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01:31:06 1

專利名稱: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醫療器械,更具體地說是涉
及一種顱腦外科手術使用的醫療器械,再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既能用於急診鑽孔行腦室內 置管或血腫腔置管引流、衝洗等操作,又能用於急診開顱的可攜式的多功能電動顱錐鑽。
背景技術:
( — )顱腦傷治療的研究概況 1、概述 腦是神經中樞,腦組織最脆弱,難再生修復。由外界暴力而造成大腦的損害,稱為 急性顱腦損傷,或簡稱顱腦損傷或顱腦傷。急性顱腦損傷有時也稱顱腦戰創傷,平戰時都 十分常見,容易造成傷員死亡、留下殘疾,死殘率高,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患之一。 急性顱腦損傷死亡原因主要是顱內出血、腦挫裂傷和急性腦積水等,這些病理改 變相互關聯,均會發展形成腦疝。腦疝形成2 3小時則可造成傷員致殘,時間越長,搶救 成功的機會越少,腦疝超過6小時的,救活的機會渺茫。腦出血的療效優於腦挫裂傷,而腦 出血中的硬膜外血腫療效最佳,搶救及時可完全恢復。 2、顱腦損傷的臨床分型 顱腦損傷的臨床分型是一個重要而複雜的課題,多年來一直缺乏世界通用的統一 分型體系,給有關顱腦損傷的科學研究和臨床工作造成了相當的困難,也影響了相關的國 際學術交流。1974年和1976年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Jennett及Teasdale等提出格拉斯哥 昏迷分級法,以此為基礎對急性顱腦損傷分型。儘管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很快被各國學者 接受並推廣應用至今,大大方便了國際學術交流。以下對國際和中國所採用的主要分類標 準做一簡介。 根據臨床應用進行分類 該方法主要應用於臨床診斷,以顱腦損傷部位和損傷的病理形態改變為基礎。首 先根據損傷部位分為顱傷和腦傷兩部分,二者又分為開放性和閉合性損傷。腦損傷依據硬 腦膜是否完整,分為開放性顱腦損傷(Open Craniocerebral Injury)和閉合性顱腦損傷 (ClosedCraniocerebral Injury)。前者的診斷主要依據硬腦膜破裂,腦脊液外流,顱腔與 外界交通。顱底骨折合併腦脊液漏者又稱之為內開放性腦損傷。閉合性腦損傷又可以分為 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腦損傷。 根據病情輕重進行分類 臨床應用分型只能對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受傷部位和病理類型做出診斷和分型,而 無法對患者病情的輕重進行判斷。1997年9月天津召開的全國第二次顱腦損傷學術研討會
上修訂了較為完善的中國公認標準按昏迷時間、陽性體徵和生命體徵將病情分為輕、中、
重3型。 (1)輕型①傷後昏迷時間0 30分鐘;②有輕微頭痛、頭暈等自覺症狀;③神經系 統和CSF檢查無明顯改變。主要包括單純性腦震蕩,可伴有或無顱骨骨折。[0013] (2)中型①傷後昏迷時間12小時以內;②有輕微的神經系統陽性體徵;③體溫、呼 吸、血壓、脈搏有輕微改變。主要包括輕度腦挫裂傷,伴有或無顱骨骨折及蛛網膜下腔出血, 無腦受壓者。 (3)重型①傷後昏迷12小時以上,意識障礙逐漸加重或再次出現昏迷;②有明顯 神經系統陽性體徵;③體溫、呼吸、血壓、脈搏有明顯改變。主要包括廣泛顱骨骨折、廣泛腦 挫裂傷及腦幹損傷或顱內血腫。
(4)特重型①腦原發損傷重,傷後昏迷深,有去大腦強直或伴有其他部位的臟器 傷、休克等;②已有晚期腦疝,包括雙側瞳孔散大,生命體徵嚴重紊亂或呼吸已近停止。 3、顱腦損傷的精神症狀 顱腦損傷發生於許許多多的情況,交通事故、地震災害、摔傷、工傷、戰爭……。顱 腦損傷必然會伴發精神上的不正常,只是輕重不同而已。從疾病的發展過程來看,顱腦損害 所伴發的精神障礙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急性顱腦損傷中最輕的是腦震蕩,這是頭顱受到外界暴力作用而引起的一過性大
腦功能障礙。較輕時,僅有短暫的神志恍惚,腦力活動遲鈍,經常幾秒鐘或者十幾分鐘即可
完全恢復。較重時,常有短時間的意識喪失(不省人事)、面色蒼白、脈搏減弱、血壓下降、出
冷汗等表現。 一般幾分鐘或者半個多小時即可清醒。醒後記不清受傷時的經過,情緒不穩
定,容易激動,精神活動遲鈍,顯得呆傻。經一兩周之後,以上症狀逐漸消失。 腦震蕩時,由於腦部血液循環障礙,以及腦組織腫脹和水腫,病人可有頭痛、眩暈、
怕光、怕聲響、易興奮等表現。 急性顱腦損傷中,腦挫傷較腦震蕩為重。其病變主要在大腦半球前半部的凸面,在 大腦皮層的表面可以見到出血點。腦挫傷時,常伴有裂傷;而裂傷則又必然伴有程度不同的 挫傷,因此可合稱為"腦挫裂傷"。 腦挫裂傷的病人在頭部受傷後,意識會立即喪失。其時間依損傷嚴重程度及損傷 部位而定。意識恢復過程緩慢。起初,病人朦朦朧朧、迷迷糊糊,歷時幾個小時到幾天,神志 才能完全清醒。在意識清醒之後,病人多伴有頭痛、眩暈、嗜睡、情緒不穩、躁動不安、容易激 惹、怕光、怕聲、注意力渙散、睡眠障礙等症狀,不少病人出現噁心、嘔吐,有些病人有癲癇發作。 顱腦損傷的後果可能影響病人終生,有以下的表現形式 ①顱腦損傷後症候群這是大腦閉合性外傷後常見的一種後遺症,常在腦震蕩經過 一個階段的無症狀期(往往一個月以上)之後才出現。最多見的症狀為頭痛。這種頭痛安 靜時減輕,活動時、情緒不悅時、勞累時加重。其他常見的症狀有頭暈、失眠、多夢、情緒不 穩、容易激惹、容易傷感、怕吵、畏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思維遲鈍、疲乏無力、缺乏 主動性及進取心。病人常訴說心悸、胸悶、耳鳴、多汗、性功能障礙等不適。有的病人還會有 癔症樣發作。
以上這些症狀的發生及其嚴重程度,既與顱腦損傷的嚴重性相對應,也與精神因
素、神經類型、個性特徵、軀體狀況,以及個人對腦外傷的態度和認識有關。 ②癲癇多在傷後數月至數年出現。這是由於損傷部位疤痕形成及腦組織萎縮粘連
所致,可表現為全身抽動,或其他不同的發作形式。 ③人格改變這往往是較為嚴重的顱腦損傷所致的後遺症。表現為易發脾氣、好與人爭吵、缺乏責任感、自私、幼稚、難與人相處,有時會有偷竊等違法行為。 ④痴呆病人逐漸呆傻,思維緩慢,反應遲鈍,分析、理解、領悟、計算等能力明顯下降。 ⑤顱腦損傷後腦病病人出現許多神經系統活動障礙,如失語、肢體癱瘓等。精神症
狀有情感淡漠、精神萎靡,有些病人還可有幻覺、妄想以及離奇古怪的行為舉止。 顱腦損傷,自然應當以預防為主,嚴格執行各種安全措施,儘量避免發生顱腦外
傷。發生顱腦損傷後,則要預防和減少後遺症和慢性疾患的發生。急性期應嚴格臥床1 2
周,在採取醫療措施的同時進行心理治療,消除不必要的顧慮。 一旦病情許可,即應安排病
人逐漸過渡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4、顱腦損傷的診斷和治療 從事基礎和臨床的神經科學工作者在探討顱腦傷發病機理和顱腦傷救治方面進 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顱腦傷基礎研究不斷進展,不少新技 術、新概念和新療法已應用於臨床救治工作中,並且已經取得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
(1)顱腦外傷的現場搶救 在搶救現場中除了大出血的傷員之外,應首先把頭部有傷的傷員挑出來。如剛發 生車禍或戰傷後,昏迷的傷員一般是頭部受傷;脈搏微弱的傷員是休克傷員;休克也會意 識不清,但休克傷昏迷稍晚於頭部傷。這些傷員要馬上送到就近的醫院。被送的傷員要平 臥,傷員嘔吐需及時處理,因為昏迷傷員會將嘔吐物誤吸入肺中,堵塞氣道,造成窒息,使傷 情加重,甚至呼吸停止。 出現如下情況容易耽誤搶救許多顱腦損傷的傷員,頭髮未剃光之前看不清傷痕, 有些旋轉傷的顱腦損傷傷員甚至全身完好無損,若無人目擊受傷過程,缺少經驗的醫生常 會考慮其他疾病而誤診。 顱腦損傷的搶救一定要快速及時,就近治療。
