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今生前世(所以的今生前世)
2023-05-16 17:09:28
今天讀《古文觀止》卷五最後一篇雄文「報任安書」,有一段是這樣的:「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譽,自結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外之,不能備行伍,攻城野戰,有斬將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積日累勞,取尊官厚祿,以為宗族交遊光寵。」
其中,「所以自惟」中的「所以」是什麼意思呢?「惟」是動詞「想」、「思考」的意思。
上古版譯為「因此自思」。
嶽麓版比較狡猾,意譯為「自己思考了一下」,直接無視「所以」。這是不把豆包當乾糧,不拿村長當幹部,人皆可鄙夷之。
中華版譯為「所以自己尋思」。
司馬遷文章的「所以」,真的是同現代一樣的連詞「因此」、「所以」嗎?
恰巧我今天剛收到一本專門的詞典《古文觀止詞典》,我迫不及待想檢驗一下它的成色,果然第一眼就讓我略微失望。詞典中的例句譯為「所以我自己考慮」。見下圖:
清楚記得之前查過虛詞詞典,只有到了東漢之後,「所以」才和今天作連詞的「所以」一樣,而在東漢之前卻不能作連詞用。
我重新翻開韓崢嶸先生的《古漢語虛詞手冊》溫習了一遍,「所以」項下,P353表述為「連詞,表示結果或結論,用在正句或下句的開頭,始於東漢以後,但用例並不多,跟現代漢語的用法大體相同,不必翻譯」。司馬遷無疑是西漢人,故,「所以」並不能作連詞用。見下圖:
我翻遍其他的虛詞詞典,盡皆語焉不詳,沒有提及東漢這個時間點。韓先生的解釋會不會是孤證呢?為什麼其他詞典都不載這個呢?
我本想就此打住,最後還是翻開楊伯峻先生的《古漢語虛詞》一書,查「所以」這個詞,得到如下信息,P167表述如下:現在談「所以」一詞。「所以」在西漢以前,若「以」當「因」「由」講,便是「的緣故」之義;若「以」當「用」講,便是「的方法」之義。見下圖:
P168表述如下:到東漢以後,「所以」便又可以作連詞,相當於「是故」「是以」。見下圖:
「在西漢以前」是什麼意思呢?是指周秦嗎?因為這句話下面舉了《史記》的例子,故知應解讀為「在西漢及以前」的意思。
「到東漢以後」又是什麼意思呢?應該是西漢結束之後,東漢開始及以後。
由此,楊伯峻先生佐證了韓崢嶸先生的「始於東漢以後」這句話。
那麼,「所以自惟」中的「以」,到底是當「因」「由」講,還是當「用」講呢?
根據上下文,司馬遷在說完「所以自惟」之後,寫了「上之」怎麼樣,寫了「次之」怎麼樣,寫了「外之」怎麼樣,最後寫了「下之」怎麼樣。
司馬遷明顯是在講自己是怎麼思考這個問題的,因此,這裡的「所以自惟」,可譯為「(我)自己思考(這個問題)的方法(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此之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