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汙水處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3-27 10:28:05 4

本實用新型屬於汙水處理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於印染汙水物化處理的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因此印染行業與之息息相關,而印染行業的汙水排放是我國造成水體汙染的重點行業之一,與其他行業相比,印染汙水具有廢水排放量大,顏色深,難降解有機物含量高,水質不穩定等特點。
針對印染汙水的處理問題,現有的處理技術主要依次通過物化處理、生化處理對印染汙水處理,從而降解有害物質,達到排放標準。針對目前印染汙水的物化處理,現有的物化處理工序基本由操作員手工操作來完成。首先將印染汙水引入水池中,因為印染汙水的pH不確定,因此一般先用石灰調節pH至鹼性,再加入硫酸亞鐵對廢水進行絮凝沉澱處理。目前對印染汙水前期處理需要根據肉眼判斷是否出現充分絮凝,如果未充分絮凝,那麼就表明我們在處理過程中藥劑加入量出現問題,沒有調整到位。一般情況下,將pH調整在9-11就能充分絮凝,經過沉澱池就分離出上清液。
針對如上的問題,公告號為CN203238083U中國專利就公開了一種自動調節處理藥劑量的印染汙水處理設備,但在實際處理過程中,由於國內的pH計插入印染汙水中很容易被雜質堵塞,致使pH計測量值和實際值出現過大的偏差,導致控制系統不穩定。採用進口的pH也只能暫時進行精確的控制,並且pH控制非線性,難以使其維持穩定。
當然,公開號為CN104034702A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說明書就公開了一種用於檢測印染汙水透光度的檢測盒,該檢測盒不僅可直接對進入其內的印染汙水進行透光能力檢測,測得光強弱的信號作為可利用的控制信號,以表達分離出上清液的澄清度,從而用來代替人眼觀察印染汙水是否充分絮凝。這樣控制就從pH值作為控制點改為透光度作為控制點。但是考慮到CN104034702A公開的檢測盒在檢測時,印染汙水容易在光源和光感應元件表面結汙,導致透光度和感光能力雙重下降,使用一段時間後,這種檢測盒在檢測準確性和穩定性上不是很好,而且還存在耐用性等諸多問題,拆卸維修比較麻煩,最終導致控制系統不穩定。
除了透光能力檢測的檢測盒之外,一直困難控制系統的還有透光度檢測的檢測對象,因為檢測對象的水質沒有進行分離,常含有沉澱、雜質、絮狀物等,不僅容易使得透光度的檢測盒結垢影響檢測,而且沉澱、雜質以及絮狀物還會干擾檢測,影響透光度的數據,從而影響控制系統的準確性,易出現控制不穩定,控制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所指出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物化處理效果好的汙水處理裝置,這種汙水處理裝置的利用高壓氣汙水混合,再通過泥水分離器將絮狀沉澱、氣浮浮沫分別分離獲得檢測水,檢測水再利用透光度檢測,透光度檢測器檢測非常穩定準確,不僅不會結垢,而且光源和光感應元件的表面還不會結汙,提高了印染汙水的控制穩定性和準確性,控制效果好。