(2)顱骨骨折的診斷與治療 頭顱受到強烈的外力打擊時,易發生骨折。外力打擊的方向、形式、強度以及打擊 面等不同,可出現各種不同類型的顱骨骨折。 一般,外力作用於顱骨的著力點部分,顱骨向 內凹陷,先形成內板骨折,同時出現向兩側方的分力,則形成骨折線。如力量再大些,則骨折 呈凹陷狀態。若外力更加大,則形成粉碎骨折。 顱骨骨折從性質上,可分為單純性骨折及複雜性骨折。從形狀上,可分為線狀骨 折、凹陷骨折、粉碎骨折。成年人的骨縫分離,也可視為骨折的一種。從部位可分為穹窿部 骨折及顱底骨折。從有無頭皮的斷裂損傷,又分為開放和閉合性骨折。某些尖銳物體致傷, 又可造成穿通性骨折。 顱骨骨折多發生在著力點和骨板較薄的部位,如顳骨、顱中凹、顱前凹等顱底部,
這些部位除骨質脆弱外,尚有較多的神經、血管的孔道,易造成線狀骨折。 顱骨骨折與四肢骨折不同,除嚴重的粉碎骨折,可因顱腦損傷,造成生命危險外,
顱骨骨折本身在臨床上無特殊重要意義。有人認為顱骨骨折,可以緩衝一部分外界對腦的
打擊力量,所以不能以有無顱骨骨折來判斷顱腦損傷的輕重,而忽略了對顱腦損傷的嚴密
細緻的檢查。 顱骨骨折常伴有板障血管斷裂,發生顱板內外血腫,易使頭皮局部腫脹,或有擦傷、挫傷等,有時因頭皮腫脹,頭顱變形,易誤診為凹陷性骨折,值得注意。 顱前凹底骨折,常出現眼窩內出血,導致眼球突出,球結膜出血,眼瞼血腫,呈現瘀 血斑著色,似熊貓樣外觀,稱作眼鏡樣血腫。有時因視神經受損,出現視力障礙。篩板骨折, 則有鼻出血,嗅覺障礙或出現腦脊液鼻漏。 顱中凹底骨折常因骨折線波及到中耳、中耳道或發生鼓膜破裂等,出現外耳道出 血,耳後部皮下瘀血斑及腦脊液耳漏等。 顱後凹底骨折常形成咽後壁黏膜下血腫,項部腫脹及瘀血斑等。這些瘀血斑多於 傷後2 3日較為明顯。 穹窿部顱骨骨折,有時可損傷硬腦膜進入靜脈竇或腦膜動脈等血管,出現硬膜外 血腫。顱底骨折則易損傷某些顱神經,如骨折在顱前凹可損傷第I、 II顱神經;顱中凹可損 傷VII、 VIII顱神經;顱後凹可損傷IX XII顱神經等。 穹窿部骨折, 一般通過單純的各種位置的X線拍片便可診斷,多不困難。顱底骨 折,由於其解剖學上多數管孔的影響,X線檢查常不能顯示出清楚的骨折線,多以臨床表現 作為診斷依據。 單純的線狀骨折, 一般不作特殊處理,如出現硬膜外血腫時,則必須及時行血腫清 除手術。凹陷骨折,如下陷約1.0cm,則可造成腦受壓或下陷的內板形成骨折片,造成硬膜或 腦損傷時,以及小兒凹陷骨折,有妨礙腦發育可能等,均為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尤其伴有顱 內組織損傷、出血,或粉碎骨折者應作緊急手術處理。顱底骨折,在急性期按照開放性顱腦 創傷的保守治療原則處理,嚴防感染。如有腦脊液漏,則嚴禁腰椎穿剌,如發現視神經管骨 折,傷後出現急劇的視力障礙,應及時開顱行視神經管減壓術。對腦脊液漏的處理,除嚴防 感染外,常以頭高位臥床,多可自然閉合治癒。
(3)腦震蕩的診斷與治療 即輕型閉合性顱腦損傷。根據損傷的程度有輕重之分,但總的臨床特點有二①意 識障礙一般不超過30min,如果意識障礙時間延長,則可能有腦挫傷。也有少數病例並無意 識障礙,但必須有頭痛、目艮震、乏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②外傷後病人出現逆行性健 忘症。具備以上兩個特點,診斷腦震蕩是充分的。 所有腦震蕩病人,都未見到局灶性症狀和顱內壓增高症狀,但絕大多數症例都具 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所以腦震蕩可以認為是腦生物電和腦血液動力學的改變,腦功能障 礙是可以恢復的。如伴有單純性顱骨骨折,則要除外腦挫傷。 腦震蕩主要是對症治療,如鎮靜、鎮痛、安眠、避免精神經剌激和給一定的精神鼓 勵等,一般不遺有任何症狀。因個體差異,也有個別病人演變成外傷性神經官能症者,則治 療時間將會拖長。
(4)腦挫裂傷的診斷與治療 較重的閉合性顱腦損傷。發生腦解剖學的變化,如腦血管破裂、組織壞死等。在臨 床上出現中樞神經的局灶性症狀。輕症者意識障礙多在2h以上,可出現輕微的顱內壓增高 症狀,肢體的肌張力、肌力、腱反射等不對稱及有顱骨骨折和血性腦脊液等。如意識障礙持 續6 12h,且程度較深,更有單癱、偏癱或失語等局灶症狀,說明腦挫傷較為嚴重。感覺障 礙常可因意識障礙而被掩蓋。意識障礙超過12h,持續加深,顱內壓增高和局灶症狀也逐漸 加重,則說明外傷引起了嚴重的腦代謝、腦血液循環的障礙,病人常可喪失生命。如有腦幹延髓損傷,受傷當時病人即陷入深昏迷狀態,並有呼吸、心血管功能障礙。故重症顱腦創傷, 不僅由於損傷的程度,與損傷的部位也有一定關係。 腦挫裂傷一般應安靜臥床,積極地止血、脫水和適當地抗感染治療,並密切觀察經 過。如創傷繼續出血,或出現急性腦水腫,則很快形成危及生命的顱內壓增高。在這種情況 下,除上述一般治療外,需要緊急施行手術探查、開顱減壓等以挽救生命。
(5)外傷性顱內血腫的診斷與治療 常伴隨腦挫裂傷同時出現,但也有時不合併腦挫裂傷者,如矢狀竇破裂、腦膜血管 斷裂等均可形成顱內血腫。顱內血腫直接壓迫腦組織,使腦循環和腦脊液循環受阻,使腦受 壓更加嚴重,形成惡生循環。 腦受壓的症狀,不僅和出血的量有關,而且和出血的速度有關,如動脈出血則病情 急劇,靜脈出血則症狀發展緩慢。 顱內出血量佔正常顱腔容積8% 15%以下時,不出現腦受壓現象,此稱為儲備 腔,腔的大小有個體差異。超過上述範圍可出現腦受壓症狀。顱內出血開始時,顱腔內腦脊 液被壓向穹窿及腦底,最後被擠向脊髓蛛網膜下腔,這一過程被認為是顱內血腫的中間清 醒期。中間清醒期的長短,與出血的速度和腦損傷的程度和部位等有關,如靜脈出血則中間 清醒期可長些,動脈出血合併重症腦挫裂傷或腦幹損傷,有時可不出現中間清醒期,傷後直 接陷入昏迷狀態,且逐漸加重。 顱內血腫從發生部位可分為硬膜外、硬膜下、腦內、腦室內和複合性血腫,後者系 指兩個部位以上的血腫。從受傷到發生症狀的時間,可分為傷後3日內發現的急性血腫,傷 後3日到3周以內發現的亞急性血腫及傷後3周以上出現的慢性血腫。慢性血腫幾乎都位 於硬膜下。慢性硬膜下血腫,多以顱內壓增高,疑為顱內腫瘤而就醫,常為CT腦掃描而確 診。 ①急性硬腦膜外血腫據大多數文獻報導,佔顱腦創傷的1% 3X,普遍經CT檢查 之後會更有所增加。此種血腫易發生在較輕的顱腦創傷,有中間清醒期者居多。臨床主要 表現為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徵。很快出現睫反射、瞳孔大小、病理反射等左右不同的偏 側症狀,直到完全偏癱。如X線頭顱平片顯示有骨折線通過腦膜中動脈、靜脈竇等時,首先 應想到此症。如病人情況允許應積極進行腦血管造影,或CT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病人 危重不宜進行特殊檢查時,應根據臨床定位診斷直接鑽孔探查。 早期診斷、早期手術為本症的治療原則。清除血腫、止血、減壓以完全解除腦受壓
和腦水腫為手術的主要目的。手術後與一般閉合性顱腦創傷處理相同。 ②急性硬腦膜下血腫佔顱腦創傷的3% 。常發生在較重的顱腦創傷,故較少出現中
間清醒期,多表現為外傷後意識障礙逐漸加重,或躁動之後陷入昏迷狀態。常因病情進展較
急性硬腦膜外血腫緩慢,故顱內壓增高徵常表現出典型的過程,如血壓逐漸升高,脈搏逐漸
減慢(40次/min左右),呼吸逐漸變慢(10次/min左右),其他臨床表現與硬腦膜外血腫
大致相同,治療也與硬腦膜外血腫一致。 本症約有1/4病人合併腦水腫,在診斷和治療應多加考慮。應強調,硬腦膜下血腫
可佔急性顱腦創傷的10% 15%左右,同時尚可出現雙側性血腫,故在手術治療時,若一
側血腫清除後,顱內壓增高仍不見好轉時,應考慮有無多發性顱內血腫的可能。 ③腦內血腫佔顱腦創傷的1% 2%。可分為少量的點狀出血和較大量的出血。少量點狀出血者,多由於外傷直接震動和腦循環障礙而出現的腦血管通透性改變所致。較
大量的出血, 一般出血灶直徑在5 10mm以上,多發生在顳葉、額葉,其他部位較少見,有時
也出現在雙側。小出血灶逐漸液化形成小囊泡,大量出血者則形成血腫。根據血腫存在的
部位,出現各種臨床表現,如血腫位於一側大腦,則可出現面部、肢體的不全癱瘓或偏癱、失
語,也可以逐漸出現意識障礙或癲癇發作等,與硬腦膜內、外血腫症狀大致相同。 腦內血腫,一般顱內壓增高徵不如硬腦膜內、外血腫明顯,早期診斷,主要依靠CT
檢查或腦血管造影。 腦內血腫的治療,以開顱清除血腫為原則,手術不發生危險者,也常殘留某些後遺症。
