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時電火花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17:11:16
專利名稱:定時電火花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電子產品,用於爆破器材的導爆管和導爆管雷管的起爆等。
技術背景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民爆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工業雷管結構的不斷調 整,火雷管即將被淘汰,而導爆管雷管大量使用,用戶需要一種類似導火索延 時起爆火雷管而最終起爆導爆管雷管的起爆器。目前巿場上的電子點火裝置或 火花器雖具備引爆導爆管和導爆管雷管功能,但普遍為手動放電方式,它存在 不安全、易損壞、使用成本高等問題。目前有很多爆破人員,利用普通電雷管 起爆器加激發針的簡單方式,來引爆導爆管和導爆管雷管,這雖然可行,但普 通電雷管起爆器,普遍為手動放電方式,其可靠性差。在實際的搡作中,為了 安全所需爆破線或導爆管很長,爆破成本高、浪費大。此外普通電雷管起爆器,
通常只有一組能量輸出,引爆數量有限、可靠性低。其原理結構如下 乾電池—振蕩升壓—電容充電儲能—開關放電—激發針—電火花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定時電火花器,可拓寬普通電子 點火器的應用範圍,使用更加可靠、高效、方便、安全,同時大大降低引爆成本。
解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所釆用的方案是在升壓電路和電容儲能電路 中接入了定時觸發器,且定時觸發器中設置有單片機晶片,定時觸發器的信號 輸出端分別對應連接升壓電路和電容儲能電路。定時觸發器內的單片機晶片根 據需要可以進行編程,實現多種定時選擇和對升壓儲能電路和火花輸出器實現 分別控制,達到定時自動電火花放電輸出的目的。
定時觸發器連接有LCD顯示器,顯示各工作參數,包括計時時間、工作電 壓、升壓充電電壓、充滿指示、放電指示、電池充電指示、工作狀態指示等; 在振蕩升壓電路中接入了倍壓電路,然後再接入電容儲能電路,依次完成升壓、 倍壓整流和儲能一系列高壓電能積累的動作;定時觸發器的信號端連接放電繼電 器,是電容儲能電路和激發針之間的開關。
本裝置的電容儲能電路中設置了二路可對激發針的能量輸出電路,可同時動 作放電點火,提高了引爆可靠性,達到了理想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這一改變不僅消除了手動放電易損壞、不安 全的問題,而且可以實現了自動定時控制引爆導爆管雷管,大大減少了爆破線和導爆管用量,降低了爆破成本。在定時時間內人員可以離開現場,使用更為 方便、安全。在本裝置電路中我們增加了一路能量輸出電路,兩路輸出可同時 動作放電點火,提高了引爆可靠性,達到了理想效果。可用於電子點火和引爆, 用本裝置可替代底火擊發槍、火雷管,從而直接引爆導爆管和導爆管雷管,本 裝置也可直接對普通電雷管引爆。
圖l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依次表示定時觸發器l、 LCD顯示器1-1、單片機晶片1-2、 升壓儲能電路2、倍壓整流電路2-l、振蕩升壓電路2-2、電容儲能電路2-3、火 花輸出電路3、火花輸出器3-l、激發針I3-2、激發針113-3、蓄電池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l、 2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在本裝 置的定時觸發器1中設置有單片機晶片1-2,並連接有LCD顯示器。升壓儲能 電路2由振蕩升壓電路2-2和電容儲能電路2-3連接而成,且在振蕩升壓電路2-2 中接入了倍壓整流電路2-1,振蕩升壓電路2-2和電容儲能電路2-3又接於定時 觸發器1中單片機晶片1-2的對應控制端。定時觸發器1的信號端接放電繼電器 (圖中未畫),再通過放電繼電器連接到電容儲能電路2-3和激發針3-2和3-3之 間的觸發開關。本定時電火花器的電容儲能電路2-3中設置了二路對激發針的能 量輸出電路,可同時動作放電點火,提高了引爆可靠性。
權利要求
1、一種定時電火花器,其特徵是在升壓電路和電容儲能電路中接入了定時觸發器,且定時觸發器中設置有單片機晶片,定時觸發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對應連接升壓電路和電容儲能電路。
2、 按權利要求
l所述的定時電火花器,其特徵是定時觸發器連接有 LCD顯示器;在振蕩升壓電路中接入了倍壓電路,然後再接入電容儲能電路;定 時觸發器的信號端接放電繼電器,再連接到電容儲能電路和激發針之間的開關。
3、 按權利要求
l所述的定時電火花器,其特徵是電容儲能電路中設置了 二路對激發針的能量輸出電路。
專利摘要
定時電火花器。本實用新型屬於電子產品,用於爆破器材的導爆管和導爆管雷管的起爆等。本裝置由定時觸發器、電能升壓儲能電路和火花輸出器組成,在升壓電路和電容儲能電路中接入了定時觸發器,且定時觸發器中設置有單片機晶片,定時觸發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對應連接升壓電路和電容儲能電路。定時觸發器有多種定時選擇,對升壓儲能電路和火花輸出器實現分別控制。通過定時觸發器和能起爆導爆管的火花輸出器的有效結合,方便導爆管雷管的使用。本裝置使用更加可靠、高效、方便、安全,同時可大大降低引爆成本。
文檔編號F42B3/14GKCN201318909SQ200820199928
公開日2009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30日
發明者楊福東 申請人:楊福東;趙志軍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