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汙水處理裝置,包括進水管段、脫色劑加入裝置、助凝劑加入裝置、廢水泵、送水管道、用於檢測廢水處理指標的取樣檢測裝置、控制箱和沉澱池,所述進水管段通過廢水泵連接送水管道,送水管道末端連接沉澱池;廢水泵後側的送水管道設有取樣口,取樣檢測裝置通過取樣口連出所述送水管道內的印染廢水;所述脫色劑加入裝置處在助凝劑加入裝置前側;取樣檢測裝置包括通過取樣口連出送水管道內印染汙水的取樣進水管、高壓氣體進氣管和用於檢測印染廢水透光度的檢測盒;取樣進水管輸出端連接檢測盒,高壓氣體進氣管連入在檢測盒前側的取樣進水管上;所述檢測盒包括盒體、泥水分離器以及用於檢測印染廢水透光度的透光度檢測器,泥水分離器和透光度檢測器均處在盒體內;泥水分離器包括筒狀上分離殼體、筒狀下分離殼體和分離芯體,筒狀上分離殼體和筒狀下分離殼體上下對接固定;所述筒狀上分離殼體頂部密封,筒狀上分離殼體下部側壁上還設有入水口,分離芯體位於筒狀上分離殼體內;所述分離芯體包括下分離板、上分離板和用於支撐上、下分離板的立板,下分離板與上分離板均朝同方向傾斜設置,下分離板位於筒狀上分離殼體底部,下分離板外周與筒狀上分離殼體內壁密封連接,下分離板上端開設有供流體向上通過的下板出口,所述上分離板位於下分離板上方,上分離板外周與筒狀上分離殼體內壁密封連接,上分離板上端開設有供流體向上通過的絮狀泥出口,絮狀泥出口開口朝上且位於筒狀上分離殼體上部;所述筒狀上分離殼體側壁上還設有檢測水出水口,檢測水出水口位於上分離板下端和下分離板下端之間;筒狀上分離殼體側壁上還設有排廢出水口,分離芯體內還設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將排廢出水口與絮狀泥出口連通,所述排廢出水口位於上分離板下端的上方;絮狀泥出口位置高於排廢出水口的上邊沿;下板出口朝上,位置高於檢測水出水口上邊沿;所述入水口的進水位置低於所述下分離板上端;位於下分離板和入水口之間的分離芯體腔內還設有用於使得進水圍繞其旋轉的導流柱,導流柱低於下分離板上端;所述透光度檢測器包括檢測殼體、光源、光敏接收器和供水樣流通的流動多通管道;所述流動多通管道包括出水管和進水管,進水管與出水管相連通,出水管為兩端貫通的通管,光源的發光方向、出水管和光敏接收器大致在同一直線上;所述光源與出水管一端之間留有第一落水間隙;光敏接收器與出水管的另一端之間留有第二落水間隙;所述光源的光線貫穿出水管內並照射至光敏接收器,所述檢測殼體內部還設有第二進氣機構,第二進氣機構包括第二進氣口、第二進氣通道和第二出氣口,第二進氣通道連通第二進氣口和第二出氣口,第二進氣口位於檢測殼體外壁,第二出氣口朝向出水管的出口處;檢測殼體底部還設有供水樣流出的排水口;所述檢測殼體包括上蓋和下蓋,流動多通管道、光源、光敏接收器夾設於上蓋和下蓋之間;所述第二進氣機構位於上蓋內部;所述上蓋內還設有第一進氣機構,第一進氣機構包括第一進氣口、第一進氣通道和兩個第一出氣口,第一進氣口通過第一進氣通道分別連通兩個第一出氣口,所述兩個第一出氣口分別位於光源和光敏接收器所在的一側;檢測盒還包括用於採取水樣的入水管、檢測管、充氣管、分離器排廢管和檢測器排廢管;取樣進水管和高壓氣體進氣管匯集並連入所述入水管,入水管再與泥水分離器的入水口連接,檢測管的兩端連接在泥水分離器的檢測水出水口和透光度檢測器的進水管之間;高壓氣體進氣管一支路連入充氣管,充氣管數量有兩根,它們分別與透光度檢測器的第一進氣口、第二進氣口連接,分離器排廢管的輸入端與分離器的排廢出水口連接,檢測器排廢管的輸入端與檢測器的排水口連接;分離器排廢管和檢測器排廢管的輸出端均穿出盒體外。
作為優選,所述脫色劑加入裝置包括脫色劑儲罐和第一電動控制閥,脫色劑儲罐底部通過管道連接進水管段,第一電動控制閥安裝在脫色劑儲罐和進水管段之間的管道上。
作為優選,取樣檢測裝置包括還包括送入泵和送出泵,送入泵裝於高壓氣體進氣管連入前的取樣進水管上,送出泵裝於所述分離器排廢管和檢測器排廢管的輸出端匯集之後的管道上。