(6)顱腦創傷性腦積水的診斷與治療 腦積水(Hydrocophalus)是指由於腦脊液的生成或循環吸收過程發生障礙時出 現的產生量大於吸收量而致腦脊液量過多,壓力增高,擴大了正常腦脊液所佔有的空間,從 而繼發顱壓增高、腦室擴大的總稱。腦脊液是由側腦室、第三腦室、第四腦室的脈絡叢分泌, 每天分泌約500ml,腦脊液循環總量約150ml,腦脊液經腦室系統向尾側流動,在第四腦室 經Luschka和Magendie孔流出而進入蛛網膜下腔,然後向下達脊髓周圍。向上經天幕裂孔 和腦表面的腦脊液被硬膜的蛛網膜粒吸入靜脈系統。 腦積水的病理改變為腦室系統逐漸擴大,第三腦室向下方隆起壓迫垂體及視神經 交叉部,透明隔可穿破,腦實質變薄,以額葉處最明顯,甚至穿破側腦室與蛛網膜下腔相通。 胼胝體、錐體束、基底節、四疊體、脈絡叢及腦幹等處均可因長期受壓而萎縮。白質脫髓鞘 變,神經軸受壓變形,膠質增生及神經細胞退行性變等。 腦積水臨床表現 臨床症狀並不一致,與病理變化出現的年齡、病理的輕重、病程的長短有關。胎兒 先天性腦積水多致死胎,出生以後腦積水可能在任何年齡出現,多數於生後6個月出現。年 齡小的患者顱縫未接合,頭顱容易擴大,故顱內壓增高的症狀較少。腦積水主要表現為嬰兒 出生後數周或數月後頭顱快速、進行性增大。正常嬰兒在最早六個月頭圍增加每月1.2 1. 3cm,本症則為其2 3倍,頭顱呈圓形,額部前突,頭穹窿部異常增大,前図擴大隆起,顱 縫分離,顱骨變薄,甚至透明,叩診可出現"破壺聲"(Maceen)徵。顳額部呈現怒張的靜脈, 眼球下旋,上鞏膜時常暴露(日落徵)。病嬰精神萎靡,頭部不能抬起,嚴重者可伴有大腦功 能障礙,表現為癲癇、視力及嗅覺障礙、眼球震顫、斜視、肢體癱瘓及智能障礙等。由於嬰兒 頭顱呈代償性增大,因此,頭痛、嘔吐及視神經乳頭水腫均不明顯。 腦積水病因 其原因大多是腦脊液循環通路某些部位阻塞所致,而生過多者則較少見。多發生 在兩歲之內的嬰兒,可分為交通性和非交通性腦積水兩類,交通性是指腦脊液在腦表面的 吸收受阻而言;非交通性是指腦室系統內的腦脊液循環阻塞。腦積水病因很多,常見的有以 下幾種原因 ①先天畸形如中腦導水管狹窄、膈膜形成或閉鎖,室間孔閉鎖畸形(第四腦室正 中孔或側空閉鎖),腦血管畸形,脊柱裂,小腦扁桃體下疝等。 ②感染胎兒宮內感染如各種病毒、原蟲和梅毒螺旋體感染性腦膜炎未能及早控 制,增生的纖維組織阻塞了腦脊液的循環孔道,或胎兒顱內炎症也可使腦池、蛛網膜下腔和
8蛛網膜粒粘連閉塞。
③出血顱內出血後引起的纖維增生,產傷顱內出血吸收不良等。
腫瘤可阻塞腦脊液循環的任何一部分,較多見於第四腦室附近,或脈絡叢乳頭狀瘤。 ⑤其他某些遺傳性代謝病、圍產期及新生兒窒息、嚴重的維生素A缺乏等。 顱腦創傷性腦積水是指外傷後引起的腦水腫。其主要特徵是腦室和腦室周圍腦組 織腦脊液增多。急性腦積水是在外傷後3周內,最早傷後3天即可出現。慢性腦積水在傷 後3 6周形成,有的在數月後才出現。 外傷後腦積水的發病率文獻報導差異較大,介於0. 7% 9%不等. 引起外傷性腦積水的原因可能有 ①蛛網膜下腔出血後,由於血凝塊及其後的纖維增生使腦脊液流動阻塞而引起腦 積水。可能表現在基底池,蛛網膜顆粒的粘連和梗阻(阻塞性腦積水)或紅細胞堵塞蛛網 膜粒妨礙腦脊液吸收(交通性腦積水)。 ②另外腦內出血如,血液進入腦脊液,或小腦或腦幹的血腫阻塞腦脊液嚮導水管 和第四腦室的流動,亦可出現腦積水。 ③腦凸面梗阻性腦積水是由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室擴大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壓 迫。腦挫傷、水腫、外傷性顱內血腫與腦梗塞也被認為是導致腦凸面梗阻性腦積水的原因。 顱腦創傷性腦積水主要有兩種類型腦積水,即非交通性腦積水和交通性腦積水 非交通性腦積水(梗阻性腦積水)是由於腦脊液在腦室系統內或腦室出口處流動 受到限制,常見於外傷後腦室系統積血等原因引起的。 交通性腦積水是由於蛛網膜下隙出血致使蛛網膜顆粒粘連造成腦脊液回流受阻 引起的。急性腦積水易導致顱內壓急驟增高,造成腦疝而死亡。故一旦確診,宜及早行腦室 外引流術。創傷性蛛網膜下隙出血剌激腦膜引起無菌性炎症反應而形成粘連,紅細胞溶解 後腦脊液中蛋白含量明顯增多,腦挫傷壞死組織碎解產物,均可影響蛛網膜顆粒的吸收功 能,使腦脊液的循環和吸收受阻,形成交通性腦積水,腦萎縮加重進行性痴呆。 腦積水發展過程中腦室結構、腦組織損害出現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中,如不及 時採取有效的措施,將會導致更嚴重的神經功能損害,皮層神經元的凋亡和白質廣泛的膠 質增生是造成腦積水不可逆性損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創傷性腦積水早期幹預能使此時 的腦積水病變得以控制和儘早恢復。 顱腦創傷性腦積水的治療,無論是顱內高壓腦積水還是正常顱壓腦積水都應採用 單向閥門分流管行分流術。但有時急性腦積水的病人如果在頭外傷後早期即施行顱內壓監 護,並及時排出血性腦脊液也有可能減少後期腦積水的發生率。 無論如何在疑有外傷性腦積水時,即應早作影像學檢查及時明確診斷,儘快施行 分流手術,以緩解由腦積水而引起的進行性腦組織萎縮。 重型顱腦創傷後腦積水是引起患者持續昏迷、高致殘率、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嚴重顱腦創傷患者易發生外傷性腦積水,尤其是急性惡性腦積水,往往造成患者死亡。
(7)開放性顱腦創傷的診斷與治療 凡頭皮、顱骨、硬腦膜均已破裂,腦組織與外界交通者,稱為開放性顱腦創傷。常伴 發複雜性顱骨骨折,顱內異物,腦組織外溢,腦脊液漏,出血等。容易造成顱內感染形成腦膿腫、腦膜炎、硬腦膜外膿腫等嚴重的併發症及偏癱、失語、癲癇等後遺症。 重症開放性顱腦創傷,多伴有大出血、昏迷或處於休克狀態。如不能及時有效地阻 止出血糾正休克,則很快有生命危險。 開放性顱腦創傷的治療,首先應儘量改善全身狀態,爭取及早清創及減壓手術,同 時積極進行抗感染、抗腦水腫、增強全身療法,以防止嚴重的併發症及減少後遺症。當一般 情況好轉後,應儘早進行系統的功能鍛鍊及對偏癱、失語的康復訓練。 5 、重型顱腦傷救治的後期治療原則 (1)顱腦傷後高血糖與補液原則 長期以來,臨床醫師一直採用不同濃度葡萄糖溶液治療重型顱腦傷,並且使用 50 %高滲葡萄糖滲透性脫水治療創傷性腦水腫。平衡液或生理鹽水被視為治療重型顱腦傷 腦水腫病人的禁忌症。但經過數年大量實驗和臨床研究證明上述觀點是錯誤的。恰恰相 反,近代觀點認為重型顱腦傷病人傷後早期應該首選平衡液,不應使用5%或10%葡萄糖 溶液,禁忌使用50%高滲葡萄糖溶液。其依據包括 ①顱腦傷後血糖越高,死殘率越高; ②平衡液與葡萄糖溶液治療顱腦傷對比研究發現葡萄糖溶液動物死殘率高於平 衡液; ③胰島素治療能提高顱腦傷救治效果; ④顱腦傷後葡萄糖溶液治療會增加腦組織內乳酸堆積,加重腦水腫和神經元損 害。當然,臨床醫生要根據病人血糖和血漿電解質含量動態監測及時調整補液種類和補液 (2)糖皮質激素治療創傷性腦水腫的療效評價 糖皮質激素一直被臨床醫生用於治療創傷性腦水腫病人,但其療效至今有爭議。 經典觀點主張採用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治療重型顱腦傷腦水腫病人,現仍廣泛應用於臨 床病人。但不少學者認為糖皮質激素對創傷性腦水腫療效不確切。八十年代人們發現甲基 強的松龍的療效較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好。由於糖皮質激素存在眾所周知的副作用,人 們已研製出非糖皮質激素-21氨基類固醇,它不但具有很強的抗脂質過氧化反應和降低腦 水腫的效能,而且務任何糖皮質激素副作用。21-氨基類固醇及其衍生物已開始應用於臨床 治療重型顱腦傷病人,並且已經取得顯著療效。 至於糖皮質激素應用劑量也有爭議。經典方法是採用常規劑量糖皮質激素,如氫 化可的松100 200mg/日,地塞米松20 40mg/日,甲基強的松龍40 100mg/日。國際 和中國有人主張採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5mg/Kg/6HX2次,lmg/Kg/6HX6次, 隨後逐漸減量。但大多數中國外臨床大宗前瞻性隨機雙盲對照研究表明大劑量糖皮質激素 並不能改善重型顱腦傷病人治療效果。也有報導大劑量地塞米松能顯著提高重型顱腦傷病 人預後。所以,目前國際和中國大多數學者不主張採用大劑量激素治療重型顱腦傷病人,甚 至不提倡用激素。 (3)去大骨瓣減壓術的優缺點 對於嚴重腦挫裂傷合併腦內血腫病人,長期以來臨床醫生採取顱內血腫清除術後 行去大骨瓣減壓術。理由是去大骨瓣減壓術能使腦組織向減壓窗方向膨出,以減輕顱內高 壓對重要腦結構的壓迫,尤其是腦幹和下丘腦,以挽救病人生命。但越來越多的臨床實踐證明去大骨瓣減壓術不但沒有降低重型顱腦傷病人死殘率,而且可能會增加重型顱腦傷病人 殘死率。其理由包括 ①去大骨瓣減壓術會導致膨出的腦組織在減壓窗處嵌頓、嵌出的腦組織靜脈回流
