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大家顏真卿學習書法的故事 顏真卿的詩詞作品
2023-12-06 15:49:51 1
顏真卿,唐朝名臣,著名書法家,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生於公元709年,去世於公元784年,享年七十六歲。
顏真卿算是出身名門,顏師古五世孫,祖父和父親都曾在朝為官。顏真卿本人在開元二十二年,中進士入朝為官。顏真卿曾經四次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為被權臣楊國忠打壓,始終都在外徘徊。
安史之亂時,顏真卿帶領義軍對抗叛軍,堅守平原。最後雖然因為孤軍難守,放棄平原,但也受人稱讚。唐代宗之時,顏真卿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唐德宗之時,被奸臣盧杞構害,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因為凜然拒賊,終被縊殺。
顏真卿在書法上的成就很高,創「顏體」,為楷書四大家,另外三位分別是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其中顏真卿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就和長城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一樣,書法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練好的。顏真卿的書法能達到如此高的成就,除了他本人的天賦之外,離不開他的刻苦和努力。
顏真卿三歲的時候,父親就病死了,他由母親殷夫人教育。後來殷夫人帶他南下,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書畫家,顏真卿聰敏伶俐,很得他的喜愛,於是就教他讀書寫字。
顏真卿練字十分認真,一寫就是大半天。
殷夫人一邊欣慰孩子勤學苦練,另一邊又為銀錢發愁。家中困難,難以供顏真卿買紙墨筆硯練字。可又不願耽擱了孩子的教育,頭髮的愁白了。
顏真卿得知自己母親的苦楚,自己想了一個辦法,告訴殷夫人說不用為他買紙筆發愁了。殷夫人說,練字哪裡不花錢呢?顏真卿舉著一隻碗和一把刷子,說:「碗是硯臺,刷子是筆,碗裡的黃泥漿就是墨,至於紙嘛,這一整塊牆壁都是。」
此後顏真卿就在牆上練字,等將牆壁寫滿了,就用清水衝洗掉。憑藉著這股堅持和勤奮,顏真卿的字一天比一天寫的好。
顏真卿二十六歲中進士,此後入朝為官。在擔任醴泉縣令的時候,顏真卿忙於公務之外,仍然沒有放棄練字。雖然當時他的字已經小有成就,受到大家的讚揚。但是顏真卿並沒有自大,他認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還應該多加努力,拜師學習。後來他就辭去了官職,拿著自己寫的一些字,趕到洛陽去拜大書法家張旭為師。
實際上顏真卿不止一次辭官拜師,第一次去的時候,張旭沒有收下他。認為如今局勢不好,顏真卿應該為國家多出一點力。等到後來顏真卿再次辭官前來拜師,張旭感嘆他的堅持和誠懇,最終收下了這位弟子。
顏真卿在跟隨張旭學習之時,謙虛好學,但凡有不明白的,都會禮貌的請求張旭的解答。在張旭的幫助下,顏真卿的書法日益精進,終成一家。
顏真卿是書法大家,留下了不少的佳作。古來常有詩書畫不分家的說法,顏真卿本人的詩也寫的非常好,留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等。
《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登平望橋下作》
登橋試長望,望極與天平。
際海蒹葭色,終朝鳧雁聲。
近山猶仿佛,遠水忽微明。
更覽諸公作,知高題柱名。
《五言夜宴詠燈聯句》
桂酒牽詩興,蘭釭照客情。
詎慚珠乘朗,不讓月輪明。
破暗光初白,浮雲色轉清。
帶花疑在樹,比燎欲分庭。
顧己慚微照,開簾識近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