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堵塞汙泥熱解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16:06:5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水汙泥熱解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堵塞汙泥熱解裝置。
背景技術:
汙泥熱解是利用汙泥中的有機物的熱不穩定性,在無氧條件下對其加熱,使有機物產生熱裂解,有機物根據其碳氫比例被裂解,形成利用價值較高的氣相(熱解氣)和固相(固體殘渣),這些產品具有易儲存、易運輸及使用方便等特點,給汙泥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提供有效途徑。但是汙泥熱解後殘渣其結構極易溼潤,所以出渣極易堵塞裝置。熱裂解過程需要大量的能量,目前通過燃燒爐加熱,汙泥受熱面積小,受熱不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不易堵塞裝置,受熱均勻,能夠控制熱解溫度的防堵塞汙泥熱解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一種防堵塞汙泥熱解裝置,包括爐體、進料口、上封蓋、出料口、出氣口、旋轉軸、電機、葉片及疏通裝置;所述爐體外層布有保溫材料,內層布有電熱絲;所述爐體上端設置有進料口,下端設置有出料口,所述進料口上端設置有上封蓋,所述爐體側壁上部設置有出氣口;所述爐體內設有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由設置於爐體外的電機I控制,所述旋轉軸的長度不大於爐體長度,所述旋轉軸上固定有葉片,所述旋轉軸靠近進料口處不安裝葉片;所述出料口下方設置疏通裝置,所述疏通裝置包括旋轉杆,所述旋轉杆上設置有梳狀齒,所述旋轉杆下方設置有下閘閥,所述旋轉杆連接用於外部控制旋轉杆旋轉的手柄。
進一步地,所述梳狀齒為針尖形或扁尖形。
進一步地,所述爐體外設置有溫度顯示器,所述旋轉軸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有熱電偶,所述熱電偶與所述溫度顯示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裝置簡單,利用率高,受熱均勻,能夠控制熱解溫度,且防堵塞出口。汙泥熱解後殘渣其結構極易溼潤,所以出渣極易堵塞裝置,本實用新型設置了疏通裝置,解決了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電加熱的裝置體積比原本用燃燒室加熱的裝置體積有大幅度減小,加熱面積變大,受熱更均勻;本實用新型旋轉軸上設置有凹槽,凹槽內設置有熱電偶,測溫點位於爐體中間位置,避免了測溫點位於爐體側壁受外壁溫度影響,所測溫度更加準確,與熱電偶連接的溫度顯示器設置在爐外部,能夠實時監測爐內溫度,便於控制熱解溫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爐體、1-1-保溫材料、1-2-電熱絲、2-進料口、3-上封蓋、4-出料口、5-出氣口、6-旋轉軸、7-電機、8-葉片、9-旋轉杆、10-梳狀齒、11-手柄、12-下閘閥、13-溫度顯示器、14-凹槽、15-熱電偶。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防堵塞汙泥熱解裝置,包括爐體1、進料口2、上封蓋3、出料口4、
出氣口5、旋轉軸6、電機7、葉片8及疏通裝置;
所述爐體1外層布有保溫材料1-1,內層布有電熱絲1-2;
所述爐體1上端設置有進料口2,下端設置有出料口4,所述進料口2上端設置有上封蓋3,所述爐體側壁上部設置有出氣口5;
所述爐體1內設有旋轉軸6,所述旋轉軸6由設置於爐體外的電機I 7控制,所述旋轉軸6的長度不大於爐體1長度,所述旋轉軸6上固定有葉片8,所述旋轉軸6靠近進料口2處不安裝葉片8;
所述出料口4下方設置疏通裝置,所述疏通裝置包括旋轉杆9,所述旋轉杆9上設置有梳狀齒10,所述旋轉杆9下方設置有下閘閥12,所述旋轉杆9連接用於外部控制旋轉杆9旋轉的手柄11。
所述梳狀齒10為針尖形或扁尖形。所述爐體外設置有溫度顯示器13,所述旋轉軸6上設置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內設置有熱電偶15,所述熱電偶15與所述溫度顯示器13連接。
關閉下閘閥12和出氣口5,汙泥通過進料口2進入爐體1,蓋上上封蓋3,打開電機7電源,使旋轉軸6帶動葉片8旋轉,連通電熱絲1-2的電源,保溫材料1-1防止熱量揮發,電熱絲1-2對爐體1內的汙泥加熱進行熱解;熱解完畢後打開出氣口5,廢氣體從出氣口5中排出,打開下閘閥12放熱解完畢後的泥渣,下閘閥12放不出泥渣的時候旋轉手柄11,梳狀齒10在旋轉杆9上旋轉用來攪碎堵在出料口4與下閘閥12之間的管道內的泥渣,出料口4與下閘閥12之間管道被疏通後,泥渣從下閘閥12流出。通過溫度顯示器13來監測爐體1內汙泥的溫度,通過控制電熱絲1-2的電源開關,來控制爐體1內加熱溫度。
按照上述實施例,可以很好實現本實用新型。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他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