受阻、腦組織缺血水腫壞死,久之形成腦穿通畸形; ②去大骨瓣減壓術不縫合硬腦膜會增加術後癲癇發作; ③去大骨瓣減壓術會導致腦室腦脊液向減壓窗方向流動,形成間質性腦水腫; ④去骨瓣減壓術不縫合硬腦膜,使手術創面滲血進入腦池和腦室系統,容易引起 腦積水; ⑤去大骨瓣減壓術不縫合硬腦膜會導致腦在顱腔內不穩定,會引起再損傷; ⑥去大骨瓣減壓術不縫合硬腦膜會增加顱內感染、切口裂開機會等。
(4)過度通氣降顱壓的療效評價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臨床醫師一直主張採用過度通氣治療藥物難以控制性高 顱壓。按照動脈C02含量將過度通氣分為輕度過度通氣(PaC0 35 30mmHg)、中度過度通 氣(PaCO 30 25mmHg)、重度過度通氣(PaCO < 25mmHg)。早期實驗研究的臨床觀察發現 PaCO含量越低,腦血管收縮越明顯,降顱壓作用越強。但隨著實驗研究不斷深入,人們發現 持續低動脈CO分壓,會導致腦血管收縮,甚至痙攣,繼而加重腦缺血程度,加重繼發性腦損 害。所以,九十年代初有人開始提倡採用短時程(<24小時)輕度過度通氣(PaC0 35 30mmHg),這樣不但可以降低顱內壓,而且不會導致和加重腦缺血。直至九十年代中期,由於 腦組織氧含量直接測定技術的問世,人們發現短時程輕度過度通氣亦不能提高腦組織氧含 量,相反會降低腦組織氧含量。所以,國際和中國學者已不主張採用任何形式過度通氣治療 顱內高壓,而採用正常輔助呼吸,維持動脈血CO分壓在正常範圍為宜。 (5)重型顱腦傷病人的營養支持 重型顱腦傷病人傷後早期營養支持尚無十分理想方法。營養支持主要包括兩個途 徑,即經胃腸道營養和胃腸道外營養。胃腸道營養優點是方法簡單,價格便宜,缺點是由於 應激性潰瘍、傷後早期腸蠕動消失,容易引起返流誤吸,腹脹腹瀉,尤其是應用呼吸機病人 更不宜使用經胃腸道營養。胃腸道外營養優點是營養全面,缺點是容易引起高糖血症、感 染、補液量過多加重腦水腫等。目前臨床醫師多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選擇使用經胃腸道或經 胃腸道外補充營養。至於傷後早期選擇補給營養種類的主要依據是在補充足夠熱量和營養 素外,儘量不要選用會弓I起高血糖的品種。 重型顱腦傷病人由於昏迷時程長,熱卡消耗增加,傷後長期營養支持尤為重要。除 目前臨床常用的葡萄糖、脂肪乳、胺基酸、維生素、電解質、微量元素、膠晶體液、血或血製品 外,必須加強胃腸道營養。國際和中國已研製出不同濃度的高熱量、營養全面、能促進腦細 胞恢復的要素飲食。它不但能有效地保證各種營養成份補給,減少低蛋白血的發生率,還能 有助於促進腦功能恢復,提高重型顱腦傷救治效果。 (6)重型顱腦傷病人預防性使用抗癲癇藥的效果 至於重型顱腦傷病人是否需要使用預防性抗癲癇藥爭議頗大。中國許多醫師仍堅 持使用預防性抗癲癇藥,療程1 3年。但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表明使用預防性抗癲癇藥 不但不會降低顱腦傷後癲癇發生率,而且會加重腦損害和引起嚴重毒副作用。近年來有報 道採用預防性抗癲癇藥的病人傷後癲癇發生率高於安慰劑組病人,其機理尚不清楚。但無論如何,長期預防性服用抗癲癇藥有害無益,不宜提倡。嚴重腦挫裂傷腦內血腫清除術後是 否常規服用預防性抗癲癇藥爭議更大。大多數臨床醫師贊同使用預防性抗癲癇藥,但至今 尚無任何臨床研究支持這一觀點。越來越多的國外學者開始提倡不使用預防性抗癲癇藥。 當然,若顱腦傷病人一旦發生癲癇,則應該正規使用抗癲癇藥治療。
(7)顱內壓監測技術的改進 顱內壓監測對於判斷重型顱腦傷病人病情變化、指導治療、判斷預後有重要價值。 多年來臨床醫師採用腦室穿剌接壓力監測裝置,或硬膜外放置傳感器方法監測顱內壓。但 存在*作損傷大、準確性不高、容易引起顱內感染等缺點。所以,臨床一直缺乏簡單確切、無 副作用的顱壓監測技術。直至八十年代末期國外研製出光纖顱壓監測技術。該方法*作簡 單、創傷性小、準確、無任何副作用。基本上滿足臨床顱內壓監護要求,已在國外推廣普及使 用。中國亦已引進該技術用於臨床。
(8)遲發性外傷性顱內血腫的概念 由於CT掃描技術的問世,人們提出了遲發性外傷性顱內血腫這一概念。即顱腦傷 後首次CT掃描未檢出顱內血腫,而再次CT掃描證實的顱內血腫稱遲發性外傷性顱內血腫。 遲發性外傷性顱內血腫的臨床意義在於引起臨床醫師高度重視,傷後早期首次CT掃描未 發現顱內血腫不等於不會再發生顱內血腫。要根據病人的病情變化定期作CT隨訪,若病情 惡化應立即行CT掃描,以儘早診斷和處理遲發性外傷性顱內血腫。表明延誤診治所造成的 病人死亡或殘疾。 (9)亞低溫腦保護的臨床療效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大量動物實驗研究證明33 35t:亞低溫能顯著降低顱 腦傷動物死亡率,減輕腦水腫、保護血腦屏障。國際和中國已將該技術用於臨床治療重型顱 腦傷病人,也已取得肯定療效。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已推廣使用。但由於亞低溫治療 需要使用肌松劑和呼吸機持續使用,目前中國中小醫院尚難以開展此項技術。 (二)顱腦傷的早期治療 據以往戰傷資料統計顱腦戰傷的發生率約佔全身各部位傷的10% 17%,僅次 於四肢戰傷;但其陣亡率、傷死率、傷殘率均居各部位傷的首位。以往歷次戰爭中,針對特重 型顱腦創傷,由於沒有及時的開放、引流措施,導致病情延誤發展至腦疝,直接危及了傷員 的生命安全,院前死亡率高達70 80% 。 在平時,中國顱腦外傷的發病率已超過100/10萬人口 ,每年有10萬人口死於顱腦
創傷,交通傷、墜落傷已逐漸成為顱腦創傷的主要原因;同時顱腦創傷也是自然災害,如地
震等中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平時特重型顱腦創傷的院前死亡率約為60%。 發明人經過大鼠的動物實驗已經證明針對特重型顱腦創傷的大鼠,早期顱骨鑽
孔減壓,可以確實減少老鼠的死亡率。大量的臨床資料也證實,對顱內血腫行超早期手術治
療,能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但目前對於顱腦創傷傷員,還缺乏針對性的急救手術器械,尤其是特重型顱腦創 傷合併腦疝傷員無法早期(1 2h)實施開顱減壓手術,對於急性惡性腦積水傷員無法在早 期進行快速的腦室外引流術,致使顱腦戰創傷死亡率和致殘率居高不下。傷員往往由於顱 內血腫導致顱內壓增高,最終在後送的途中、120急救車內、低級別醫院甚至大型醫院急診 室內就已死亡。[0132] 雖然現代鑽孔引流術對於顱內血腫傷員的治療效果明顯,也出現了一批專門用 於血腫引流的設備與裝置,但是由於其器材複雜、需要交流供電、本身不配有光源、需要負 壓吸引裝置、體積大、攜帶不便,因此目前只配備於大型醫院的手術室,很難在搶救第一線 (後送的途中、120急救車內、低級別醫院甚至大型醫院急診室內)發揮作用,進一步導致失 去了最佳救治時機。而現有移動式動力鑽主要用於工業範圍,無法適配於特殊型號的開顱 鑽頭。因此,加強院前和野戰救治已成為顱腦戰創傷救治當務之急。 有些國家的軍隊主要是通過野戰手術車實現醫院的前伸,做到救治的前伸,但這 不適合中國軍隊的現實情況,中國目前只能通過裝備的集成化,形成裝備箱,做到救治前 伸。中國仍沒有適合神經外科院前急救的專業急救箱,更無法在院外、野戰條件下開展神經 外科手術。 有的專家、醫務人員已經逐漸認識到這個問題,但一直沒有人提出切實可行的解 決方法,還沒有一套相應的顱腦創傷急救手術器械。 因此,結合中國現有的醫療救治技術,從技術上、管理機制上進行改革和改進,特
