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晶纖維素膠體的製法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17:51:51
專利名稱:一種微晶纖維素膠體的製法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脂肪替代品的製造方法。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奶製品的消費量越來越高,但是隨之而來的是人們攝入過多的脂肪而導致發胖,同時脂肪過多也會引起心血管疾病。早在70年代,國外就開始試圖飲用脫脂奶或尋求脂肪替代品。但是脫去脂肪的牛奶有黏度低,口感不好等缺點。因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品。直至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將微晶纖維素膠用於奶製品可部分或全部代替其中的脂肪而保持原有的風味。這種微晶纖維素膠體是纖維素經水解和機械外力作用而成。最初於60年代由美國科學家Battista(百替斯塔)發明,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步推廣應用。這種膠體的英文全稱是MicrocrystallineCellulose Gel簡稱MCC膠,其外觀象奶油,是典型的觸變性流體,對溫度變化不敏感適合食品加工。更重要的是根據現代醫學理論,纖維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非營養素,它可以預防消化系統的疾病如便秘,腸梗阻等,此外對心血管系統的疾病也有調節作用,因此它越來越受到國外的重視。美國專利(U.SPat.,No.5,011,701)報導了一種製造MCC膠的方法,該方法的膠化過程是使纖維裂成許多細小的晶粒最後形成膠體,其膠化過程是使纖維素水體系(7.5%)在壓力下高速反覆通過一個具有狹縫的裝置,物料在噴出的時候具有膨化作用使纖維素撕裂成許多細小的晶粒最後形成膠體。與此相關的美國專利還有U.SPat.NO.023,104;011,701;108,773等本發明提供一種由精製棉短絨製備MCC膠的方法,其特點是通過膠化器實現膠化過程,膠化器由兩個圓面互相緊貼的圓盤組成,其中一個圓盤是固定的,另一個圓盤是可以轉動的,圓盤上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兩個圓盤的接觸面上設有溝槽,進料口設在固定圓盤的上方,出料口設在轉動圓盤的下方,兩個圓盤之間接觸面上的溝槽是沿圓盤的徑向分布,轉動圓盤連接可調速馬達,當馬達轉動時帶動圓盤高速旋轉,物料從圓盤上方的進料口進入固定圓盤充滿兩個圓盤之間的間隙,物料從圓盤中央沿著溝槽向外運動,從圓盤間隙流出來的物料回流到進料口進行循環多次,物料在此期間受到強大的剪切力的作用,纖維素顆粒被分裂成無數細小的晶粒,這些晶粒具有很大的表面積對水具有很大的親和力,於是物料的黏度迅速增加而形成膠體,當物料的黏度達到一定的要求後,從出料口引出。上述的原料纖維素可以是精製棉短絨,也可以是木漿或草類漿。水解可以用鹽酸或硫酸,酸的濃度為0.2~4mol,水解溫度可以是70~150℃,膠體的固含量在1~10%之間。
本發明所採用的膠化過程,得到的膠體MCC膠在加入量為3%(固體量)的情況下可使脫脂奶的黏度從10cp提高到90cp改善了口感也同時增加了纖維素的含量而有益於健康。
實施例一精製棉絨漿100g,撕開裝入2000ml燒瓶,加入0.5mol鹽酸1000ml,加熱至100℃3小時,取出傾去鹽酸,用水洗到中性,以2%的濃度送入膠化器,得到黏度為3000cp的奶白色膠體。實施例二精製棉絨漿100g撕開裝入2000ml燒瓶,加入1.5mol鹽酸1000ml,加熱到100℃1小時,取出傾去鹽酸,用水洗至中性,以5%的濃度送入膠化器,得到黏度為8000CP的奶白色的膠體。實施例三甘蔗渣漿100g撕開裝入2000ml燒瓶,加入2.5mol鹽酸,加熱到80℃1小時,取出傾去鹽酸,用水洗至中性,以10%的濃度送入膠化器得到黏度為32000cp的奶白色膠體。
權利要求
1,一種微晶纖維素膠體的製法,該方法是將棉短絨在70-150℃水解後經膠化過程,其特徵在於通過膠化器來實現膠化過程,膠化器是由兩個圓面互相緊貼的圓盤組成的,其上方的一個圓盤是固定的,另一個圓盤是可轉動的,圓盤上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兩個圓盤的接觸面上設有溝槽。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製法,其特徵在於棉短絨的水解是用鹽酸或硫酸,酸的濃度為0.2~4mol。
3,根據權利要求1中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棉短絨也可以用木漿或草類漿。
4,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料口設在固定圓盤的上方。
5,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出料口設在轉動圓盤的下方。
6,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兩個圓盤接觸面上的溝槽是沿圓盤的徑向分布。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關於脂肪替代品的製造方法。微晶纖維素膠(MCC膠)具有粘稠,細滑,觸變的特性,其外觀酷似奶油,用來代替奶製品中的脂肪既可以降低奶製品的熱量又可以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量。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製備MCC膠的方法,即通過酸類使纖維素水解成微晶纖維素再將粉狀的微晶纖維素通過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特殊的膠化裝置而成膠體。該裝置由兩個圓盤組成,一個是固定盤,另一個是轉動盤,兩個盤面有很多溝槽,當轉動盤高速轉動時物料經兩盤的溝槽從中間向邊沿甩出同時經受剪切力的作用,微晶纖維素顆粒被分裂成無數的細小晶粒,由於表面積的增大而增加了對水的親和力導致黏度增大而最終形成膠體。
文檔編號C08B15/08GK1222527SQ9812226
公開日1999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1998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1998年12月30日
發明者陳家楠, 顏少瓊, 歐義芳, 陳玉放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廣州化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