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電源上蓋、底殼扣合的氣動壓合治具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14:51:46

本實用新型涉及移動電源生產領域,尤其是一種上蓋與底殼設有適配卡接組件的移動電源上蓋、底殼扣合的氣動壓合治具。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移動電源的外殼多為帶金屬光澤的光面,通常採用超聲焊接的方法將上蓋和底殼超聲焊接在一起,採取超聲焊接的方式有以下缺點:1,容易在移動電源的外殼上產生亮印,影響移動電源美觀;2,上蓋與底殼的焊接處經常出現溢膠,同時會導致焊接處縫隙不均勻的情況,影響產品質量。針對以上問題,現有技術中出現了移動電源上蓋(簡稱上蓋)、底殼的內壁設有適配卡接組件的移動電源,當上蓋、下殼的卡接組件適配卡接時,移動電源的上蓋、下殼適配密切扣合,然而,這種移動電源需要在上蓋施加較大、固定的壓力才能使上蓋、底殼適配扣合,在大力壓合的過程中,極易壓壞移動電源中電池,造成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蓋、底殼的內壁設有適配卡接組件的移動電源,提供一種節省人力且壓合的過程中只有移動電源的上蓋邊緣受到壓力、防止損壞移動電源中電池的氣動壓合治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移動電源上蓋、底殼扣合的氣動壓合治具,包括主機臺、可容底殼水平放置的下模、適配上蓋可上下移動地對應設置在下模上方的上模、帶動上模下降時以固定的氣壓壓合在產品上殼四周的邊部且在壓好後上升離開上殼的上模移動系統、以及控制上模移動系統帶動上模上升、下降的距離及下降停留時間的PLC控制系統;
所述主機臺為長方體形的殼體,PLC控制系統設置於主機臺的內部,主機臺上設有與所述PLC控制系統電連通的啟動按鈕、時間控制面板、電源開關以及可與外電源相接的進電插孔;
所述下模固定在主機臺的上表面,下模的上表面下陷成適配底殼的凹槽,下模自前壁外沿向內下陷出連通凹槽的取放通槽;
上模為適配上蓋的平板狀,上模下表面突出地設有一圈可與上蓋四周邊部對應的壓邊。
優選地,所述上模移動系統包括直線氣缸以及氣缸固定架;氣缸固定架包括底端固定在主機臺上表面、且分別分布於下模兩側的兩塊側板,兩塊側板的頂部連接有水平的頂板,頂板上開有對應下模的通孔,直線氣缸對應所述通孔固定在頂板的上表面,氣缸杆可伸縮地、豎直向下穿過頂板上的所述通孔,上模對應下模連接在氣缸杆地底端。
所述直線氣缸連接有固定在主機臺側壁的氣壓表以及固定在主機臺後壁的氣壓調節開關。
所述氣缸杆的尾部設有螺紋部,氣缸杆與上模的頂面之間設有水平的壓板,壓板上適配氣缸杆螺紋部開有螺紋孔,壓板螺紋連接在氣缸杆的螺紋部上,上模對應下模粘接在壓板的下表面。
所述壓板的左右兩端各設有前後對應的兩個導杆孔,四根導杆分別可活動地穿過對應的導杆孔豎直地固定在主機臺的上表面,導杆的頂端連接頂板的下表面,壓板可沿導杆上下直線運動。
所述導杆孔中適配設置導杆可活動地穿過的導套。
所述啟動按鈕突出地設置於主機臺的上表面,時間控制面板及電源開關向外突出地設置於主機臺的前壁上,進電插孔設置在主機臺的後壁上;主機臺的左右兩側還設有提放手柄。
所述下模、上模為硬質塑膠製成,下模固定在主機臺上表面的中心位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下模固定在主機臺的上表面,下模的上表面下陷成適配底殼的凹槽,下模自前壁外沿向內下陷出連通凹槽的取放通槽;上模為適配上蓋的平板狀,上模下表面突出設有一圈可與上蓋四周邊部對應的壓邊,確保壓合的過程中只有上蓋邊緣受到壓力、防止損壞移動電源中電池;上模以固定的氣壓壓合在上蓋上,確保產品一致性,同時節約體力,極大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地解釋。
圖1是實施例氣動壓合治具立體示意圖一
圖2是實施例氣動壓合治具立體示意圖二