作為優選,透光度檢測器的光源和光敏接收器外均設有固定殼,所述固定殼呈圓形筒狀,上蓋和下蓋設有用於固定殼安裝的半圓形槽,固定殼外側壁還設有固定凸肋,固定殼通過所述固定凸肋夾於上蓋和下蓋之間;所述檢測殼體內還設有增加流動多通管道固定效果的託架,所述託架包括託臺和架板,架板與下蓋底部之間留有供水樣流通的通道,託臺與架板相固定,架板與下蓋連接,託臺上表面設有與所述流動多通管道形狀相匹配的凹槽,流動多通管道通過所述凹槽配裝在所述託架上;所述上蓋內還設有與所述託臺相對應的壓臺,所述壓臺下表面設有凹槽,所述凹槽與流動多通管道外壁相契合,流動多通管道嵌設於託臺和壓臺之間的凹槽內;流動多通管道還包括有用於除垢劑流入的除垢管,除垢管與出水管、進水管連通,流動多通管道呈十字形。
作為優選,所述筒狀上分離殼體底部設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上還設有洩壓閥;筒狀下分離殼體上端開口且對接套在筒狀上分離殼體下方;洩壓閥位於筒狀下分離殼體內;筒狀下分離殼體下部設有出水口;出水口也連接分離器排廢管。
作為優選,泥水分離器中的洩壓閥包括螺接在第一出水口的筒狀閥體、位於筒狀閥體內的閥杆和彈簧,筒狀閥體內側下部設有能夠通水的彈簧座,彈簧座中部設有通孔,閥杆上端設有堵頭,下端穿接在所述彈簧座的通孔上;所述彈簧套在閥杆外,彈簧上端連接閥杆,彈簧下端抵壓於所述彈簧座上,以使所述堵頭彈性抵壓在所述第一出水口出口部。
作為優選,所述閥杆上還設有調節螺母,所述彈簧抵壓於調節螺母和彈簧座之間。
作為優選,第一出水口位於導流柱的一側下方,位於導流柱的相反一側下方的筒狀上分離殼體底部上設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出設有可拆卸的堵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其有益效果如下:
一、從整體上看,本實用新型採用的處理裝置對現有的印染汙水處理流程和裝置進行重新改進,先取樣,然後對取樣印染汙水進行檢測,將印染汙水上清液的透光能力,作為新的控制點進行控制,將光強弱的模擬信號轉變為數位訊號,為整個印染汙水自動控制領域提供了一個新的檢測點,從而可以替代pH控制,避免對pH參數的控制點進行控制,不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還可以提高整個工藝控制裝置的穩定性和耐用性,提供更好的控制效果。
二、為了獲得更加好的控制效果,本實用新型主要靠印染汙水中需要檢測水進行處理,獲得最佳的檢測對象,因此本實用新型利用了絮凝物氣浮分離方式,獲得不含絮狀物的清液。該清液檢測水替代上清液更加合適穩定。為了獲取該清液,本實用新型具有泥水分離器,將高壓氣和印染汙水混合通入,獲取中間層清液。本實用新型的泥水分離器具有如下優點:
1、泥水分離器的分離芯體內的下分離板使水樣的內的漂浮物進行集中於下板出口,上分離板對抽取的水樣中的浮沫進行分離,可以過濾掉大部分不可溶的漂浮顆粒物;檢測水出水口位於上、下分離板兩個下端之間,在檢測水出水口抽取水樣時,經過下分離板過濾的水流沿著上分離板向檢測水出水口流動,浮沫受到浮力作用沿上分離板向上移動,水流流動方向與浮沫移動方向相反,進一步加強分離,使分離效果更為明顯。
2、排廢出水口通過排水通道與絮狀泥出口連通,可以及時的將浮沫排出,避免分離芯體內浮沫堆積影響檢測數據,使檢測得到的數據更為準確可靠。
