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炭空氣清新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2:47:16 2
專利名稱:竹炭空氣清新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竹炭空氣清新機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氣清新機,具體是涉及一種竹炭空氣清新機。
技術背景[0002]現有的空氣清新機多為活性炭吸咐罐,所使用的活性炭濾芯在吸咐一定的時間 後就會飽和,一旦吸咐飽和了,所吸咐的有害氣體異味等反而會釋放出來,就會重新危 害消費者的健康。同時由於結構設計不合理,吸咐飽和的空氣清新機想要更換濾芯很復 雜,大部份的消費者想要自已更換根本不可能,只有返回廠家,這樣給消費者的使用帶 來不便和增加使用成本。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竹炭空氣 清新機。[0004]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竹炭空 氣清新機,包括機架,機架的外殼三側封閉一側開門,所述機架的中上部設有上活性炭 纖維粘濾層,機架的中下部設有下活性炭纖維粘濾層,上下兩活性炭纖維粘濾層之間填 塞有納米插層竹炭顆粒,上活性炭纖維粘濾層或下活性炭纖維粘濾層的外側設有風機。[0005]作為優選,所述上活性炭纖維粘濾層的外側設有出風機,所述下活性炭纖維粘 濾層的外側設有進風機。[0006]作為優選,所述進風機的下面設有進風盤,進風盤上設有進風通孔。[0007]作為優選,所述出風機的上面也封閉,在外殼上部或外殼頂部開設出風孔道。[0008]本實用新型外殼安裝濾芯的位置設有可以開合的門,同時改變了機架裡面竹炭 濾芯的結構,上下兩活性炭纖維粘濾層之間填塞有納米插層竹炭顆粒,這樣更換濾芯很 方便,有利於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選用的納米插層竹炭材料具有自潔功 能,納米插層竹炭具有不易產生吸咐飽和、能持續吸咐的特點,吸咐性能良好。本實用 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等特點。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 明。[0011]實施例參看圖1,本實用新型機架1的外殼三側封閉一側開門,機架1的中上 部設有上活性炭纖維粘濾層4,機架1的中下部設有下活性炭纖維粘濾層5,上下兩活性 炭纖維粘濾層之間填塞有納米插層竹炭顆粒,上活性炭纖維粘濾層4的外側設有出風機32,下活性炭纖維粘濾層5的外側設有進風機3,進風機3的下面設有進風盤6,進風盤6 上設有進風通孔7。出風機2的上面也封閉,在外殼上部或外殼頂部開設出風孔道,最好 地是在外殼上部開設出風孔道。[0012]本實用新型外殼安裝濾芯的位置設有可以開合的門,同時改變了機架裡面竹炭 濾芯的結構,上下兩活性炭纖維粘濾層之間填塞有納米插層竹炭顆粒,這樣更換濾芯很 方便,有利於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選用的納米插層竹炭材料具有自潔功 能,納米插層竹炭具有不易產生吸咐飽和、能持續吸咐的特點,吸咐性能良好。[0013]最後,應當指出,以上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實 用新型不限於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 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應認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竹炭空氣清新機,包括機架(1),機架(1)的外殼三側封閉一側開門,其 特徵在於所述機架(1)的中上部設有上活性炭纖維粘濾層(4),機架(1)的中下部 設有下活性炭纖維粘濾層(5),上下兩活性炭纖維粘濾層之間填塞有納米插層竹炭顆 粒,上活性炭纖維粘濾層(4)或下活性炭纖維粘濾層(5)的外側設有風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竹炭空氣清新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活性炭纖維粘濾層 (4)的外側設有出風機(2),所述下活性炭纖維粘濾層(5)的外側設有進風機 (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竹炭空氣清新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進風機(3)的下面設有 進風盤(6),進風盤(6)上設有進風通孔(7)。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竹炭空氣清新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出風機(2)的上面也封 閉,在外殼上部或外殼頂部開設出風孔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竹炭空氣清新機,機架的外殼三側封閉一側開門,機架的中上部設有上活性碳纖維粘濾層,機架的中下部設有下活性碳纖維粘濾層,上下兩活性碳纖維粘濾層之間填塞有納米插層竹炭顆粒,上活性碳纖維粘濾層或下活性炭纖維粘濾層的外側設有風機。本實用新型外殼安裝濾芯的位置設有可以開合的門,同時改變了機架裡面竹炭濾芯的結構,上下兩活性碳纖維粘濾層之間填塞有納米插層竹炭顆粒,這樣更換濾芯很方便,有利於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選用的納米插層竹炭材料具有自潔功能,納米插層竹炭具有不易產生吸咐飽和、能持續吸咐的特點,吸咐性能良好。
文檔編號B01D53/04GK201807267SQ201020528538
公開日2011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5日
發明者張水祥 申請人:張水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