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新型硬膜外麻醉導管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04:59:41
專利名稱:醫用新型硬膜外麻醉導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硬膜外麻醉導管。
目前,臨床麻醉中應用的連續硬膜外導管均為單孔導管,其前端只有一個側孔。注藥時,藥液由此側孔流出注入人體硬膜外腔。若且唯若靠孔一側的腔隙被注足藥液後,藥液方才由此腔隙緩慢地向其他側腔隙流動,因此,局麻藥在硬膜外腔的擴散,在很大程度上受置管方向、開孔角度和位置的影響,它不僅用藥量大,麻醉平面和阻滯範圍窄小,而且易出現側孔阻塞,甚至導管前端穿出椎間孔而致使麻醉失敗。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孔硬膜外麻醉導管。它能夠使導管內的麻藥同時分別向硬膜外腔四周注入。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韌性橡膠導管,其特徵是在導管的盲孔端前部約3cm內分別在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方位開有至少2個注藥小孔。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四孔分布在導管的不同平面,符合硬膜外腔局部解剖學客觀規律,注藥時四孔同時流出藥液,並在硬脊膜外的後、側、前同時得到阻滯,因此可達到硬外麻醉完善時間縮短,阻滯範圍廣泛,且局麻藥用量減少,阻滯一個脊神經節段所需的藥量亦減少,因此更有利於手術病人的麻醉安全。四孔管的使用,不僅簡化了操作,即由原單孔管硬膜外兩點操作改為現在的四孔管一點操作,縮短了操作時間,避免了多次穿刺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和損傷,減少了併發症,特別是在婦產科子宮全切手術麻醉中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它還可有效地防止單孔管堵塞引起的麻醉不全或失敗。另外,四孔管的使用,更加有利於患者術後使用PCA鎮痛。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後視圖。
參見
圖1、2,本實用新型包括韌性膠管1,分別在距膠管盲端為6mm、10mm、15mm、25mm處鑽孔徑為0.3mm的小孔4個21、22、23、24,且使孔間成角90度。
權利要求1.一種醫用硬膜外麻醉導管,包括韌性膠管(1),其特徵是在膠管盲端前部3cm內分別在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方位開有至少2個注藥小孔(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管,其特徵是在距膠管盲端分別為6mm、10mm、15mm、25mm處鑽孔徑為0.3mm的小孔,共4個(21)、(22)、(23)、(24),且使孔間成角90度。
專利摘要一種醫用硬膜外麻醉導管,它包括韌性膠管,其特徵是在膠管的盲端前部約3cm內,分別在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方位開有至少2個注藥小孔。本實用新型的小孔分布在導管的不同平面,符合硬膜外腔局部解剖學客觀規律,注藥時各小孔同時流出藥液,因此可達到硬外麻醉完善時間縮短,阻滯範圍廣泛,局麻藥用量減少,麻醉安全可靠,避免了多次穿刺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和損傷。
文檔編號A61M25/00GK2345225SQ9823144
公開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1998年10月6日 優先權日1998年10月6日
發明者曾文革 申請人:曾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