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太監馮寶簡介 馮寶是怎麼死的?
2023-12-07 06:16:01
馮寶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達大太監,也是明朝有名的太監政治家。雖然是太監,但是他卻對明朝的政治有著極大的影響,有「內相」之稱。而這個影響,來源於有千古一相之稱的「張居正」。
馮保,字永亭,號雙林,衡水市趙家圈鄉馮家村人,生年不詳,去世於萬曆十一年。馮寶初始淨身入宮,因為地位不高,權利不大,所以並無詳細記載。隆慶初年之時,開始掌管東廠兼理御馬監。
東廠是明朝有名的特務機構,是皇帝為了加強君主統治,轄制朝臣的重要機構和途徑。馮寶能成為東廠提督,掌管東廠事務,就已經證明了此時的馮寶是深受皇帝重視和信任的。據說馮寶之所以受到重用,是因為他寫的一手好字,所以成為秉筆太監。
嘉靖時期,馮寶成為秉筆太監,可以說是後宮宦官頭頭了。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馮寶當時身居高位,為了能更進一步,他居然喪心病狂的修改皇帝遺詔,成為顧命大臣。依著顧命大臣的身份,馮寶光明正大的參與政治,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明穆宗去世之後,朱翊鈞繼位皇帝,年僅十歲。幼帝登基,馮寶仗著顧命大臣的身份,多次影響朝廷的政治格局。當時擔任首輔的是高拱,高拱之下是張居正。高拱與馮寶的關係不好,馮寶因此將矛頭對準了高拱,想要將他剷除。
張居正但是屈居高拱之下,也有心想要更進一步。所以兩人可以說是一拍即合,聯手除掉高拱,逼迫高拱罷官回鄉。
高拱離開之後,張居正擔任收復,在取得太后和皇帝的支持之後,開始了自己的改革之路。張居正最值得大家在讚揚的政策,就是歷史有名的「一條鞭法」。「一條鞭法」的拖行,使得明朝的經濟和國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而這個政策,實際上是張居正在馮寶的支持下,才得以順利實施的。所以張居正的歷史功績,需得分一些給馮寶。
馮寶雖然在政治上有一定的遠見,但是卻也有著大部分太監都有的缺點,那就是貪財。據說張居正雖然是他的政治夥伴,但是卻也要向他行賄。史料記載,張居正曾經先後送給馮保名琴七張、夜明珠九顆、珍珠簾五副、金三萬兩、銀二十萬兩。這一點後來成為了他倒臺的一個原因。
後來宋神宗長到十八歲的時候,因為喝醉了酒,出了醉酒拔劍差點殺人的事情。此事後來被馮寶告知給太后,太后十分你生氣,差點廢了皇帝的皇位。要不是張居正迅速上書勸諫,替皇帝起草「罪己詔」,還真說不準。所以自此之後,皇帝就對馮寶記恨起來。皇帝的不喜,也是馮寶日後倒臺的原因。
萬裡十年,張居正因為勞累過度,在任上病逝。他一死,馮寶即被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彈劾馮保十二大罪狀。接到奏章的宋神宗也批示:「馮保欺君蠹國,罪惡深重,本當顯戮。念系皇考付託,效勞日久,故從寬著降奉御,發南京新房閒住。」
就這樣在萬曆年間,馮寶在皇帝的主持下倒臺,被發配南京孝陵種菜。回到家中閒居不久,馮寶便在萬曆十一年病逝。而因為馮寶登至高位的一黨人,包括馮寶的親人,都相繼垮臺。馮保的弟弟馮佑、侄子馮邦寧削職後死於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