別是從技術上改進以保障管理機制改革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三)開顱錐、開顱鑽的研究進展 顱錐屬於神經外科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顱錐鑽孔後必須拔出顱錐再 插入引流管的問題。 目前市場上醫用顱錐具有暫時固定頭皮、顱骨、硬膜錐孔、穿剌順利置引流管後不 改變位置等特點。例如,中國授權專利《顱錐》(專利號CN97246520. 0,申請日1997年12月 23日)稱一種手動顱錐由T形柄、顱錐芯及固定螺釘組成的,其主要技術特徵在於T形柄 上開設有圓柱孔,豎向直杆的末梢端為弧形結構,且顱錐芯的鑽頭部分為螺紋鑽頭,固定螺 釘頂住顱錐芯上的小圓凹槽,調節顱錐芯的伸出長度;在鑽透顱骨後,鬆動固定螺釘,拔出 顱錐芯,再順從橫向手柄上的圓柱孔插入引流管,然後取下T形柄,即可方便、準確、快捷地 手術。 目前市場上的醫用顱錐均為手動顱錐,整個錐顱時間至少10分鐘以上甚至更長, 而急性腦積水、腦室內出血呼吸驟停的患者,呼吸停止超過6分鐘腦組織就會產生不可逆 的病理變化。所以對於急性腦積水、腦室內出血呼吸驟停的患者,急需一種錐顱時間在6分 鍾以內的錐顱工具。 目前市場上的開顱鑽主要應用於神經外科手術開顱使用,具有自停功能,此自停 功能主要通過其鑽頭後部膨出部位的阻擋作用來實現,也就是說,其鑽頭長度基本與露骨 厚度一致,但不能根據不同患者顱骨厚度不同進行調節,是一種機械式的自停裝置。 一般採 用12V電壓直流電,較高的電壓造成其連續使用時間相對減少。紐距在1牛頓米左右,鑽頭 採用一般刀具用鋼材,完成一次顱骨鑽空約需要2分鐘左右。電池採用傳統鎳鉻充電電池, 充電時間長,工作時間短,電池壽命短,且重量較重,整機重量一般達1. 5kg。且現有設備一 般為進口組裝產品,價格昂貴,參考價格在Y9800. 00元左右。 經文獻檢索等,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有將電動顱錐和電動開顱鑽有機結合,既能 用於急診鑽孔行腦室內置管或血腫腔置管引流、衝洗等操作又能用於急診開顱的多功能、 可攜式多功能電動顱錐鑽,或是新改進的可攜式充電式自控顱錐、開顱鑽結合物及其類似 的醫療器械在直接用於預防、診斷、檢測、保護、治療和研究顱腦損傷方面的報導。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公開了一種顱腦外科手術使用的醫療器械,
即一種能夠用於開顱的可攜式多功能電動顱錐鑽,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 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等實踐研究和理論探索,意在明
確一種顱腦外科手術使用的醫療器械,即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夠用急診鑽孔行腦室內置
管或血腫腔置管引流、衝洗等操作和開顱的多功能、可攜式電動顱錐鑽。( —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定義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顱腦損傷是包括由外界暴力而造成的各種大腦損害,或稱急 性顱腦損傷或顱腦戰創傷,簡稱顱腦創傷或顱腦傷;戰爭時期,顱腦損傷一般稱為顱腦戰 傷;在平時,顱腦損傷一般稱為顱腦外傷,有時合併簡稱顱腦戰創傷。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抗嚴重閉合性顱腦損傷產品是直接用於預防、診斷、檢測、保 護、治療和研究嚴重閉合性顱腦損傷的一種醫療器械產品。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嚴重閉合性顱腦損傷是包括閉合性的重型腦損傷和特重型腦 損傷中的一種或多種。閉合性腦損傷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腦損傷。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重型顱腦損傷是指①傷後昏迷12小時以上,意識障礙逐漸加 重或再次出現昏迷;②有明顯神經系統陽性體徵;③體溫、呼吸、血壓、脈搏有明顯改變。主 要包括廣泛顱骨骨折、廣泛腦挫裂傷及腦幹損傷或顱內血腫。
GCS評分5 8分。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特重型顱腦損傷是指①腦原發損傷重,傷後昏迷深,有去大腦 強直或伴有其他部位的臟器傷、休克等;②已有晚期腦疝,包括雙側瞳孔散大,生命體徵嚴 重紊亂或呼吸已近停止。③GCS評分5分以下。 (二)技術構思 探索和改進現有的醫療救治技術以及配套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是中國醫療界 急救系統目前的一項緊迫任務,特別是要研究和改進能夠大幅度提高救治效果和效率的應 急救治技術和設備,進一步改進現有的醫療急救體系和管理機制,將有利於減輕越來越重 的社會壓力和醫療負擔,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諧和提高軍隊的士氣,特別是平時的重大自 然災害如強烈地震、海嘯等,以及戰爭期間。無論是平時還是戰時,創新和改進醫療急救技 術、設備和救治系統管理體制是中國醫療救治水平領先國際的基礎性工作和發展趨勢。 目前,"黃金l小時"、"白金10分鐘"的時效性原則已經成為顱腦創傷急救的基本 理念,而"損傷控制性手術"的觀點(即早期採用簡單的"應急救命手術處理致命性損傷", 二期手術再處理非致命性創傷)也逐漸被創傷外科同仁所接受,這些科學的觀點和理念為 重型和特重型顱腦創傷患者的早期神經外科幹預和損傷控制手術的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理 論基礎。 發明人在現有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鑽(工業鑽)的基礎上,繼承了其可調速、帶光 源等優點,並製備了專門配備於此工業鑽的開顱鑽頭,使之具備自停功能,從而適合於顱腦 外科急救手術的開展。發明人還自主研發了可控式套式顱錐,並在此基礎上,同開顱鑽相結 合,形成電動可控套式顱錐;此改進的工業鑽配備可控套式顱錐,可完成對急性腦室出血、 腦積水的手術治療。此外,發明人改進了原有的可攜式手動負壓吸引器,使其吸引瓶容量、 負壓力更適合顱腦外科血腫清除術,並配備專用的吸引頭,能在不同角度對血腫實施吸引;如果進行進一步的配套研究,對醫院院內顱腦創傷救治器材進行集成化、便攜化、小型化, 研製集開顱、血腫清除、止血和引流為一體的"可攜式顱腦創傷急救裝備箱",更便於攜帶, 更適合於一線搶救(院前、120救護車、低級別醫院、大型醫院急診室)使用,為早期和超早 期的神經外科手術幹預提供了可能,則大大便利於醫療急救的前伸,達到降低顱腦戰創傷 院前死殘率的目,提高了醫療急救的效果和質量。 顱腦戰創傷院前死殘率一直較高,是個世界性難題,嚴重影響中國人口的健康和 生存質量,研製和改進顱腦戰創傷的院前救治技術,特別是超早期的救治具有顯著的社會 效益、經濟效益。(三)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 本實用新型對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在預防、診斷、檢測、保護、治療和研究 顱腦戰創傷進行了多方面的試驗和研究。 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有時也簡稱可攜式充電式顱錐鑽。 該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包括主機和鑽頭兩部分,所述的主機包括電池卡槽 1、電池2、手柄3、馬達和照明燈的開關4、照明燈5、開關保險6、散熱孔7、電機8、轉速調節 開關9、鑽頭連接卡槽底座10 ;所述的鑽頭包括套式顱錐和開顱鑽頭,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選 用其中的一種或兩種;所述的套式顱錐和開顱鑽頭均由連接卡槽11、鑽杆12組成,所述的 鑽杆12由離合裝置13和鑽刀14組成,其中所述的套式顱錐的離合裝置13包括限位器18 和錐狀套管19,其中所述的開顱鑽頭的離合裝置13包括自停彈簧15、推桿16、外套筒17。 所述的該顱錐鑽的結構連接如下 1、所述的主機上的鑽頭連接卡槽底座10安裝在主機的頭端,與鑽頭上的連接卡 槽11的尾端通過卡槽、旋轉等方式進行可更換性的緊固連接,優選卡槽方式; 根據醫療的需要進行鑽頭的選擇 例如,在治療創傷性腦積水及腦室內出血行腦室穿剌外引流術的情況下,更換使 用套式顱錐; 例如,在治療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行鑽孔引流術以及其他開顱手術的情況下, 更換使用開顱鑽頭;優選套式顱錐; 2、所述的主機上的電池2安裝在電池卡槽1中,手柄3上安裝馬達和照明燈的開 關4、照明燈5和開關保險6,電機8安裝在主機的後上部,散熱孔7安裝在電機8之後,轉 速調節開關9安裝在電機8之前,電源線路連接;馬達和照明燈的開關可以是合併為一個開 關,也可以是分開為2個開關,優選是分開為2個開關; 3、所述的套式顱錐的離合裝置13中的錐狀套管19滑動式固定連接在鑽刀14上, 限位器18通過螺絲等活動性連接方式固定在錐狀套管19的外面,通過調節限位器18調節 錐狀套管19在鑽刀14上的位置並固定下來當鑽刀14從錐狀套管19抽出、插入引流管 時,引流管在限位器18的支撐下將顱腦內外環境進行了連接與溝通。 4、所述的開顱鑽頭的離合裝置13中的自停彈簧15的尾端固定連接在鑽頭的連接 卡槽11的頭端,自停彈簧15的頭端能連接或鬆開推桿16 :在壓力作用下自停彈簧15推壓 推桿16,使固定在外套筒17中的鑽刀14向前轉動;當壓力去除後,自停彈簧15與推桿16 鬆開,固定在外套筒17中的鑽刀14也停止轉動。 優化的方案帶定位器的電鑽[0168] 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和臂力,在使用普通的電鑽時,難免會因為劇烈的振動而使 得鑽孔出現偏差。而這款電鑽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在鑽刀14外增加一段外套的兩節伸縮設計的透明圓柱,來達到固定整個鑽頭的
