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形畢託管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22:44:01 1
專利名稱:蛇形畢託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蛇形畢託管屬流體的流速和流向的測量儀器,特別是實現流場中任意點的流速和流向測量的儀器。
本實用新型由總壓孔、靜壓孔、導壓管、剛性螺紋套筒、密封圈、轉動套、圓錐齒輪、轉動軸、鍵、支撐杆、圓筒、固定圈、指針及刻度盤組成,導壓管由二條不同直徑的金屬管套裝組合而成,構成內管和外管,內管是由非剛性材料做成總壓管(20),承受扭轉強度時,內徑不變形,外管是由彎形金屬管(12)和彎形金屬管(15)通過剛性螺紋套筒(21)及轉動套(19)連接成的靜壓管,保持了靜壓管的剛性連接,整個導壓管呈蛇形,在鼻管(24)正前端開有一個與總壓管(20)連通的總壓孔(6),總壓孔(6)在主管(1)的軸線上,也是在剛性螺紋套筒(21)的軸線上,在鼻管(24)靠近總壓孔(6)的側面處開有一個靜壓孔(23),剛性螺紋套筒(21)上端與轉動套(19)是間隙配合,下端與彎形金屬管(12)是螺紋連接,且在剛性螺紋套筒(21)內有一倒角,兩個密封圈(22)安裝在剛性螺紋套筒(21)的內腔,轉動套(19)與彎形金屬管(15)是螺紋連接,圓錐齒輪(18)安裝在剛性螺紋套筒(21)的中間,圓錐齒輪(3)安裝在轉動軸(2)頂端,圓錐齒輪(4)和圓錐齒輪(13)分別安裝在轉動軸(11)的兩端,圓錐齒輪(14)和圓錐齒輪(17)分別安裝在轉動軸(16)的兩端,各轉動軸及軸上的圓錐齒輪通過鍵(25)聯結,三個圓筒(9)分別安裝在轉動軸(2)、(11)、(16)的中間,且與各轉動軸是間隙配合,兩個固定圈(10)固定在圓筒(9)的兩端,支撐杆(8)連接圓筒(9)和彎形金屬管(15),兩個與刻度盤(7)配合使用的指針(5)分別安裝在主管(1)和轉動軸(2)上。
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造價低廉,測量精度高,對氣流進行流速測量時,通過鼻管繞總壓孔的轉動,從而準確找到測量點的流向,打破傳統畢託管的局限,特別適用於流場中氣流方向變化較大區域的測量,可廣泛應用於工程和科學研究等領域流速和流向的測量。
權利要求1.一種蛇形畢託管,由總壓孔、靜壓孔、導壓管、剛性螺紋套筒、密封圈、轉動套、圓錐齒輪、轉動軸、鍵、支撐杆、圓筒、固定圈、指針及刻度盤組成,其特徵是導壓管由二條不同直徑的金屬管套裝組合而成,構成內管和外管,內管是總壓管(20),外管是由彎形金屬管(12)和彎形金屬管(15)通過剛性螺紋套筒(21)及轉動套(19)連接成的靜壓管,在鼻管(24)正前端開有一個與總壓管(20)連通的總壓孔(6),在鼻管(24)靠近總壓孔(6)的側面處開有一個靜壓孔(23),剛性螺紋套筒(21)上端連接轉動套(19),下端連接彎形金屬管(12),且在剛性螺紋套筒(21)內有一倒角,密封圈(22)安裝在剛性螺紋套筒(21)內腔,圓錐齒輪(18)安裝在剛性螺紋套筒(21)的中間,轉動套(19)與彎形金屬管(15)是螺紋連接,圓錐齒輪(3)安裝在轉動軸(2)頂端,圓錐齒輪(4)和圓錐齒輪(13)分別安裝在轉動軸(11)的兩端,圓錐齒輪(14)和圓錐齒輪(17)分別安裝在轉動軸(16)的兩端,圓筒(9)分別安裝在轉動軸(2)、(11)、(16)中間,且與各轉動軸是間隙配合,固定圈(10)固定在圓筒(9)的兩端,支撐杆(8)連接圓筒(9)和彎形金屬管(15),與刻度盤(7)配合使用的指針(5)分別安裝在主管(1)和轉動軸(2)上。
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蛇形畢託管,其特徵是整個導壓管呈蛇形,總壓孔(6)在主管(1)的軸線上,也在剛性螺紋套筒(21)的軸線上。
3.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蛇形畢託管,其特徵是轉動套(19)與彎形金屬管(15)是螺紋連接,且和剛性螺紋套筒(21)是間隙配合,從而使得轉動套(19)能與剛性螺紋套筒(21)發生相對轉動。
4.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蛇形畢託管,其特徵是內腔置有密封圈(22)的剛性螺紋套筒(21)上端與轉動套(19)間隙配合,下端與彎形金屬管(12)是螺紋連接。
5.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蛇形畢託管,其特徵是非剛性材料做成的總壓管(20)可以承受扭轉強度,內徑不變形。
6.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蛇形畢託管,其特徵是鼻管(24)的直徑可以小到1毫米以下,總壓孔(6)和靜壓孔(23)的孔徑可以小到0.1毫米。
專利摘要一種蛇形畢託管,由總壓孔、靜壓孔、導壓管、剛性螺紋套筒、密封圈、轉動套、圓錐齒輪、轉動軸、鍵、支撐杆、圓筒、固定圈、指針及刻度盤組成,利用其特殊蛇形結構和各零件的功能,實現流場中任意點的流速和流向測量從而提高測量精度,由於鼻管直徑可以小到1毫米以下,總壓孔和靜壓孔的孔徑可以小到0.1毫米,故特別適用於微小區域流場分布的測量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造價低廉,測量精度高,對氣流進行流速測量時,可找到測量點的流動方向。打破傳統畢託管的局限,特別適用於流場中氣流方向變化較大區域的測量,可廣泛用於工程和科學研究等領域流速和流向的測量。
文檔編號G01F1/34GK2577252SQ0224949
公開日2003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02年11月11日
發明者凌長明, 賈明生, 植仲培, 閔春華, 李軍, 吳志強 申請人:湛江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