通過在兩側設置屏幕11,並利用折返系統,消除了人眼瞳距對屏幕11大小的限制,顯著提高屏幕11的大小和解析度,還能擴大參與者的觀影視角,增設四分之一玻片21和檢偏薄膜31,同時能夠克服屏幕11發出的影像直接入射到人眼導致觀影效果下降的問題,使得VR透鏡系統整體能給參與者帶來優越的視覺體驗。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