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簡介 容閎的最大功績
2023-12-01 18:40:46 4
十九世紀是中國最灰暗的一段時光,不僅在於外國侵略者的掠奪,也在於其本身的落後。因為多年以來的閉關鎖國政策,在西方不斷進步的時候,中國還在故步自封。所以等到西方強勢襲來之時,清政府才那麼的措手不及。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看不見中國的落後,和西方的先進。在見證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之後,這些有志之士開始有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想法。
梁啓超《少年中國說》寫:「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促進國家的強盛。關鍵之處不在於機器,而在於技術人才。當一個國家人才濟濟之時,自然而然的會推動這個國家不斷的進步。容閎就是這樣一位,致力於培養先進人才,促進國家富強之人。
容閎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為近代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讓人心酸的是,後世知道容閎這個人的卻沒有幾個。
容閎在道光八年,出生於廣東香山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當時原屬香山縣的小島澳門,已被葡萄牙殖民者佔租近三百年。所以這個地方不像內陸,受到清朝禁教政策的影響,這裡活躍著許多的外國傳教士。
這些外國傳教士,在中國沿海悄悄進行傳教活動的同時,還為貧窮人家辦了學校和醫院。容閎出身貧困,家裡供不起他讀四書五經,於是他被父親送到了外國傳教士辦的學校就讀。
容閎一直在外國傳教士辦的學校讀書,期間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勃朗牧師成為他的校長。後來勃朗校長因病回美國,表示願意帶幾個學生一同前去,繼續接受教育。這些跟隨勃朗牧師前往美國的學生之中,就有容閎。
來到美國的容閎,見識到了更多的西方先進文化,同時也深刻認識到了自己國家的不足。他是一個愛國之人,所以在學成之後,並沒有留在富庶安定的美國,而是回到了中國。
容閎最開始將希望寄託於太平天國,發現不可行之後,又遇上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成為他認為的中國近代化的希望。
同治二年,容閎前往安慶拜見曾國藩,受到曾國藩的接見和重用。次年曾國藩籌建江南製造局,容閎為曾國藩赴美採買機器。同治五年,容閎又建議曾國藩,在江南製造總局內設立兵工學校,培養機械工程技術人員。
如果只是自己關起門來研究學習,是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的。容閎認為,中國要迅速的進步,必須要有更多的人走出去,然後帶回更多的先進技術。所以他向曾國藩建議向外國輸送留學生,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和技術。
曾國藩對此最開始並不接受,容閎用了兩年時間勸說,才最終使得曾國藩同意願意向朝廷奏請派留學生。清政府同意之後,容閎成為「幼童出洋肄業局」副委員,負責孩子們在美國的教育。
容閎輸送的留學生中,大多數回國之後,都成為行業人才,擔任重要職位。諸如:國務院總理、外交部部長、駐外大使、海軍將領、清華、北洋大學校長。
容閎是最先播種的那個人,種子成長收穫之後,又培養了更多的人才。一代又一代的學習傳承,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出現,最終建造了今日富強偉大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