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塑料瓶蓋生產系統的冷卻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06:03:31 2
本發明涉及塑料製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塑料瓶蓋生產系統的冷卻機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塑料瓶蓋壓塑生產裝置加料、壓塑以及冷卻等工序多是相互獨立的,此方式連續性差,生產周期長,加工效率低下。上述問題亟需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塑料瓶蓋生產系統的冷卻機構,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塑料瓶蓋生產系統的冷卻機構,包括:機架、上壓塑機構、下壓塑機構和冷卻機構;上壓塑機構包括氣缸、上模座和上模,下壓塑機構位於上壓塑機構下方,其包括電機、下模座和下模,冷卻機構包括儲水箱和循環泵,儲水箱、循環泵以及冷卻通道依次通過管道連通並構成水冷循環迴路,上模設置在上模座上,其具有壓芯,所述壓芯內設有螺旋狀的冷卻通道,所述冷卻通道通過管道與所述冷卻機構連通。優選地,儲水箱設置在支架上。
優選地,述循環泵設置在儲水箱下方。
優選地,管道為塑料冷卻管道,可根據生產需要放置冷卻管道。
優選地,循環泵由無傳感器變頻控制器組控制。
優選地,儲水箱(8)中設置有溫度感應器。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塑料瓶蓋生產系統的冷卻機構,電機驅動下模轉動,當其中一第二通槽運動至預定位置時,向第二通槽內加入物料。其後,電機繼續驅動下模轉動,當第二通槽運動至上模正下方時,氣缸驅動上模下行,上模的壓芯進至第二通槽內,並逐漸將物料壓製成型。壓型過程中,冷卻機構通過管道對下模進行實時冷卻,使得第二通槽內的物料能夠被有效冷卻並硬化。待物料被壓製成型後,氣缸驅動上模上行,電機繼續驅動下模轉動,當第二通槽運動至與第一通槽相互導通後,成型的塑料瓶蓋被受自重由第一通槽下落而被有效收集。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塑料瓶蓋生產系統的冷卻機構,可自動冷卻瓶蓋生產系統溫度,維護生產系統安全,保證生產連續性,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塑料瓶蓋生產系統的冷卻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塑料瓶蓋生產系統的冷卻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1,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塑料瓶蓋生產系統的冷卻機構,包括:機架1、上壓塑機構、下壓塑機構和冷卻機構;上壓塑機構包括氣缸2、上模座3和上模4,氣缸2設置在機架1上,其活塞杆驅動連接上模座3,上模4設置在上模座3上,其具有壓芯,所述壓芯內設有螺旋狀的冷卻通道,所述冷卻通道通過管道與所述冷卻機構連通;下壓塑機構位於上壓塑機構下方,其包括電機5、下模座6和下模7,下模座6設置在機架1上,並受機架1支撐,下模座6上設有第一通槽、供電機5轉軸穿出的安裝孔,下模7轉動連接在下模座6上,並由電機5驅動轉動,下模7上設有多個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相對下模7軸線呈環狀分布,其能與所述壓芯配合,並形成與塑料瓶蓋形狀匹配的型腔;工作時,所述第二通槽位於所述壓芯正下方,或,所述第二通槽在機架1上的投影位於所述第一通槽在機架1上的投影範圍內。
本方案原理如下:電機5驅動下模7轉動,當其中一第二通槽運動至預定位置時,向第二通槽內加入物料。其後,電機5繼續驅動下模7轉動,當第二通槽運動至上模4正下方時,氣缸2驅動上模4下行,上模4的壓芯進至第二通槽內,並逐漸將物料壓製成型。壓型過程中,冷卻機構通過管道對下模7進行實時冷卻,使得第二通槽內的物料能夠被有效冷卻並硬化。待物料被壓製成型後,氣缸2驅動上模4上行,電機5繼續驅動下模7轉動,當第二通槽運動至與第一通槽相互導通後,成型的塑料瓶蓋被受自重由第一通槽下落而被有效收集。
上述方案中的冷卻機構包括儲水箱8和循環泵9,儲水箱8、循環泵9以及所述冷卻通道依次通過管道連通並構成水冷循環迴路。
為方便向第二通槽內加料,下模7上方設有送料噴槍10,當第二通槽運動至送料噴槍10下方時,送料噴槍10則立即向第二通槽內噴射物料,其噴射量與單次製造所需物料量吻合。
下模座6的第一通槽下方設有收料箱11,在第二通槽運動至於第一通槽導通後,塑料瓶蓋由第一通槽落入收料箱11內,從而方便對塑料瓶蓋的有效收集。
所述第二通槽內設有硬化塗層,在壓塑過程中能夠對下模7進行保護,保證了塑料瓶蓋的生產精度以及下模7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塑料瓶蓋生產系統的冷卻機構,勞動強度低,自動化程度高,連續性強,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