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環保型汽車冷卻系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2:52:51 4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冷卻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環保型汽車冷卻系機構。
背景技術:
汽車冷卻系統,是一種用來防止發動機過熱的系統。雖然汽油發動機已進行了大量改進,但是在將化學能轉換成機械能的過程中,汽油發動機的效率仍然不高,汽油中的大部分能量(約70%)被轉換成熱量,而散發這些熱量則是汽車冷卻系統的任務;事實上,一輛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其冷卻系統所散失的熱量足以供兩個普通房屋取暖,冷卻系統的主要工作是將熱量散發到空氣中以防止發動機過熱,但冷卻系統還有其他重要作用;汽車中的發動機在適當的高溫狀態下運行狀況最好,如果發動機變冷,就會加快組件的磨損,從而使發動機效率降低並且排放出更多汙染物。因此,冷卻系統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使發動機儘快升溫,並使其保持恆溫。燃料在汽車發動機內持續燃燒,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大部分從排氣系統中排出,但仍有部分熱量滯留在發動機中,從而使其升溫;當冷卻液的溫度約為93℃時,發動機達到最佳運行狀態;在這個溫度下:燃燒室的溫度足以使燃料完全蒸發,因此可以更好地使燃料燃燒並減少氣體排放;如果用於潤滑發動機的潤滑油較稀薄,粘稠度較低,則發動機零件可以更靈活地運轉,而發動機在圍繞自身部件旋轉的過程中消耗的能量也將減少,金屬零件更不易磨損。
現有技術中汽車冷卻系統均是通過散熱器和風扇來實現發動機冷卻,以確保發動機的正常工作溫度。隨著汽車新技術的推廣和大功率發動機的應用,汽車冷卻系統不僅要冷卻發動機本身,還要承擔更大的熱負荷;例如來自汽車暖風機、排氣淨化裝置、液力變矩器、液力緩速器等其他產生熱負荷元件的熱負荷,特別是液力緩速器,其工作時產生的熱負荷遠比發動機熱負荷大,這些額外的熱負荷需要更大的散熱器和風扇來協助冷卻。由於目前汽車散熱器和風扇的匹配已經基本成熟,受汽車本身空間的限制, 散熱器和風扇的高度和厚度無法實現太大改變(並且消耗大量電能,環保度也不夠), 增加厚度也會同時增加風阻,單純性增加散熱器的高度和厚度對冷卻效果並無太大改善。為此,需要設計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能夠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正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環保型汽車冷卻系機構,在滿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實現了對汽車大量熱負荷進行冷卻作用,冷卻效果好,經濟環保度高,確保發動機的正常工作溫度,具有較好的安全性能,滿足實際使用要求。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環保型汽車冷卻系機構,包括冷卻機構,所述冷卻機構頂端設置有氣流進口和換氣口,所述氣流進口上設置有濾網;
所述冷卻機構底端設置有第一排氣口,所述第一排氣口上連接有第一排氣管道,所述第一排氣管道上連接有散熱風扇;
所述冷卻機構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二排氣口和第三排氣口,所述第二排氣口上連接有第二排氣管道,所述第三排氣口上連接有第三排氣管道,所述第二排氣管道和所述第三排氣管道上均連接有散熱單元;
所述冷卻機構包括冷卻室和溫度補償室,所述溫度補償室環繞所述冷卻室設置,所述溫度補償室內設置有感應冷卻介質、引風機組及乾燥絲管,所述溫度補償室和所述冷卻室之間設置有冷卻管和散熱連通管,且所述散熱連通管與所述溫度補償室及所述冷卻室均相連通設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排氣口、所述第二排氣口及第三排氣口上均設置有壓力閥,所述第一排氣管道、所述第二排氣管道及第三排氣管道上均設置有控制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乾燥絲管為四根相互連通的乾燥支管組成的矩形,且四根所述乾燥支管為可拆卸式安裝。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感應冷卻介質包括溫度傳感器、冷卻流和降溫介質等。
本實用新型所述散熱單元主要包括汽車暖風機、排氣淨化裝置、液力變矩器、液力緩速器等其他產生熱負荷元件的熱負荷。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環保型汽車冷卻系機構,在滿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通過採用冷空氣進行循環冷卻,實現了對發動機、汽車暖風機、排氣淨化裝置、液力變矩器、液力緩速器等其他產生熱負荷元件的熱負荷進行較好的冷卻作用,保證了冷卻面積和效果的穩定,經濟環保度高,確保發動機的正常工作溫度,具有較好的安全性能,滿足實際使用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冷卻機構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內容。
如圖1和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環保型汽車冷卻系機構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環保型汽車冷卻系機構,包括冷卻機構10,冷卻機構10頂端設置有氣流進口11和換氣口13,氣流進口11上設置有濾網12;冷卻機構10底端設置有第一排氣口20,第一排氣口20上連接有第一排氣管道21,第一排氣管道21上連接有散熱風扇50;冷卻機構10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二排氣口30和第三排氣口40,第二排氣口30上連接有第二排氣管道31,第三排氣口40上連接有第三排氣管道41,第二排氣管道31和第三排氣管道41上均連接有散熱單元60;
所述冷卻機構10包括冷卻室100和溫度補償室200,溫度補償室200環繞冷卻室100設置,溫度補償室200內設置有感應冷卻介質210、引風機組220及乾燥絲管230,溫度補償室200和冷卻室100之間設置有冷卻管110和散熱連通管120,且散熱連通管120與溫度補償室200及冷卻室100均相連通設置。
進一步改進地,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排氣口20、第二排氣口30及所述第三排氣口40上均設置有壓力閥70,第一排氣管道21、第二排氣管道31及第三排氣管道41上均設置有控制閥80。
具體地,展開如圖2所示,所述乾燥絲管230為四根相互連通的乾燥支管組成的矩形,且四根乾燥支管為可拆卸式安裝;感應冷卻介質210包括溫度傳感器、冷卻流和降溫介質等。
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採用對淨化空氣進行相應的感應冷卻處理再進行循環冷卻降溫,實現了對發動機、汽車暖風機、排氣淨化裝置、液力變矩器、液力緩速器等其他產生熱負荷元件的熱負荷進行較好的冷卻作用,保證了冷卻面積和效果的穩定,經濟環保度高,確保發動機的正常工作溫度,滿足實際使用要求。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僅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