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車用輸液固定器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03:04:42 1
專利名稱:救護車用輸液固定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救護車用輸液固定器。
背景技術:
救護車在運送急救及危重病人過程中,常常需要邊運送邊輸液,而救護車上的輸液固定器為懸掛的普通環狀掛鈎,在運送過程中由於車身顛簸,致使輸液瓶搖擺晃動,特別是在救護車啟動、緊急制動、急轉彎和路況較差時晃動更加劇烈,嚴重影響了輸液裝置的穩定及輸液的安全性。為了避免輸液瓶晃動,護理人員或家屬不得不用手舉著輸液瓶,這樣既影響了對病人的觀察和搶救,也增加了護理的工作量。為了解決輸液瓶搖擺晃動的弊病,籃式輸液固定器應運而生,它基本解決了瓶裝式輸液裝置的穩定問題,但隨著袋裝式輸液裝置的廣泛普及應用,籃式輸液固定器卻不能用來固定袋裝式輸液裝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將袋裝式輸液裝置牢固固定在救護車內的救護車用輸液固定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救護車用輸液固定器,包括底座,底座背面粘接有雙面膠,底座的四個角開有固定孔,其特徵是底座下面固定連接有固定卡槽,固定卡槽內卡接有固定卡,固定卡下面固定連接有吊盒,吊盒帶有向上的開口,吊盒的底壁帶有坡度,吊盒的其中一個側壁上開有輸液槽,輸液槽位於吊盒底壁的坡底處。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固定卡卡接在固定卡槽內,使底座與吊盒相對穩定地連接在一起,在將底座固定安裝在救護車上後,吊盒與救護車便成為一體,因此能有效地避免救護車在行駛過程中造成的輸液袋搖擺晃動,增加了輸液的安全性;無需人工輔助,有效減少了護理工作量,操作使用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左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右結構示意圖。附圖中1、底座;2、固定卡;3、固定卡槽;4、雙面膠;5、吊盒;6、輸液槽;7、固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一種救護車用輸液固定器,如圖1至圖4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為一方形薄片,底座1背面粘接有雙面膠4,用於與救護車頂壁相貼,底座1的四個角開有固定孔7,可以通過固定孔7將底座1固定在救護車頂壁下面,底座1下面固定連接有固定卡槽3,固定卡槽 3內卡接有固定卡2,固定卡槽3與固定卡2都具有一定的寬度,固定卡2下面固定連接有吊盒5,吊盒5帶有向上的開口,以便將輸液袋放置在吊盒內,吊盒5的底壁帶有坡度,可以依靠藥液的自重將藥液滴淨,吊盒5的其中一個側壁上開有輸液槽6,輸液槽6位於吊盒5 底壁的坡底處。本實用新型選用優質透明聚苯乙烯塑料製作,底座為的聚苯乙烯塑料板,其下設有兩個同等大小的固定卡槽,兩個固定卡槽一字排開,吊盒為敞開式結構,做成大中小各種型號,以適用於不同規格的輸液袋,吊盒上設有兩個同等大小的固定卡,固定卡與底座上的固定卡槽相對應並卡接在一起;吊盒側壁正中央開有一個輸液槽,輸液袋口端正好陷入其中,還具有輔助固定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將輸液袋放入吊盒內,使輸液袋口端陷入輸液槽中,把吊盒上的固定卡卡接在底座上的固定卡槽內,輸液袋口端下連輸液器即可使用。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固定卡卡接在固定卡槽內,使底座與吊盒相對穩定地連接在一起,在將底座固定安裝在救護車上後,吊盒與救護車成為一體,因此能有效避免救護車行駛過程中輸液袋搖擺晃動,無需人工輔助,操作簡單、方便、安全、省力,減少了護理工作量。本實用新型採用透明材質、敞開式結構,便於觀察輸液情況,結構簡單、牢固耐用,易於清洗消毒,固定牢固。
權利要求1. 一種救護車用輸液固定器,包括底座(1),底座(1)背面粘接有雙面膠,底座(1) 的四個角開有固定孔(7),其特徵是底座(1)下面固定連接有固定卡槽(3),固定卡槽(3) 內卡接有固定卡0),固定卡⑵下面固定連接有吊盒(5),吊盒(5)帶有向上的開口,吊盒 (5)的底壁帶有坡度,吊盒( 的其中一個側壁上開有輸液槽(6),輸液槽(6)位於吊盒(5) 底壁的坡底處。
專利摘要一種能將袋裝式輸液裝置牢固固定在救護車內的救護車用輸液固定器,屬於醫療器械,包括底座,底座背面粘接有雙面膠,底座的四個角開有固定孔,底座下面固定連接有固定卡槽,固定卡槽內卡接有固定卡,固定卡下面固定連接有吊盒,吊盒帶有向上的開口,吊盒的底壁帶有坡度,吊盒的其中一個側壁上開有輸液槽,輸液槽位於吊盒底壁的坡底處。本實用新型用於救護車在運送急救及危重病人過程中,給病人輸液,通過將固定卡卡接在固定卡槽內,使底座與吊盒相對穩定地連接在一起,在將底座固定安裝在救護車上後,吊盒與救護車便成為一體,因此能有效地避免救護車在行駛過程中造成的輸液袋搖擺晃動,無需人工輔助,操作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A61M5/14GK202036438SQ20112011993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1日
發明者段瀟, 生兆梅, 郝靜宜 申請人:生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