圖3是實施例氣動壓合治具正視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上模立體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下模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中,移動電源的上蓋和下殼的內壁對應設有適配的卡接組件,上蓋、下殼的卡接組件適配卡接,即可將上蓋密切卡接在底殼上。
如圖1~圖5所示,一種移動電源上蓋、底殼扣合的氣動壓合治具(簡稱治具),包括主機臺10、可容底殼水平放置的下模20、可上下移動地對應設置在下模20上方的上模40、可帶動上模40往復上升下降的上模移動系統30,還包括控制上模移動系統30帶動上模40上升、下降的距離及下降停留時間的PLC控制系統(圖中未示出)。在PLC控制系統調控下,上模移動系統30帶動上模40下降時以固定的氣壓壓合在產品上殼四周的邊部、將產品上殼壓合在產品下殼上且在壓好後上升離開產品上殼。
如圖1~圖3所示,主機臺10為長方體形的殼體,PLC控制系統設置於主機臺10的內部,主機臺10上設有與所述PLC控制系統電連通的啟動按鈕11、時間控制面板12以及電源開關13,所述啟動按鈕11突出地設置於主機臺10的上表面,時間控制面板12及電源開關13向外突出地設置於主機臺10的前壁上,主機臺10的後壁上開有可與外電源相接的進電插孔14。主機臺10的左右兩側還設有方便搬動的提放手柄15,方便搬動治具。
如圖5所示,下模20固定在主機臺10的上表面,其上表面下陷成適配底殼的凹槽21,為方便取放移動電源,下模20自前壁外沿向內下陷出連通凹槽21的取放通槽22。優選地,下模20為硬質塑膠製成,固定在主機臺10上表面的中心位置。
如圖4所示,上模40為適配上蓋的平板狀,上模40下表面突出設有一圈可與上蓋四周邊部對應的壓邊41,確保上模40壓合在上蓋時,僅有壓邊41壓合在上蓋的邊部,防止移動電源被壓壞。
上模移動系統30包括直線氣缸33以及氣缸固定架;實施例中,氣缸固定架包括底端固定在主機臺10上表面、且分別分布於下模20兩側的兩塊側板31,兩塊側板31的頂部連接有水平的頂板32,頂板32上開有對應下模20的通孔,直線氣缸33對應所述通孔固定在頂板32的上表面,氣缸杆331可伸縮地、豎直向下穿過頂板32上的所述通孔;氣缸杆331的尾部設有螺紋部,氣缸杆331與上模40的頂面之間設有水平的壓板35,壓板35上適配氣缸杆331螺紋部開有螺紋孔,壓板35螺紋連接在氣缸杆331的螺紋部上,上模40對應下模20粘接在壓板35的下表面。實施例中,頂板32與主機臺10上表面之間還設有豎直的後壁板36。氣缸杆331與壓板35的連接也可採用現有技術的其他方式,比如鉚接,直接粘接等;上模40也可以直接固定在氣缸杆331的底端,
直線氣缸33連接有固定在主機臺10側壁的氣壓表332以及固定在主機臺10後壁的氣壓調節開關333。調整氣壓調節開關333的大小,可調整氣缸杆331的上升、下降速度,在氣壓表332上設置預定氣壓值,氣缸杆331帶動上模40以固定的壓力壓在上蓋上,確保每個產品一致。
為了確保上模40完全水平地壓合在上蓋上,壓板35的左右兩端各設有前後對應的兩個導杆孔,四根導杆34分別穿過對應的導杆孔豎直地固定在主機臺10的上表面,導杆34的頂端連接頂板32的下表面,壓板35可沿導杆34上下直線運動。優選地,導杆孔中適配設置導杆34可活動地穿過的導套37。
使用時,將外電源接入進電插孔14中,開啟電源按鈕13,調整氣壓表332的預定氣壓為3.8KG/cm2(也可為3.5-4.0KG/cm2),調整PLC控制系統調節上模40壓合在移動電源上蓋上蓋的時間為2秒(也可為1.8-2秒),上蓋與下殼對位放置後放入下模20的凹槽21中,按壓啟動按鈕11,直線氣缸33的氣缸杆331下行,推動帶有上模40的壓板35向下運動至上模40以3.8KG/cm2的氣壓壓合在產品上殼上,且保壓2秒,使上蓋、底殼對應的卡接組件適配卡接,將上蓋、底殼連接成一個整體。然後氣缸杆331上行,人工取出移動電源即可。在導杆34的作用下,上模40完全水平地壓合在上蓋上,保證上蓋邊部各處受力均勻,對應的卡接組件準確卡接,保證產品的一致性,節約體力,極大提高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