目的。該透明圓柱的尾端外套固定在鑽刀14上,使用時該透明圓柱的頭端能夠在壓力作用
下臨時固定在患者的體側。同時為了能夠產生足夠的壓力,兩節伸縮設計的透明圓柱可以
根據壓力自動調節,這樣就不必擔心將鑽孔鑽歪了。 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的有關技術指標優選如下 轉速無級調速,最高轉速(空載)600轉/分±15%,扭矩> 0.75牛頓 米,鑽
頭具有自停功能;轉矩大於lOOOg. cm 刀具刃部硬度HRC58,噪聲不大於65dB(A) 開顱鑽頭支20 2300rpm/min直徑小llmm ;切削量大於600mm3/s 最大扭矩15 18牛頓米;轉速0 600轉/分;重量0. 8 1. 8千克;鋰電池 額定電壓10 15V,充電時間0. 5 1. 5小時。 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是最大扭矩18牛頓米;轉速0 600轉/分;重量0. 8千 克;鋰電池額定電壓10. 8V,充電時間0. 5小時。 為了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產品,下面以顱錐的改進為例,從結構改進導致該 產品功能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對臨床患者的醫療效果的重大提高等方面進行多角度的詳細 描述。 臨床上搶救顱內出血患者時,常需用顱錐鑽孔行腦室內置管或血腫腔置管引流、 衝洗等操作,以便迅速引出瘀血,緩解顱內壓力,配合脫水降顱壓等其他相關治療,防止腦 疝的形成,挽救患者生命。但常用顱錐在進行顱骨鑽孔時不易固定、鑽孔費力,鑽透顱骨後 不易及時停止和置管困難等諸多不便。為此,發明人將現有顱錐進行了改進,並用於某院神 經外科臨床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經皮顱錐抽吸引流血腫手術時,拔出顱錐後常因頭皮裂孔收縮移位而不與骨孔相 對應,給引流管、導管的置入帶來不便。發明人一是將顱錐尖端部位即鑽刀14設計成螺旋 狀,二是在顱錐近顱腦端的部位,大約在鑽刀14刀尖的1 2cm處,配一錐形套管隨同顱錐 進入頭皮並留置顱骨,可使骨孔暴露清晰,置管操作順利。 套式顱錐的結構與原理 該套式顱錐由連接卡槽11、鑽杆12組成,鑽杆12由離合裝置13和鑽刀14組成, 離合裝置13則包括限位器18和錐狀套管19。採用醫用不鏽鋼等醫療安全材料,例如鑽刀 14的刀尖可以採用直徑0. 35 0. 85cm左右的克氏針製作,可以打磨成三稜錐形;鑽刀14 的杆體部分為直徑3 8mm的鋼質麻花鑽頭,並在杆體部分磨出一個寬約0. 25cm的平面, 在平面上距刀尖lcm處向後打磨出6 9個間距0. lcm的調節固定孔。連接卡槽ll的尾端 可以選擇採用絲紋連接設計,牢固固定於所述的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的主機頭端。 限位器18為空心狀,內面套絲與鑽刀14的杆體部分配套連接,在限位器18的杆體端的橫 截面上留有橫形溝槽可與錐狀套管19的尾部吻合,鑽刀14的尾端鑲嵌於連接卡槽11的頭 端。錐狀套管19呈空心狀,與鑽刀14的杆體部分配套,外表套有絲紋,後部留有橫形突起 可與限位器18截面上的溝槽吻合成一體。操作時將錐狀套管19套在鑽刀14上,調節顱錐 所需深度,顱錐轉動時套管即隨之同向旋轉並進入頭皮,絲紋則上進顱骨;拔除可攜式充電
16式顱錐鑽的鑽刀14,則錐狀套管19留置顱骨上。經錐狀套管19的空芯可觀察衝洗骨孔,電 凝硬膜或置人導管或引流管。 錐狀套管19斜面在錐顱成功後有利於錐狀套管19遠端控制骨孔,保持骨孔開放。 錐狀套管19和限位器18套在可攜式充電式顱錐鑽的鑽刀14的杆體部分上,限位器18在 近側。限位器18可在扭緊時控制錐狀套管19向上移位,同時能調節鑽刀14的錐尖露出套 管的長度。由於錐狀套管19外徑比鑽刀14的杆體部分直徑大近lmm,在錐透顱骨時,套管 被骨孔所阻,能預防鑽刀14的刀尖剌入過深。錐狀套管19製作完成後清洗乾淨管腔,與顱 錐一起置於同一顱錐包內消毒備用。 應用自製套管顱錐錐顱後,拔出鑽刀14後,錐狀套管19留在骨孔與肌肉、皮膚間,
使血液流出有一條較順暢通道,顱內壓得到及時下降,為進一步手術治療爭取了時間,延緩
了腦疝的發生,也使腦疝持續時間縮短,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機會,具有操作簡便、經濟、及時
的特點,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發明套式顱錐的幾點體會 ①置管後易於引流,對梗阻性腦積水昏迷患者行腦室外引流有較快解除昏迷的功 效。因感染所致的腦積水及腦室炎置管引流,一方面可以引流炎性物質及代謝產物,另一方 面可行抗生素持續灌注衝洗,以消除炎症及腦積水。 ②對急性腦疝置管後儘管顱壓高能得以緩解,但因血腫溶解引流需要時間,估計 術後近期可能發生繼發性腦損害及硬膜下血腫合併腦挫裂傷、腦內血腫,置管引流估計難 以渡過腦水腫期的患者不宜採用此法,應果斷選擇開顱手術。另外置管後若有新鮮出血,應 及時複查CT或開顱。 ③腦疝病例開顱前的輔助治療,由於顱錐使用方便、簡捷快速,對急性腦疝病例, 開顱術前行穿剌或置管抽吸血液血腫的液性部分緩解顱高壓,為下一步開顱贏得寶貴時 間。 ④錐顱探查,在無CT設備及因腦疝來不及行CT掃描時,利用顱錐對頭皮、顱骨損 傷小的特點來進行探查手術,可以確立硬膜外血腫及範圍,協助開顱。 ⑤操作中注意穿剌點應避開重要功能區及做到低位引流;防止硬腦膜從顱內板 剝離出血置管於硬膜下腔時,應注意不要損傷皮層,置管失敗及皮層損傷多為垂直錐顱置 管所致。 本實用新型中的套式顱錐中有自行設計的可以連接電動鑽的接口,使原有的手動 顱錐首次創新成電動顱錐,這個改變使得顱錐的鑽孔速度更快,動力更加穩定、安全,可以 減少手術時間10分鐘左右,根據"白金十分鐘"的救治理念,這個手術時間上的縮短在實際 神經外科臨床搶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套式顱錐具有定位、排屑、導引及輔助衝洗和電凝等多種功 能,可用於腦室穿剌和顱內血腫、積液等錐孔引流手術。有以下優點轉速快,數秒內完成開 顱任務。深度定位準確、安全;螺旋式顱錐利於骨屑排除,減少顱內汙染;骨孔暴露清晰,導 管置入方便順利;經套管對骨孔進行衝洗,可保護術野清潔,經骨孔電凝硬膜,可減少出血 並有利於穿剌;不需切開頭皮鑽顱,操作簡便快速,損傷小。 從以上的總體結構介紹與進一步的詳細闡述可以看出,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 鑽是一種新型的多功能神經外科電動工具,能夠用於嚴重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的檢查、診斷、預防、治療和研究等方面,特別適合特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的檢查、診斷、預防、治 療和研究等,不僅結構簡單、容易操作、使用費低,而且體積小、用力對稱、進鑽穩定,提高了 使用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由於配備了便利的鑽頭更換卡槽接口 ,可非常方便地用於神經外科手術中。具有 洞穿顱骨後自停功能的開顱鑽頭,鑽孔時一旦鑽透顱骨,鑽頭會自動停止轉動,保護硬腦膜 不受損傷,確保了手術時的安全性,尤其適用於神經外科手術。該鑽採用直流電源,脫離了 電纜線的束縛,手術中操作得心應手,是用於顱骨鑽孔的理想電動工具。獨特設計的快速轉 換接口,實現自停式的開顱鑽頭和套式顱錐互換,方便手術使用;自主研發的開顱鑽頭採用 了新的醫用材料,鑽頭鋒利,免拆卸易清洗,可採用蒸汽滅菌。該帶自停功能的多功能電動 開顱鑽,由於進鑽是通過螺紋旋進的,所以該電動開顱鑽不僅具有進鑽快、孔眼小、省時省 力的優點,而且鑽深時能準確控制,進鑽速度也可自行調速,使進鑽穩定,使用更加安全。(四)技術特長 本實用新型為預防、診斷、檢測、保護、治療和研究顱腦戰創傷及其直接相關疾病 提供了一種新的醫療器械,從而對現有的顱腦創傷分級救治體系進行了改進和改善。本實 用新型安全有效,實用性較強,其製備工藝簡單,價廉,操作簡單,方便快捷,經過簡單培訓 即可掌握,可用於預防、診斷、檢測、保護、治療和研究顱腦戰創傷。 本實用新型的醫療器械主要特點如下 ①可安裝更換多個鑽頭以及可控套式顱錐,既可以用於急診開顱,又可用於急性 腦積水合併腦疝患者的錐顱手術; ②開顱時鑽骨洞速度快,一次成型,每鑽一洞,僅需10s左右,且不打滑; ③一鑽多用,開顱手術及骨科手術均可用,在搶救顱腦傷合併肢體骨折的傷員中,
