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電錶用大功率抗強磁異形變壓器骨架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02:27:0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變壓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智能電錶用大功率抗強磁異形變壓器骨架。
背景技術:
目前電能表內電源部分主要為開關電源和線性變壓器,線性變壓器優點為可靠性高,無幹擾;缺點為體積大,重量重,輸出功率小。傳統線性變壓器所採用鐵芯主要有兩種,國標鐵芯EI35型體積太大,EI28型功率不夠,不能滿足智能電錶對變壓器尺寸和功率的要求,因此技術人員研發出了異形變壓器,異形變壓器鐵芯的尺寸與國標鐵芯尺寸不同,因此需要專門的變壓器骨架進行適配,但現有的異形變壓器骨架上均設置有四層隔板,如中國專利文獻CN202796384U公開的變壓器骨架,該結構設計一方面造成了骨架塑料材質用量多,另一方面又使得整個骨架的結構複雜,不便於纏繞漆包線。另外,現有的異形變壓器主要依靠骨架上的針腳插接固定,由於骨架上安裝鐵芯後會使得變壓器重量大大增加,插接後針腳根部會承受較大的扭力,甚至會出現接觸不良或變壓器脫落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為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異形變壓器骨架存在的上述弊端,進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於纏繞漆包線,且插接穩定的智能電錶用大功率抗強磁異形變壓器骨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電錶用大功率抗強磁異形變壓器骨架,包括骨架本體和設置在所述骨架本體下方的針腳,所述骨架本體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與所述骨架本體的上端面齊平,所述第三隔板與所述骨架本體的下端面齊平,所述第二隔板距離所述第一隔板3-6毫米;所述第一隔板上表面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於對I型鐵芯限位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上設置有拉力索,所述拉力索的自由端設置有卡扣或掛鈎。
優選的,所述拉力索為具有收縮功能的彈力繩。
優選的,所述拉力索為扁平狀的彈力繩。
優選的,所述拉力索為剛性彈片,所述剛性彈片的上端鉸接在所述限位凸起的靠近側邊的位置,所述剛性彈片的正對所述骨架本體纏繞漆包線的位置設置有向外拱起的彎部,所述彎部的下側設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與針腳座的外側面接觸時所述彎部的內側面為漆包線纏繞的標準圍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電錶用大功率抗強磁異形變壓器骨架通過只需設置三層隔板並優化第一側板與第二隔板的間距,即可滿足漆包線的纏繞要求,相比傳統的四層隔板結構,不僅節省了原材料,且結構上更簡單,纏繞漆包線也更為方便;而且,由於在骨架本體上設置了拉力索,當變壓器插接後,將拉力索端部的卡扣卡入預設的卡槽中(或掛鈎勾住)即可將整個變壓器本體從上端施加一個指向針腳的預緊力,進而提高了變壓器的安裝穩定性。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智能電錶用大功率抗強磁異形變壓器骨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例方式的智能電錶用大功率抗強磁異形變壓器骨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
1-骨架本體;11-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3-第三隔板;14-限位凸起;2-針腳;3-拉力索;31-彎部;32-凸起;4-卡扣;5-針腳座。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一種智能電錶用大功率抗強磁異形變壓器骨架,包括骨架本體1和設置在所述骨架本體1下方的針腳2,所述骨架本體1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第三隔板13,所述第一隔板11與所述骨架本體1的上端面齊平,所述第三隔板13與所述骨架本體1的下端面齊平,所述第二隔板12距離所述第一隔板11的間距為3-6毫米;所述第一隔板11上表面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於對I型鐵芯限位的限位凸起14,所述限位凸起14上設置有拉力索3,所述拉力索3的自由端設置有卡扣4或掛鈎。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電錶用大功率抗強磁異形變壓器骨架通過只需設置三層隔板並優化第一側板與第二隔板的間距,即可滿足漆包線的纏繞要求,相比傳統的四層隔板結構,不僅節省了原材料,且結構上更簡單,纏繞漆包線也更為方便;而且,由於在骨架本體上設置了拉力索,當變壓器插接後,將拉力索端部的卡扣4卡入預設的卡槽中(或掛鈎勾住)即可將整個變壓器本體從上端施加一個指向針腳的預緊力,進而提高了變壓器的安裝穩定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拉力索3為具有收縮功能的彈力繩,該彈力繩只要具有一定的彈性功能,且具有一定的耐火性、壽命適宜即可。所述拉力索3為優選扁平狀的彈力繩,該扁平狀的結構在拉伸時繩面與骨架本體接觸面積角度,能夠進一步提高穩定性,而設置成彈性繩,則具有較好的抗振效果。
參見圖2,作為另外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拉力索3為剛性彈片,所述剛性彈片的上端鉸接在所述限位凸起14的靠近側邊的位置,所述剛性彈片的正對所述骨架本體1纏繞漆包線的位置設置有向外拱起的彎部31,所述彎部31的下側設置有凸起32,所述凸起32與針腳座5的外側面接觸時所述彎部31的內側面為漆包線纏繞的標準圍度。也即當漆包線纏繞到與彎部31的內側面恰好接觸時,此時正好達到纏繞標準。這種結構實際提供一個較為直觀且簡便的衡量漆包線是否纏繞到位的基準,極大地方便了組裝人員,且在變壓器插接後該彈性鋼片端部的卡扣或鉤部能夠依靠彎部的自身彈性將整個變壓器固定牢固。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只是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只僅僅局限於上述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凡是依據上述原理及精神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的改進、替代,都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