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風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9:07:0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風機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離心風機。
背景技術:
離心風機是依靠輸入的機械能,提高氣體壓力並排送氣體的機械,它是一種從動的流體機械。離心風機廣泛用於工廠、礦井、隧道、冷卻塔、車輛、船舶和建築物的通風、排塵和冷卻;鍋爐和工業爐窯的通風和引風;空氣調節設備和家用電器設備中的冷卻和通風;穀物的烘乾和選送;風洞風源和氣墊船的充氣和推進等。
現有技術中的後傾渦輪式離心風機的做功方式是將空氣從軸向吸入,然後從徑向排出,即只能實現空氣軸向進徑向出的功能。但是,對於一些特殊的應用場合來說,其需要的是空氣軸向進斜向出,或軸向進軸向出,傳統的離心風機難以滿足這種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的離心風機,其可實現氣流的軸向吸入、斜向排出,以滿足不同出風角度的特殊需求。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離心風機,包括第一輪盤、第二輪盤和多個葉片,所述第一輪盤通過所述多個葉片與所述第二輪盤連接,所述第一輪盤的尾端與所述第二輪盤的尾端之間形成排風口,所述排風口的出風方向與所述離心風機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A,其中,0度≤A<90度、或90度<A≤180度。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輪盤的尾端和/或所述第二輪盤的尾端呈弧形。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輪盤與所述第二輪盤之間形成流道,所述流道的末端形成為所述排風口。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輪盤上開設有吸氣口,所述排風口朝向所述第一輪盤的遠離所述第二輪盤的一側
作為優選,所述排風口所在的面與所述軸線的夾角為53.5度。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輪盤上開設有吸氣口,所述排風口朝向所述第一輪盤的面向所述第二輪盤的一側。
作為優選,所述排風口所在的與所述軸線的夾角為126.7度。
作為優選,所述葉片的表面相對於所述離心風機的徑向平面傾斜地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葉片沿著所述第一輪盤與所述第二輪盤之間的流道向所述排風口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輪盤的尾端和所述第二輪盤的尾端。
作為優選,所述離心風機具有兩個不同的徑向平面,所述第一輪盤的尾端位於一個所述徑向平面上,所述第二輪盤的尾端位於另一個所述徑向平面上。
由於本實用新型的出風方向與離心風機的軸線之間具有非90度的夾角,因此可實現氣流的軸向吸入、斜向排出,其風道結構充分考慮了空氣動力學特性,可滿足不同出風角度的特殊需求,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主視圖;
圖3是圖1的剖視圖;
圖4是圖2的俯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第一輪盤;2、第二輪盤;3、葉片;4、排風口;5、軸線;6、流道;7、吸氣口;8、表面;9、尾端;10、尾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離心風機,特別是一種渦輪式離心風機。如圖1至圖5所示,該離心風機包括第一輪盤1、第二輪盤2和多個葉片3,其中,第一輪盤1和第二輪盤2大致平行地設置,第一輪盤1通過多個葉片3與第二輪盤2連接。如圖2和圖3所示,吸氣口7開設在第一輪盤1上,第一輪盤1的尾端9與第二輪盤2的尾端10之間形成排風口4,外部的空氣由吸氣口7沿箭頭A的方向吸入離心風機中後,由排風口4向外排出。其中,排風口4的出風方向與離心風機的軸線5之間的夾角(出風角度)為A,其中,0度≤A<90度、或90度<A≤180度。
這樣,本實用新型實現了與現有技術中的90度出風不同的出風角度,使空氣無需經過外部複雜的風道即可實現一定角度的出風,可在一定程度上簡化外部的風道結構,從而滿足各種特殊場合不同的出風需求。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可實現氣流的軸向吸入、斜向排出,其風道結構充分考慮了空氣動力學特性,可滿足不同出風角度的特殊需求,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為了實現所述的夾角,在一個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可以將第一輪盤1的尾端和/或第二輪盤2的尾端設計成弧形結構,通過該弧形結構可以使出風角度處於期望的角度,並減小風道損失。更具體地,通過該弧形結構可在第一輪盤1與第二輪盤2之間形成一個弧形的流道6,該流道6的末端即所述排風口4。
在圖1至4所示的實施例中,排風口4優選朝向第一輪盤1的面向第二輪盤2的一側,更優選地,排風口4所在的與軸線5的夾角為126.7度。在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排風口4朝向第一輪盤1的遠離第二輪盤2的一側,更優選地,排風口4所在的面與軸線5的夾角為53.5度。可見,本實用新型中的出風方向可以是多變的,不但可以與進風方向大致相同,還可以與進風方向相反,因此可以適應於各種特殊的應用場合。
為了調節出風角度,以離心風機的兩個不同的徑向平面作為參考,可以將第一輪盤1的尾端位於一個徑向平面上,第二輪盤2的尾端位於另一個徑向平面上,這樣第一輪盤1的尾端與第二輪盤2的尾端分別處於不同的高度,從而形成一個傾斜的出風口,以實現出風角度的控制。更特別地,當第一和第二輪盤的尾端的高度差為零時,則上下輪盤尾端豎直方向平行,此時為風葉最極限的狀態,則氣流軸向進軸向出。可見,本實用新型只要調節輪盤尾端高度差,即可以實現不同的出風角度。
優選地,葉片3的表面8相對於離心風機的徑向平面傾斜地設置。通過這種葉片設置角度,可保證風機本身的性能相比於傳統風葉並沒有明顯降低,從而保證了風機具有較高的做功效率。
更優選地,本實用新型風葉的葉片相比於傳統風機也有差別,本實用新型不僅只在風機的第一和第二輪盤的外圈增加圓弧形的導流風道,而且其葉片3的一端隨著流道6一直延伸到圓弧形的第一輪盤1的尾端與第二輪盤2的尾端,且葉片3的所述一端的端面與第一輪盤1的尾端與第二輪盤2的尾端所構成的虛擬錐臺的錐面吻合。通過這種結構,可以進一步提高風機的做功效率。
當然,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