尤為方便; ④不需交流電支持,充電時間短,使用時間長; ⑤有自帶光源,能保證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完成基本的手術操作; ⑥馬達無級變速,手動開關控制; ⑦可自停的開顱鑽頭輔助以開顱鑽本身具備的自停功能,保證開顱的快速安全; ⑧帶保險鎖的馬達防止意外啟動系統保障術者及病人安全; ⑨鑽頭可高溫高壓消毒、滅菌,在配備多鑽頭時可完成多個手術; ⑩鑽頭快速更換不大於3步安裝,無需實時加油潤滑。 此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有極大的拓展空間,通過有效的配套組合成可攜式 顱腦創傷急救裝備箱,同樣可應用於各類顱腦戰創傷的野戰急救。 本實用新型有針對性地研究各類顱腦戰創傷的超早期應急救治醫療器械,其使用 安全,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作用;產品性質穩定,適於工業化生產;預防、診斷、檢測、保護、治 療和研究各類顱腦戰創傷及其直接相關疾病的效果明顯,且使用範圍特別廣,因此容易推 廣應用,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總之,本實用新型積極適應了現代醫療和科研領域的工作需要和人性化服務的需 要,本實用新型為研究開發院前急救提供了新的醫療器械來源,對改進和提高現有的醫療 救治體系具有重要價值。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機部分的示意圖; 1——電池卡槽 2——電池 3——手柄 4——馬達和照明燈的開關5——照明燈 6——開關保險 7——散熱孔 8——電機 9——轉速調節開關 10——鑽頭連接卡槽底座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鑽頭部分的示意圖開顱鑽頭的示意圖; 11——連接卡槽 12——鑽杆 13——離合裝置 14——鑽刀 15——自停彈簧 16——推桿 17——外套筒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鑽頭部分的示意圖套式顱錐的示意圖; 18——限位器 19——錐狀套管 圖4為本實用新型背景中的顱腦戰創傷早期治療現狀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研究了現有的顱腦戰創傷的應急救治醫療器械,提供了一種能夠用於 顱腦戰創傷的超早期應急救治醫療器械,便於醫療行業的安全使用。"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引進現有的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鑽,並對其鑽頭形 狀及制動裝置進行改造,使之具備自停功能,與現有開顱鑽不同的還有就是本實用新型開 顱鑽具有的照明燈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性地進行照明,從而適合於野戰、重大自然災害等外 部環境惡劣情況下的顱腦外科手術。"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能夠用於嚴重閉合性顱腦創傷傷員的急救,特別適 合應用於重型和特重型顱腦創傷傷員的急救,優選特重型顱腦創傷合併腦疝、顱內血腫的 開顱減壓手術,腦室內出血及急性腦積水傷員的急診減壓手術,錐顱手術等中的一種或多 種。在120急救車、大型醫院急診室、低級別醫院和部隊一線救護分隊開展使用。尤其適用 於適用於自然災難、野外急救、戰爭等各種情況,能夠大幅度提升嚴重顱腦創傷傷員特別是 特重型顱腦創傷的搶救效率。 該醫療器械可應用於軍隊院校、醫院、部隊衛生機構對一線急救人員進行野戰急 救技能訓練,有利於加強軍隊醫師平時的戰備急救技術訓練,提高其野戰救護能力和水平, 真正將平戰時的醫療操作訓練結合為一體,對提高應急情況下醫療保障能力,特別是對當 前軍隊衛勤訓練均有重要作用,進一步完善適合現代化高科技戰爭條件的現代衛勤分級救
治體系,有較好的應用前景。該醫療器械配合其他醫療器械組合成可攜式顱腦創傷急救裝 備箱內將更便於使用。 本實用新型具有集成化、便攜化以及小型化的特點,解決了野戰條件下對顱腦戰 創傷一線救治工作的難點,以及醫院神經外科急診救治工作中的盲點。運用本實用新型,顱 腦戰創傷的救治成功率將得到有效提高,有效解決了院內顱腦戰創傷救治器材體積大,機 動性差、野外應用條件苛刻的問題。 該醫療器械配合其他醫療 械組合成的可攜式顱腦創傷急救裝備箱內一般都附 有詳細說明書及操作手冊,便於基層單位開展學習及應用工作。同時附有顱腦戰創傷急救相關的操作指南及救治要點,為受訓者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配合裝備箱使用手冊,可在短 時間內形成具有實際顱腦創傷救治能力的醫療小分隊。 無論平時還是戰時,該"可攜式充電式顱錐鑽"的發明,進一步完善了現有的國家、 軍隊顱腦創傷分級救治體系,建立腦外科手術分級救治體系、完善分級後送體系、在分級後 送基礎上形成手術分級救治體系。將救治過程前伸到適合裝配的鄉級衛生院、120急救車、 大醫院急診室、軍隊營級救護所等等。 在本實用新型中,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和以下所述的實施例均是為了更好地 闡述本實用新型,並不是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 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的臨床應用小結 (1)第一時期手術室搶救時期(2005年之前) 由於醫療設備和搶救理念的局限,顱腦損傷患者的診治一般是分三個階段進行處 理 —是現場的簡單處理和後送階段,簡單處理一般包括傷口的簡單包紮、靜脈通道 的建立,大約需要一小時左右; 二是急診室處理階段,包括影像學檢查、頭部傷口的進一步處理如延期縫合;如果 情況嚴重的話,立即送手術室處理,一般至少需要半小時; 三是手術室處理階段,包括血腫清除術、腦室外引流術、去骨瓣減壓術等,例如特 重型顱腦創傷合併腦疝患者,減壓手術多在手術室內進行。 從以上醫療救治程序可以看出,患者從醫院急診室到手術室至少需要30分鐘,加 上後送途中的時間,那麼患者從受傷到手術室治療至少需要1. 5小時以上的時間。這種情 況下,患者往往失去了最佳的搶救時機,延誤了病情,患者往往死於後送途中、120急救車內 或低級別醫院中,最終導致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高等預後較差情況。 實際情況中,傷員往往由於顱內血腫導致顱內壓增高,最終在後送的途中、120急 救車內、低級別醫院甚至大型醫院急診室內就已死亡。雖然現代鑽孔引流術對於顱內血腫 傷員的治療效果明顯,也出現了一批專門用於血腫引流的設備與裝置,但是由於其器材復 雜、需要交流供電、本身不配有光源、需要負壓吸引裝置、體積大、攜帶不便,因此目前只配 備於大型醫院的手術室,很難在搶救第一線(後送的途中、120急救車內、低級別醫院甚至 大型醫院急診室內)發揮作用,進一步導致失去了最佳救治時機。 (2)第二時期急診室早期手術時期(2005年 2007年) 針對以上的主要問題,發明人開始著手研究和探討顱腦創傷的早期急救理論和醫 療器械。 發明人經過100隻大鼠的動物實驗已經證明針對特重型顱腦創傷的大鼠,早期 顱骨鑽孔減壓,可以確實減少老鼠的死亡率(表1)。 國際上主要是通過野戰手術車實現醫院的前伸,做到救治的前伸,但這不適合中 國的現實情況,中國目前只能通過裝備的集成化,形成裝備箱,做到救治前伸。中國目前仍 沒有適合神經外科院前急救的專業急救箱,更無法在院外、野戰條件下開展神經外科手術。 表1、某醫院對GCS3-5分的特重型顱腦創傷患者不同時間減壓手術預後比較實驗組(50隻)對照組(50隻)
