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線管堵塞點探測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17:23:21 3
專利名稱:電線管堵塞點探測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道探測裝置,尤其是一種電線管堵塞點探測器。
背景技術:
在安裝預埋電線管工程中電線管堵塞現象普遍存在,傳統解決方法一般先由鼓風機確認預埋電線管是否堵塞,然後用穿鋼絲的辦法確定大概位置,最後在大概位置處大面積剔鑿,傳統的解決方法不僅花費時間多,而且會對牆面造成大面積的損傷破壞,影響建築成型面的質量,產生大量的修補費用,甚至還會對後期穿線工作造成較大影響。因此快速、準確找到堵塞點位置,儘可能減小對牆面的鑿傷是關鍵。電線管堵塞點探測器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可實現對管道堵塞點的精確定位,避免對土建成型面大面積破壞,從而提高工程質量,節約施工的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傳統方法花費時間多、成型面質量差以及對後期穿線工作造成較大影響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堵塞點位置尋找準確、成型面破壞小、施工效率高的電線管堵塞點探測器。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電線管堵塞點探測器,包括幹簧管和電線,所述幹簧管、電池、蜂鳴器間設有電線使之形成串聯迴路,塑料軟管一端設有串聯連接的幹簧管,另一端設有接線盒。所述接線盒內設有串聯連接的電池和蜂鳴器。所述電線焊接連接在幹簧管、電池和蜂鳴器間。所述塑料軟管兩端用膠帶固定。所述接線盒四周設有膠帶密封。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利用幹簧管在磁力作用下閉合形成閉合迴路的特性,把閉合電路幹簧管一端置入待測線管內,當遇到堵塞時在外部強磁鐵的作用下,閉合電路的形成通路,在電流作用下蜂鳴器發出聲音,從而能夠準確找出電線管堵塞位置,提高了施工效率,節約了大量人工,降低了對土建混凝土成型面的大面積破壞,從而施工質量得到可靠保證。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圖。圖中,1.幹簧管,2.蜂鳴器,3.塑料軟管,4.電線,5.強磁鐵,6.電池,7.接線盒。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2所示,電線管堵塞探測器由七部分組成:幹簧管1、蜂鳴器2、塑料軟管3、電線4、強磁鐵5、電池6和接線盒7。其核心元件是幹簧管1,幹簧管I是一種磁敏的特殊開關,它由幹簧繼電器和接近開關組成,它通常有兩個軟磁性材料做成的,無磁時斷開的金屬簧片觸點,有磁時其閉合的金屬簧片觸點,目的是確定電線管堵塞點位置的元件;電線4用RV-1.5_2,目的是為了使電路連通;蜂鳴器2是確定堵塞點位置後發出聲音的元件;電池6是為探測器提供工作電源裝置;強磁鐵5促使幹簧片閉合的元件;接線盒7是蜂鳴器和電池的保護裝置;塑料軟管3保護幹簧管1,也是為了穿電線和穿堵塞電線管。幹簧管I必須安裝在塑料軟管3前端,電線4和幹簧管1、電線4和蜂鳴器2、電線4和電池4之間必須用焊錫焊接牢固,接線盒7用膠帶四周封閉嚴密,塑料軟管3和接線盒7連接處用膠帶連接牢靠。本實用新型實施過程:電線管堵塞點探測器核心元件是幹簧管1,當磁力大於簧片的彈力時,開關觸點接通;當磁力減小至一定值或消失時,簧片自動復位,開關觸點斷開。尋找電線管堵塞位置時,首先將塑料軟管3 (幹簧管端)塞進管口,慢慢將塑料軟管3塞入堵塞電線管中,直到塑料軟管3無法繼續深入時,利用強磁鐵5在前期預埋電線管大範圍內移動,當移動某位置電路形成通路,在電流作用下蜂鳴器2發出聲音時,停止移動,並用粉筆畫出堵塞位置區域,最後利用鑽子和錘子找出堵塞電線管,進行修補疏通。
權利要求1.一種電線管堵塞點探測器,包括幹簧管(I)和電線(4),其特徵是:所述幹簧管(I)、電池(6)、蜂鳴器⑵間設有電線⑷使之形成串聯迴路,塑料軟管(3) —端設有串聯連接的幹簧管(I),另一端設有接線盒(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線管堵塞點探測器,其特徵是:所述接線盒(7)內設有串聯連接的電池(6)和蜂鳴器(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線管堵塞點探測器,其特徵是:所述電線(4)焊接連接在幹簧管⑴、電池(6)和蜂鳴器(2)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線管堵塞點探測器,其特徵是:所述塑料軟管(3)兩端用膠帶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線管堵塞點探測器,其特徵是:所述接線盒(7)四周設有膠帶密封。
專利摘要一種電線管堵塞點探測器,包括幹簧管和電線,幹簧管、電池、蜂鳴器間設有電線使之形成串聯迴路,塑料軟管一端設有串聯連接的幹簧管,另一端設有接線盒。接線盒內設有串聯連接的電池和蜂鳴器。電線焊接連接在幹簧管、電池和蜂鳴器間。塑料軟管兩端用膠帶固定。接線盒四周設有膠帶密封。本實用新型利用幹簧管在磁力作用下閉合形成閉合迴路的特性,把閉合電路幹簧管一端置入待測線管內,當遇到堵塞時在外部強磁鐵的作用下,閉合電路的形成通路,在電流作用下蜂鳴器發出聲音,從而能夠準確找出電線管堵塞位置,提高了施工效率,節約了大量人工,降低了對土建混凝土成型面的大面積破壞,從而施工質量得到可靠保證。
文檔編號G01V3/08GK203054239SQ201220671690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4日
發明者何春雋, 駱發江, 徐長鋒, 葉會凱, 左剛, 劉嬌 申請人:中建三局建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