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硬膜外導管的製作方法
2023-12-07 07:36:16 2
專利名稱:多孔硬膜外導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用品技術範圍,涉及一種麻醉用的硬膜外導管的改進。
現有技術的硬膜外導管,一般都是單孔管,只有前端一孔。這種單孔硬膜外導管,在使用時,由於受方向和角度等因素的影響,局麻藥在硬膜外腔的彌散速度慢,用藥量雖大,麻醉阻滯範圍卻不理想,而且經常出現單側不全現象,甚至被血塊和結締組織堵塞,以及導管前端穿出椎間孔,或導管返折、扭曲,造成硬膜外麻醉失敗。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提供一種多孔的硬膜外導管,以克服現有單孔硬膜外導管的上述缺點。
本實用新型是在現有單孔硬膜外導管的基礎上改進的,其要點是在導管的有效麻醉置入深度範圍內設置多個導藥孔。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前段縱剖圖圖2是
圖1中A-A放大剖視圖圖3是
圖1中B-B放大剖視圖圖4是
圖1中C-C放大剖視圖圖5是
圖1中D-D放大剖視圖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根據附圖所示,圖中1是導管體,導管體上在有效麻醉置入深度範圍內設置有多個導藥孔2。為使局麻藥在硬膜外腔彌散更加均勻,獲得更為廣泛的麻醉阻滯範圍,減少用藥量,所說的多個導藥孔2為均勻分布,即在硬膜外導管的有效麻醉置入深度縱向均勻分布,在導管的園周上等園周角分布。
在硬膜外麻醉時,導管的置入深度通常在3-5釐米,設定有效麻醉置入深度為3釐米,在3釐米內,導藥孔過少,仍有可能會出現前述單孔管可能出現的弊端,如果導藥孔過多,一是無太大的必要性,二是將會導致抗拉力強度的降低,因此,本實用新型選用4個導藥孔為宜。
附圖可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以3釐米作為有效麻醉置入深度,在其範圍內設4個導藥孔,縱向孔距1釐米,導管的圓周上,鄰孔間圓周角為90度。經多孔管組76例、單孔管組58例對比分析,多孔管組硬膜外麻醉平均阻滯神經節段為10.13±3.54,單孔管組為7.69±2.39,經U值檢驗具有高度顯著差異。
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能夠擴大麻醉阻滯範圍,減少局麻藥及輔助藥用量,提高麻醉成功率。同時具有良好的肌松作用,減輕牽拉反應,對病人生命體徵無明顯影響,無明顯不良反應。
權利要求1.一種多孔硬膜外導管,包括導管體1,其特徵是在導管1的有效麻醉置入深度範圍內設置有多個導藥孔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管,其特徵是所說的多個導藥孔2,在導管1的縱向上均勻公布,在導管的園周上等園周角分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管,其特徵是所說的有效麻醉置入深度為3釐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導管,其特徵是所說的多個導藥孔為4個導藥孔。
專利摘要一種麻醉用多孔硬膜外導管,屬醫療用品技術範圍。它是在硬膜外導管的有效麻醉置入深度範圍內設置多個導藥孔,並均勻分布,即在縱向上等距分布,在圓周上等圓周角分布。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對於擴大麻醉阻滯範圍、減少局麻藥用量,提高麻醉成功率都具有明顯的效果,同時具有良好的肌松作用,無不良反應。
文檔編號A61M25/00GK2078176SQ90219290
公開日1991年6月5日 申請日期1990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1990年11月10日
發明者黃存誠, 賈寶春, 楊其林, 程憲生 申請人:黃存誠, 賈寶春, 楊其林, 程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