受傷到手術時間1 2h3 6h 死亡率38% 54% 現有的移動式動力鑽主要用於工業範圍,無法適配於特殊型號的開顱鑽頭。因此, 加強院前和野戰救治已成為顱腦戰創傷救治當務之急。有的專家、醫務人員已經逐漸認識 到這個問題,但一直沒有人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沒有一套相應的顱腦創傷急救手術 器械。 發明人在現有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的基礎上,繼承了其可調速、帶光源等 優點,並製備了專門配備於此工業鑽的開顱鑽頭,使之具備自停功能,從而適合於顱腦外科 急救手術的開展;此工業鑽如配備可控套式顱錐,則可完成對急性腦室出血、腦積水的手術 治療。 發明人在某醫院從2005年開始在院內急救室嘗試早期的顱腦創傷救治,特別是 重型顱腦創傷和特重型顱腦創傷的患者 在動物實驗的科學基礎上,發明人在某醫院神經外科急診室對特重型顱腦創傷的 患者應用了該"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並配合使用有關醫療設備和器械,經過對神 經外科急診室應用該"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行早期(1 2小時之內)"姑息性分 期"減壓術的患者同手術室行一次性減壓術的患者對比發現,前者可以減少患者的死亡率 約10個百分點(表2)。證明了早期(1 2h)姑息性分期減壓手術可以顱腦戰創傷的死亡 率,提高整體救治效果。 表2、某院對GCS3-5分的特重型顱腦創傷患者不同時間減壓手術預後比較
急診室行"姑息性分期"減壓術手術室行一次性減壓術
平均受傷到手術時間1 2h3 4h 死亡率40% 50% 50% 60% (3)第三時期院前超早期姑息性手術時期(2008年以後) 現階段,"黃金1小時"、"白金10分鐘"的時效性原則逐漸成為顱腦創傷急救的 基本理念,而"損傷控制性手術"的觀點(即早期採用簡單的"應急救命手術處理致命性損 傷",二期手術再處理非致命性創傷)也逐漸被創傷外科同仁所接受,這些科學的觀點和理 念為特重型顱腦創傷患者的早期神經外科幹預和損傷控制手術的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理論
^石出。 根據此理論,發明人對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用於急 救的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電壓一般需要在10伏以上,轉速在400轉/分以上,使姑 息性手術時間從30 40分鐘降低到10 20分鐘左右,開顱時間從手搖鑽的8 10分鐘 降低到現在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的不足1分鐘。 發明人在應用該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及配套的急救裝備箱在某院120急 救車中,在院前救治了 36例特重型顱腦創傷合併腦疝或急性腦積水的患者,其手術時間在10 20分鐘,平均手術時間在16. 8分鐘。經過病例回顧統計,其總體死亡率僅佔19%,比 院內急診室內首次手術降低了 10個百分點,比院內手術室內首次手術降低了約20個百分 點,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權利要求一種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該顱錐鑽包括主機和鑽頭,所述的主機包括電池卡槽(1)、電池(2)、手柄(3)、馬達和照明燈的開關(4)、照明燈(5)、開關保險(6)、散熱孔(7)、電機(8)、轉速調節開關(9)、鑽頭連接卡槽底座(10);所述的鑽頭包括套式顱錐和開顱鑽頭;所述的套式顱錐和開顱鑽頭均由連接卡槽(11)、鑽杆(12)組成;所述的鑽杆(12)由離合裝置(13)和鑽刀(14)組成;所述的套式顱錐的離合裝置(13)包括限位器(18)和錐狀套管(19);所述的開顱鑽頭的離合裝置(13)包括自停彈簧(15)、推桿(16)、外套筒(17);所述的該顱錐鑽的結構連接如下①所述的主機上的鑽頭連接卡槽底座(10)安裝在主機的頭端,與鑽頭上的連接卡槽(11)的尾端通過卡槽或旋轉方式進行可更換性的緊固連接;②所述的主機上的電池(2)安裝在電池卡槽(1)中,手柄(3)上安裝馬達和照明燈開關(4)、照明燈(5)和開關保險(6),電機(8)安裝在主機的後上部,散熱孔(7)安裝在電機(8)之後,轉速調節開關(9)安裝在電機(8)之前,電源線路連接。③所述的套式顱錐的離合裝置(13)中的錐狀套管(19)滑動式固定連接在鑽刀(14)上,限位器(18)通過螺絲活動性連接方式固定在錐狀套管(19)的外面,通過調節限位器(18)調節錐狀套管(19)在鑽刀(14)上的位置並固定下來;④所述的開顱鑽頭的離合裝置(13)中的自停彈簧(15)的尾端固定連接在鑽頭的連接卡槽(11)的頭端,自停彈簧(15)的頭端能連接或鬆開推桿(16)。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該顱錐鑽 還包括定位器。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該顱錐鑽 的定位器是在鑽刀(14)外增加一段外套的兩節伸縮設計的透明圓柱,該透明圓柱的尾端 外套固定在鑽刀(14)上,使用時該透明圓柱的頭端在壓力作用下臨時固定在患者的體側。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錐鑽,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套式顱錐 的鑽刀(14)的刀尖採用直徑0.35 0.85cm的克氏針製作,刀尖三稜錐形,杆體部分為直 徑3 8mm的鋼質麻花鑽頭,並在杆體部分磨出一個寬約0. 25cm的平面,在平面上距刀尖 lcm處向後打磨出6 9個間距0. lcm的調節固定孔;連接卡槽(11)的尾端採用絲紋連接設計,牢固固定於所述的可攜式充電式多功能顱 錐鑽的主機頭端;所述的鑽刀(14)的尾端鑲嵌於連接卡槽(11)的頭端;所述的限位器(18)為空心狀,內面套絲與鑽刀(14)的杆體部分配套連接,在限位器 (18)的杆體端的橫截面上的橫形溝槽與錐狀套管(19)的尾部吻合;所述的錐狀套管(19)呈空心狀,外表套有絲紋,外徑比鑽刀(14)的杆體部分直徑大 lmm,套在鑽刀(14)上,後部留有橫形突起,與限位器(18)截面上的溝槽吻合成一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涉及醫藥技術領域的多功能顱錐鑽。該顱錐鑽包括主機和鑽頭,主機由電池卡槽、電池、手柄、馬達和照明燈的開關、照明燈、開關保險、散熱孔、電機、轉速調節開關、鑽頭連接卡槽底座連接組成,鑽頭由套式顱錐和開顱鑽頭連接組成。該顱錐鑽是一種新型的多功能神經外科電動工具,適用於嚴重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結構簡單、容易操作、使用費低,體積小、用力對稱、進鑽穩定,使用安全;更適合於院前、120救護車、低級別醫院、大型醫院急診室等一線搶救使用,為早期和超早期神經外科手術幹預提供可能,降低顱腦戰創傷院前死殘率。通過有效的配套組合成可攜式顱腦創傷急救裝備箱,同樣可應用於各類顱腦戰創傷的野戰急救。
文檔編號A61B17/00GK201524115SQ20092006945
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26日
發明者侯立軍, 盧亦成, 李波, 潘承光, 王惠, 王素敏, 金海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