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良的負離子發生器外殼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7:05:31 2
專利名稱:一種改良的負離子發生器外殼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負離子發生器,尤其是指一種改良的負離子發生器外殼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負離子發生器的外殼結構如圖1、2所示。外殼由上殼體1和下殼體2組成, 在上殼體1上留有半圓孔,在下殼體2的對應位置上留有半圓孔,當上殼體1和下殼體2組 裝後,兩個半圓孔拼成了供連接線3進出的孔4,連接線3的端頭一般焊接在殼體內部的電 路板上,通過孔4的孔壁將連接線進行限位和固定。但是,由於連接線本身的特性,在連接 線的使用過程中,反覆與孔4進行摩擦,造成連接線的外表面絕緣皮與內部的線材易產生 滑動,導致內部線材存在斷線、短路等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需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避免連接線出現斷線、短路等隱患的改良的 負離子發生器外殼結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設計出一種負離子發生器外殼結構的改良,它包 括外殼,所述的外殼由上殼體和下殼體組成,在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設有供連接線伸出的 孔,在孔上方的上殼體上設有伸出部,在孔下方的下殼體上設有引導部,所述的的伸出部 和引導部與連接線緊密接觸。作為對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的伸出部與上殼體一體注塑成型,所述的引導部與 下殼體一體注塑成型。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伸出部與引導部之間的距離比連接線的直徑小。本實用新型負離子發生器外殼通過在連接線伸出的孔的上殼體上增加伸出部,在 下殼體上增加引導部,通過伸出部和引導部對連接線進行固定,從而使連接線表皮與內部 線之間固定緊密並不破壞到內部的線材,防止外表面絕緣表皮的滑動導致的斷線、短路的 隱患的發生。因此,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不用改變線材的設計,就可以實現連接線在外 殼上伸出的固定。
圖1是現有負離子發生器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透視結構示意圖;圖3本實用新型負離子發生器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俯視透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3、圖4所示,一種改良的負離子發生器外殼結構的實施例。它包括外殼,所 述的外殼由上殼體1和下殼體2組成,在上殼體1和下殼體2之間設有供連接線3伸出的 孔4,在孔4上方的上殼體1上設有伸出部5,在孔4下方的下殼體2上設有引導部6,所述 的伸出部5和引導部6與連接線3緊密接觸。在本實施例中,可以將所述的伸出部5與上殼體1 一體注塑成型,所述的引導部6 與下殼體2 —體注塑成型。伸出部5和引導部6與殼體一體成型,可以增強產品的美觀及 強度,保證伸出部5和引導部6對連接線3進行有效的固定。為了進一步有效對連接線進行固定,所述的伸出部5與引導部6之間的距離比連 接線3的直徑小。上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 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所作出的適當變通或修改,都應在本實用新型的 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改良的負離子發生器外殼結構,包括外殼,所述的外殼由上殼體(1)和下殼體 (2)組成,在上殼體(1)和下殼體( 之間設有供連接線C3)伸出的孔G),其特徵在是在 孔(4)上方的上殼體(1)上設有伸出部(5),在孔(4)下方的下殼體( 上設有引導部(6), 所述的伸出部(5)和引導部(6)與連接線(3)的外皮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負離子發生器外殼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伸出部(5) 與上殼體(1) 一體注塑成型,所述的引導部(6)與下殼體( 一體注塑成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的負離子發生器外殼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伸出 部(5)與引導部(6)之間的距離比連接線(3)的直徑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改良的負離子發生器外殼結構,包括外殼,所述的外殼由上殼體(1)和下殼體(2)組成,在上殼體(1)和下殼體(2)之間設有供連接線(3)伸出的孔(4),在孔(4)上方的上殼體(1)上設有伸出部(5),在孔(4)下方的下殼體(2)上設有引導部(6),所述的伸出部(5)和引導部(6)與連接線(3)緊密接觸。本實用新型負離子發生器外殼通過伸出部和引導部對連接線進行固定,從而使連接線表皮與內部線之間固定緊密並不破壞到內部的線材,防止外表面絕緣表皮的滑動導致的斷線、短路的隱患的發生。
文檔編號H01T23/00GK201877676SQ20102020078
公開日2011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0日
發明者李晙聖, 龔偉 申請人:東莞愛銘數碼電子有限公司, 愛銘數碼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