3、若是水流從頂部進入分離芯體類似於向茶杯內倒水,進入的水流會將液體表面的已經分離好的浮沫重新帶入水中,造成分離效率低下。因此本實用新型中的入水口位於殼體的底部,由分離芯體的底部向上進行注水,浮沫的運動方向一直保持在延水流運動的方向,浮沫的運動較小,能夠快速的沿分離板被分離出水,分離效率高速度快,可達到實時連續在線對水體質量進行檢測的目的。
4、上、下分離板、排水通道、絮狀泥出口以及檢測水出水口抽水的通道均集成於一個分離芯體內,分離芯體外部包裹筒狀殼體,有效的縮小整個分離器的體積,有效降低空間佔有率。
三、為了獲得更加好的控制效果,本實用新型還需要透光度檢測器,本實用新型中的透光度檢測器的結構設置是將光源、出水管和光敏接收器分離設置,使得光源與出水管一端之間留有第一落水間隙;光敏接收器與出水管的另一端之間留有第二落水間隙;光源的光線通過先透過第一落水間隙的空氣,再透過出水管內的水,再透光過第二落水間隙中的空氣,最終射入光敏接收器,這種結構設置可以避免出水管出來的水柱流向光源或光敏接收器,保護光源和光敏接收器免收水漬和汙物沾染而影響透光效果,提高檢測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出水管為兩端貫通的通管不僅使得出水管難以結垢堵塞,而且還降低該透光度檢測器對出水管的清洗頻次,同時也延長了透光度檢測器的使用壽命,即提高耐用性。
另外,第二出氣口產生的高速氣流可以將出水管出口處的粘性淤泥等汙垢進行吹動,使其移動避免粘性淤泥粘附於出水管表面,避免出水管出口處結垢現象,降低清洗次數,延長維修周期。
總之,採用上述取樣檢測,再放大至整個裝置的控制設備進行的控制方案,不僅控制系統能更好控制,而且整個工藝過程能保證印染汙水能穩定、充分地絮凝,完成物化處理。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取樣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檢測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檢測盒的分解示意圖。
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泥水分離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洩壓閥的局部放大圖;
圖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泥水分離器的水流狀態示意圖;
圖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泥水分離器的局部立體圖。
圖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透光度檢測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透光度檢測器的拆分示意圖。
圖11:本實施例中檢測器的原理示意圖。
圖12:本實施例中檢測器內上蓋結構示意圖。
圖13:本實施例中檢測器內上蓋的第一、第二進氣機構的剖視圖。
圖14:本實施例中檢測器內部結構拆分示意圖。
圖15:本實施例中檢測器內的流通管道安裝在託架上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如圖1反應本實用新型的汙水處理裝置整體構架圖,該汙水處理裝置採用了新式的檢測方法對印染汙水是否渾濁進行檢測,從而對印染汙水加藥量進行控制,通過處理後的取樣清液的透光度指標作為控制點,因此本實用新型改進了現有的工藝,在新的處理工藝基礎上很好地架構了控制裝置。
