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前七子何景明簡介 何景明是怎麼死的?
2023-12-06 19:31:41 3
何景明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為明代「文壇四傑」,同時又與李夢陽等人合稱為明代「前七子」,興起了向前人學習的復古運動。何景明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
何景明生於公元1483年,去世於公元1521年,為信陽人氏,是當地有名的神童和大才子。據說何景明的母親在產子的時候,夢見太陽落入自己的懷中,隨後便有了何景明,「景明」的名便是由此而來。
何家兄弟四人,何景明是最小的一個。但是他的父親對他並不溺愛,也不偏心,對他要求嚴格,寄予希望。何景明十分聰慧,勤奮好學。他的父親本身就有才學,而長兄和二哥都有了一定的成就,這些都刺激了何景明不斷學習,想要與自己父兄一樣有所成就的心情。
何景明小的時候跟隨父親四處為官,開了眼界,回家之後又有哥哥帶著讀書,學識增長很快。當時有御史李瀚巡按汝寧,一時興起考校諸生。李瀚在讀了何景明的文章之後,連連稱奇,大為讚嘆。甚至因此特意趕到信陽來看何景明,何景明因此瞬間出名。
本身聰慧又勤學不輟,讓何景明六歲的時候就可以對對子,八歲的時候能寫文章,十六歲的時候與二哥同時中舉,十九歲的時候進士及第,授中書舍人的稱號。
按理來說,應該授翰林院選庶吉士的,但是因為何景明生性耿直,並不適合待在翰林院,於是沒有成為庶吉士。
中書舍人,任起草詔令之職,參與機密,由文筆好者、有德者任之,屬從七品。雖然官職不大,但是卻常常能接觸皇帝,參與機密,所以做好了同樣有出頭之日。何景明擔任中書舍人的第二年,又奉命出使雲南,任務圓滿完成之後回京。
何景明為官之時,大太監劉瑾專權擅政,把持朝政,影響國政。何景明為人清正,對於宦官專權,殘害忠良的事情自然無法視而不見。他曾經在《玄明宮行》等詩中諷刺了皇室的奢欲和劉瑾的用權;在<盤江行>等詩中揭露了官軍屠掠人民的罪行,表示自己對當前黑暗政治的不滿。
這個時候的何景明仍然充滿抱負,希望能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麼。但是因為他本身地位並不是很高,於是便選擇了上書。他曾經多次給當時的 丞相寫信,希望丞相能制裁劉瑾,還朝廷一片青天。
此事後來被劉瑾知道,不僅沒有用,自己還得罪了劉瑾。從此之後,何景明處處受到劉瑾的排擠,最後只能程病辭職,遠離漩渦。劉瑾批准,於是何景明歸信陽,此後讀書交遊,過的十分充實。
何景明這麼一辭職,一直等到後來劉瑾被誅殺,才得以重新返回朝廷。回朝之後,復官中書舍人,擔任內閣講經官,為皇帝大臣講解儒家經典。
三十五歲之時,何景明升任吏部驗封司員外郎,掌握人事。三十六歲,升為陝西提學副使。在陝西提學副使的位置上待了三年,何景明就去世了。也有說在嘉靖時候,何景明有一天上班突然口吐鮮血,因此因病辭職。回家不久之後,就病重不治身亡了。
不管是怎麼個死法,何景明都算是英年早逝。不過好在他本人在文學上成就很高,與李夢陽共為當時的文壇領袖,留下了不少的著作學說,這才不至於被大家遺忘,成為歷史塵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