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帶分段軋扁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21:28:06

本實用新型屬於軋扁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帶分段軋扁機。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軋扁機(扁絲機),主要用於對各類金屬絲材的壓扁,而在鋼帶生產過程中軋扁機是必不可少的設備,但是,目前現有的銅線軋扁機軋扁不充分,軋扁效果不好,而且在功能單一,當需要一根鋼帶上需要不同的扁實度時就無法實現,因此不適合廣泛的推廣與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鋼帶分段軋扁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鋼帶分段軋扁機,包括機臺和轉軸,所述機臺的頂部固定設有安裝板,所述轉軸通過滾動軸承與安裝板滾動連接,且轉軸貫穿安裝板,所述轉軸的右側表面固定設有主輥扎,所述轉軸的左端固定設有皮帶輪,所述安裝板的一側設有滑槽,且滑槽的內部一端固定設有電動伸縮杆,所述電動伸縮杆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與主輥扎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從動輥,所述從動輥的表面鑲嵌有壓力傳感器,所述安裝板右側位於從動輥底部固定設有導向輪,所述機臺的頂部左側通過固定座固定設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也固定連接有皮帶輪,所述皮帶輪之間活動連接有皮帶,所述機臺的頂部右側固定安裝有控制電箱,所述電機、壓力傳感器和電動伸縮杆均與控制電箱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機臺的底部至少對稱設有四組粘貼有橡膠墊的支腿。
優選的,所述轉軸沿豎直方向至少平行設有兩組,且底端轉軸的左端也至少連接有兩組皮帶輪。
優選的,所述控制電箱的內部設有PLC控制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鋼帶分段軋扁機,通過電動伸縮杆帶動從動輥在安裝板一側的滑槽內左右移動可以便於調節主輥扎與從動輥之間的壓力,並且通過從動輥上的壓力傳感器實時監測,以便於調節,保證扎扁質量,轉軸沿豎直方向至少平行設有兩組可以根據需求分段式扎扁鋼帶,也可以在一根鋼帶上完成不同扁實度的輥扎,機臺的底部至少對稱設有四組粘貼有橡膠墊的支腿,可以提高設備的抗震能力,同時減小電機通過皮帶輪和皮帶帶動轉軸轉動時產生的噪聲,控制電箱的內部設有PLC控制器,可以實現自動操作,節省勞動力,該裝置結構設計簡單合理,操作方便,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保證扎扁質量,適用範圍廣,有利於推廣和普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
圖中:1機臺、2安裝板、3轉軸、4主輥扎、5皮帶輪、6皮帶、7電機、8從動輥、9壓力傳感器、10電動伸縮杆、11導向輪、12控制電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2所示的一種鋼帶分段軋扁機,包括機臺1和轉軸3,所述機臺1的底部至少對稱設有四組粘貼有橡膠墊的支腿,所述機臺1的頂部固定設有安裝板2,所述轉軸3通過滾動軸承與安裝板2滾動連接,且轉軸3貫穿安裝板2,所述轉軸3的右側表面固定設有主輥扎4,所述轉軸3的左端固定設有皮帶輪5,所述轉軸3沿豎直方向至少平行設有兩組,且底端轉軸3的左端也至少連接有兩組皮帶輪5,所述安裝板2的一側設有滑槽,且滑槽的內部一端固定設有電動伸縮杆10,所述電動伸縮杆10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與主輥扎4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從動輥8,所述從動輥8的表面鑲嵌有壓力傳感器9,所述安裝板2右側位於從動輥8底部固定設有導向輪11,所述機臺1的頂部左側通過固定座固定設有電機7,所述電機7的輸出軸也固定連接有皮帶輪5,所述皮帶輪5之間活動連接有皮帶6,所述機臺1的頂部右側固定安裝有控制電箱12,所述控制電箱12的內部設有PLC控制器,所述電機7、壓力傳感器9和電動伸縮杆10均與控制電箱12電性連接。
該鋼帶分段軋扁機,通過電動伸縮杆10帶動從動輥8在安裝板2一側的滑槽內左右移動可以便於調節主輥扎4與從動輥8之間的壓力,並且通過從動輥8上的壓力傳感器9實時監測,以便於調節,保證扎扁質量,轉軸3沿豎直方向至少平行設有兩組可以根據需求分段式扎扁鋼帶,也可以在一根鋼帶上完成不同扁實度的輥扎,機臺1的底部至少對稱設有四組粘貼有橡膠墊的支腿,可以提高設備的抗震能力,同時減小電機7通過皮帶輪5和皮帶6帶動轉軸3轉動時產生的噪聲,控制電箱12的內部設有PLC控制器,可以實現自動操作,節省勞動力,該裝置結構設計簡單合理,操作方便,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保證扎扁質量,適用範圍廣,有利於推廣和普及。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