上述的印染汙水屬於汙水的一種,本實用新型主要針對印染汙水進行處理,並不包含對所有汙水都能夠進行處理。當然地,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已,與印染汙水進行相似工藝進行處理的其他汙水,也適用於本裝置。
參見圖1-1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汙水處理裝置,它包括進水管段1、脫色劑加入裝置7、助凝劑加入裝置8、廢水泵2、送水管道、用於檢測廢水處理指標的取樣檢測裝置5、控制箱6和沉澱池4。進水管段1通過廢水泵2連接送水管道,送水管道末端連接沉澱池4。廢水泵2後側的送水管道設有取樣口3,取樣檢測裝置5通過取樣口3連出送水管道內的印染廢水。脫色劑加入裝置7處在助凝劑加入裝置8前側,在進水管段,脫色劑加入裝置7和助凝劑加入裝置8可以對抽入的印染汙水進行脫色劑和助凝劑加藥。傳統的工藝中,只需要人工判斷脫色劑和助凝劑的加入含量適量,就可以使得印染汙水絮凝沉澱,絮凝沉澱物到沉澱池裡分離上清液,下部沉澱經過板框壓濾機壓成廢渣餅就完成物化處理。
本實用新型為了更好地對汙水進行處理,針對印染汙水成分不同進行實時自動控制,本實用新型利用取樣檢測裝置5和控制箱6共同作用,利用取樣採集的處理信息,使得控制箱6內的控制器能夠自動地控制脫色劑加入裝置7和助凝劑加入裝置8加藥量。
為了提高控制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取樣檢測裝置5包括取樣進水管51、高壓氣體進氣管52和用於檢測印染廢水透光度的檢測盒54。取樣進水管51輸出端連接檢測盒54,高壓氣體進氣管52連入在檢測盒54前側的取樣進水管51上。
如圖1所示,上述脫色劑加入裝置7由脫色劑儲罐7a和第一電動控制閥7b組成,脫色劑儲罐7a底部通過管道連接進水管段1,第一電動控制閥7b安裝在脫色劑儲罐7a和進水管段1之間的管道上。
上述助凝劑加入裝置8由助凝劑儲罐8a和第二電動控制閥8b組成,助凝劑儲罐8a底部通過管道連接進水管段1,第二電動控制閥8b安裝在助凝劑儲罐8a和進水管段1之間的管道上,助凝劑加入裝置8中的第二電動控制閥8b依據的是流量控制,按照印染廢水進入的流量而正相關加入,當流量恆定是,第二電動控制閥8b開度恆定。圖1-2中未示出流量計以及流量計將流量信號連入控制箱6,實際上在進水管段1就具有連接控制箱6的流量計。
如圖3-15所示的檢測盒54,檢測盒54包括盒體5a、泥水分離器a以及用於檢測印染廢水透光度的透光度檢測器b,泥水分離器a和透光度檢測器b均處在盒體5a內。盒體5a保護分離器和檢測器不暴露在外,減低老化延長使用壽命。
如圖4至7所示泥水分離器,它包括筒狀上分離殼體a4、筒狀下分離殼體a2和分離芯體a3。筒狀上分離殼體a4頂部完全密封,筒狀上分離殼體a4下部側壁上還設有入水口a1,筒狀上分離殼體a4下端外邊沿還設有徑向向外延伸的連接凸部。筒狀下分離殼體a2包括上端開口且下端封閉的筒狀本體a21和外環繞於筒狀本體a21上端的連接環部a20,筒狀下分離殼體a2通過連接環部a21對接套在所述筒狀上分離殼體a4下方,並通過多組螺栓鎖合連接凸部和連接環部a21。上述分離芯體a3位於筒狀上分離殼體a4內,並安裝於其內,其中:
分離芯體a3包括下分離板a32、上分離板a33和用於支撐上、下分離板的立板,下分離板a32與上分離板a33均朝同方向傾斜設置,下分離板a32位於筒狀上分離殼體a4底部。下分離板a32外周與分離殼體a4內壁密封連接,下分離板a32上端開設有供流體向上通過的下板出口a320,上分離板a33位於下分離板a32上方。上分離板a33外周與筒狀上分離殼體a4內壁密封連接,上分離板a33上端開設有供流體向上通過的絮狀泥出口a330,絮狀泥出口a330開口朝上且位於筒狀上分離殼體a4上部。上述筒狀上分離殼體a4側壁上還設有檢測水出水口a34,檢測水出水口a34位於上分離板a33下端和下分離板a32下端之間。筒狀上分離殼體a4側壁上還設有排廢出水口a35,分離芯體a3內還設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將排廢出水口a35與絮狀泥出口a330連通,排廢出水口a35位於上分離板a33下端的上方。絮狀泥出口a330位置高於排廢出水口a35的上邊沿;下板出口a320朝上,位置高於檢測水出水口a34上邊沿;所述入水口a1的進水位置低於所述下分離板a32上端;位於下分離板a32和入水口a1之間的分離芯體a3腔內還設有用於使得進水圍繞其旋轉的導流柱a37,導流柱a37低於下分離板a32上端。筒狀上分離殼體a4底部設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上還設有洩壓閥a5。洩壓閥a5位於筒狀下分離殼體a2內。上述第一出水口位於導流柱a37的一側下方,位於導流柱a37的相反一側下方的筒狀上分離殼體a4底部上設有第二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出設有可拆卸的堵頭a39,第二出水口和導流柱a37正下方之間設有擋板a38。水流中的大顆粒重物雜質很容易流入擋板a38左側的第二出水口上方積聚,定期打開堵頭a39即可清理。當水壓過大時,第二出水口也可以常開運行,第一出水口上的洩壓閥不起作用。堵死第二出水口時,水壓稍大時,洩壓閥打開,廢水就會進入筒狀下分離殼體a2,筒狀下分離殼體a2下部設有出水口a211,出水口a211位於筒狀下分離殼體a2的下部側壁上,便於排除不檢測的廢水。
上述洩壓閥a5包括螺接在第一出水口的筒狀閥體a51、位於筒狀閥體a51內的閥杆a52和彈簧a54,筒狀閥體a51內側下部設有能夠通水的彈簧座a56,彈簧座a56中部設有通孔,閥杆a52上端設有堵頭,下端穿接在所述彈簧座a56的通孔上;所述彈簧套在閥杆a52外,彈簧a54上端連接閥杆a52,彈簧a54下端抵壓於所述彈簧座a56上,以使所述堵頭彈性抵壓在所述第一出水口出口部。為了使得洩壓閥的壓力閾值可以調節,上述閥杆a52上還設有調節螺母a55,彈簧a54抵壓於調節螺母a55和彈簧座a56之間。
如圖5所示,上述立板沿殼體軸線的邊部設有用於增加結構強度的防斷條a42,通過增設防斷條a42,形成三角邊,有效防止斷裂。立板之間設有用於增加結構強度的橋接板a41,橋接板a41連接各個相鄰的立板,增強連接提高強度。立板與殼體底面之間還設有用於增加結構強度的加強筋a40。
如圖4所示,使用時,廢水從入水口a1進入,水流會沿著導流柱a37導流,水流中的大顆粒重物雜質很容易流入擋板a38左側的第二出水口上方積聚,之後水流會從下板出口a320流出,繼續網上。水中的氣體浮沫混合絮狀泥會從絮狀泥出口a330溢出,通過排水通道將氣體浮沫混合絮狀泥從排廢出水口a35排出,我們取樣檢測水來自中間層,即檢測出水口a34抽取檢測水樣時,抽取的懸浮顆粒物較少,可以用於光檢測並減少幹擾雜質。
參閱圖9至圖15所示的透光度檢測器b,它包括檢測殼體、光源b4、光敏接收器b5和供水樣流通的流動多通管道b3。其中:
流動多通管道b3包括出水管b32和進水管b30,進水管b30與出水管b32相連通,出水管b32為兩端貫通的通管,光源b4的發光方向、出水管b32和光敏接收器b5大致在同一直線上。上述光源b4與出水管b32一端之間留有第一落水間隙。光敏接收器b5與出水管b32的另一端之間留有第二落水間隙。上述光源b4的光線貫穿出水管b32內並照射至光敏接收器b5,上述檢測殼體內部還設有第二進氣機構,第二進氣機構包括第二進氣口b12、第二進氣通道b121和第二出氣口b120,第二進氣通道b121連通第二進氣口b12和第二出氣口b120,第二進氣口b12位於檢測殼體外壁,第二出氣口b120朝向出水管b32的出口處。檢測殼體底部還設有供水樣流出的排水口b20。
參閱圖10所示,檢測殼體包括上蓋b1和下蓋b2,流動多通管道b3、光源b4、光敏接收器b5夾設於上蓋b1和下蓋b2之間,第一、第二進氣機構位於上蓋b1內部,下蓋b2底部還設有供水樣流出的排水口b20。進行廢水透光度的透光檢測工作時,上蓋b1安裝在下蓋b2之上,流動多通管道b3、光源b4、光敏接收器b5均安裝在檢測殼體內,且安裝在近乎一條直線上,光源b4透過流通多通管道3裡的汙水反應在光敏接收器b5上,進行透光度分析,以檢測印染廢水的透光度。
使用時,第一、第二進氣機構均設置在上蓋b1上方,與流動多通管道b3成一定角度,向第一進氣口b11和第二進氣口b12內通入高壓氣體,高壓氣體通過第二進氣通道b121由第二出氣口b120噴出,高壓氣體朝向出水管出口噴射,將泥沙等汙垢利用高壓氣體推落。高壓氣體通過第一進氣通道b111由第一出氣口b110噴出,可以將水壓過高時噴向光源或光敏接收器的水柱向下壓,避免光源或光敏接收器沾染汙垢和水漬。
使用時,共水樣流出的排水口b20設在下蓋b2的右側面,離底部10mm-15mm,排水口b20處還安裝有閥門,一方面有利於印染廢水檢測完之後的排出,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在檢測過程中印染汙水的溢出。
參閱圖14所示,流動多通管道b3上設有用於除垢劑流入的除垢管b31,除垢管b31通過除垢外接管c6延伸至盒體5a外壁,用於除垢劑的添加。除垢管b31與出水管b32、進水管b30連通,流動多通管道b3呈十字形。十字形的設計降低了管道堵塞的概率。當流動多通管道b3使用一段時間後,管道內堵塞或留有結垢時,可以通入除垢劑進行除垢,將內部結垢溶解,在通過向進氣口通入高壓氣體將除垢管b31內的汙垢物推落,在進行除垢時,進水管b30不進水。
如圖10和圖14所示,光源b4和光敏接收器b5外均設有固定殼,固定殼呈圓形筒狀,上蓋b1和下蓋b2上均設有用於固定殼安裝的半圓形槽,固定殼外側壁還設有固定凸肋b40、固定凸肋b50,固定殼通過所述固定凸肋b40、固定凸肋b50卡在半圓形槽內,夾在上蓋b1和下蓋b2之間。避免了在印染汙水檢測過程中,流動多通管道b3、光源b4及光敏接收器b5的晃動對檢測結果的影響,進而提高了檢測結果的準確率。
如圖13所示,在印染汙水檢測過程中,流動多通管道b3安裝固定在託架b6上,託架b6由託臺b60和架板b61組成,架板b61與下蓋b2底部之間留有供水樣流通的通道,通道可以設置成從左到右向下傾斜式,以便印染汙水向排水口b20處流淌。託臺b60與架板b61相固定,可通過焊接製成,也可通過緊固件來連接。架板b61與下蓋b2連接,託臺b60上表面設有與所述流動多通管道b3形狀相匹配的凹槽,流動多通管道b3通過所述凹槽配裝在所述託架b6上。
使用時,上蓋b1內還設有與所述託臺b60相對應的壓臺b13,壓臺b13下表面設有凹槽,所述凹槽與流動多通管道b3外壁相契合,流動多通管道b3嵌設於託臺b60和壓臺b13之間的凹槽內,以保證流動多通管道b3的穩定性。
在使用或清洗過程中,檢測印染廢水透光度的透光度檢測器b上的上蓋、下蓋b2及流動多通管道b3均可拆卸,有利於後期對檢測器的檢測及清洗,提高透光度檢測器的使用壽命,降低企業的使用成本。
檢測盒54除了泥水分離器a和透光度檢測器b核心部件之外,還包括用於採取水樣的入水管c1、檢測管c3、充氣管c4、分離器排廢管2a和檢測器排廢管2b,用他們將核心部件泥水分離器a和透光度檢測器b連接起來。其中,外部的取樣進水管51和高壓氣體進氣管52匯集並連入檢測盒54的入水管c1,入水管c1再與泥水分離器a的入水口a1連接,檢測管c3的兩端連接在泥水分離器a的檢測水出水口a34和透光度檢測器b的進水管b30之間。高壓氣體進氣管52一支路連入充氣管c4,充氣管c4數量是兩根,它們分別再與透光度檢測器b的第一進氣口b11、第二進氣口b12連接,分離器排廢管2a的輸入端與分離器的排廢出水口a35連接,檢測器排廢管2b的輸入端與檢測器的排水口b20連接。泥水分離器a下部的出水口a211連接分離器排廢管2a,上述分離器排廢管2a和檢測器排廢管2b的輸出端再匯集,並連至盒體5a外。
上述取樣檢測裝置包括還包括送入泵53和送出泵55,送入泵53裝於高壓氣體進氣管52連入前的取樣進水管51上,送出泵55裝於所述分離器排廢管2a和檢測器排廢管2b的輸出端匯集之後的管道上。分離器排廢管2a和檢測器排廢管2b可以通過送出泵55再通過取樣出水管56送回到送水管道,當然也可以直接排放。
如圖8和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檢測盒54的工作原理:
1、由取來帶高壓氣體的水樣,水樣內含有絮狀泥,由於絮狀泥包裹氣泡後密度小於水向上浮動,將待檢測的水樣通過入水管1接入泥水分離器a的入水口a1,水樣進入分離芯體a3底部的水樣,通過導流柱a37導流,在水壓的作用下向下板出口a320移動,水樣及其中的不溶解漂浮物沿著下分離板a32移動至下板出口a320。
2、水樣及其中的不溶解漂浮物由下板出口a320向絮狀泥出口a330移動,由於不溶解漂浮物受到向上的浮力會豎直向上飄動。
3、檢測水出水口a34於上、下分離板之間的通道內抽取水樣樣本,被抽取的水樣中含有少量的不溶解漂浮物,由於上、下分離板之間的通道傾斜向下,水樣在移動過程中,漂浮物繼續向上移動,漂浮物到達上分離板a33時停止向檢測水出水口a34移動,之後漂浮物通過浮力沿上分離板a33緩慢向絮狀泥出口a330移動;由於水樣移動方向與浮沫移動方向相反,達到二次分離的目的。
4、集中於絮狀泥出口a330的漂浮物在後續水樣的流動過程中,水位上升將漂浮物帶入排水通道內,進入排水通道內的漂浮物流經排廢出水口a35,進入分離器排廢管2a並流出。
5、從泥水分離器a的檢測水出水口a34抽取的水樣,通過檢測管3向透光度檢測器b的進水管b30運輸,在透光度檢測器b內,水樣由出水管b32出口處流出。
6、充氣管4接氣泵等正壓裝置,通過充氣管4向第二進氣口b12和第一進氣口b11內通入高壓氣體,高壓氣體通過第二進氣通道b121由第二出氣口b120噴出,高壓氣體朝向出水管b32出口噴射,將泥沙等汙垢利用高壓氣體推落;高壓氣體通過第一進氣通道b111由第一出氣口b110噴出,可以將水壓過高時噴向光源b4或光敏接收器b5的水柱向下壓,避免光源b4或光敏接收器b5沾染汙垢和水漬。
7、光源b4向出水管b32發射光線,光線完全穿透出水管b32內的水樣,並照射至光敏接收器b5上,光敏接收器b5將透過水樣的光線進行光照強度的檢測,換算出水樣的透光度;
8、由出水管b32內流出的水樣流動至下蓋b2底部,並從底部的出水口b20流出,檢測完畢的水樣從檢測器排廢管2b流出,完成水質透光度檢測過程。
9、由泥水分離器a和透光度檢測器b流出的廢水,經由分離器排廢管2a和檢測器排廢管2b最終匯聚至同一根排廢管2,流至外盒體5a外。
以上所述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型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