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標註的梁尺寸怎麼確定(梁的原位標註方法)
2023-04-13 13:21:56
1、原位標註梁的截面
如圖連續框架梁,在集中標註裡,梁的截面尺寸是300mm×500mm。如果在跨中位置沒有對梁的截面尺寸專門做出原位標註時,一律執行集中標註的截面尺寸。原位標註優先。
kL5(4)300*500右邊跨跨度比其他三跨跨度短。由荷載引起的彎矩小,設計的高度變小(因為梁上部有通長筋,下部通長筋可變位,考慮施工,梁寬不宜變窄,不同高度的梁上平下不平,既滿足荷載又不浪費)。從右邊跨的原位標註可以看出,它的截面300mm×450mm。梁截面尺寸的原位標註標註在下部筋的下方。
如:梁集中標註KL18(4A)300×500;∮8@100(2);KL18(4A)一端帶有懸挑, 300×500;符合了梁集中標註要求,懸挑梁根部和端部高度相同。梁集中標註規定:當有懸挑梁且根部和端部高度不同時,用斜線分隔根部和端部高度值,即為b×h1/h2。而該梁卻是懸挑梁根部和端部高度相同。一般不用200*400/400表示,不用集中標註中/400表示懸挑梁高度,可省略。而該梁卻是懸挑梁根部和端部高度不相同,可在原位標註300x450表示。
原位標註梁截面
2、原位標註梁的箍筋
kL5(4)300*500右邊跨跨度,比其他三跨跨度短。箍筋的集中標註規格通用的數據,代表不了右邊小跨梁的箍筋。箍筋的集中標註規格數據∮8@100(2),由於右邊小跨梁有原位標註∮6@100(2),小跨梁的箍筋直徑小,需原位標註。
3、梁的一般原位標註
原位標註的梁鋼筋分析
從如圖單跨框架梁來看,在左柱旁的梁上所標註的「4∮16」,是說它包含集中標註裡的「2∮16」,剩下這個「2∮16」,已經不再是長的縱向筋了。這是兩根直角形鋼筋。梁右端梁上標註的4∮16和左端的一樣。
梁的中間下部標註的2∮16是兩根通長下部鋼筋。先看左跨梁,「4∮16」表示在梁的左端上部,配置四根HRB335級直徑為16mm的鋼筋。這四根鋼筋擔負左端部荷載引起的負彎矩(鋼筋抗拉),包含兩根通長筋,另外兩根是直角形鋼筋。中間柱附近的4∮16包含兩根通長筋,中間柱的左方寫有「4∮16」,柱右方什麼也沒有寫,說明右方鋼筋的規格和數量和左方是一樣的,包含兩根通長筋以外,剩下的是兩根直形鋼筋,起著同樣抗負彎矩(鋼筋抗拉)的作用。
左跨梁中間下面的「4∮18」,承受荷載引起的正彎矩(鋼筋抗拉)。右跨梁中間下面的「4∮16」,也是承受荷載所引起的正彎矩(鋼筋抗拉),4∮18和4∮16都是直角形鋼筋。「4∮18」的水平段比「4∮16」的水平段長。「4∮18」的垂直段錨在左端柱內;「4∮16」的垂直段錨在右端柱內。這兩種鋼筋的水平段,都穿過中間柱,形成搭接。一般情況下,框架梁的箍筋間距,都是兩種。1/3柱間淨距加密,靠近柱子的地方,箍距密。而在梁的跨中處,箍距疏。
四跨連續框架梁原位標註
4、梁的箍筋原位標註與負筋省略標註
如果通長筋已經標註,而箍筋沒有標註的情況,說明相鄰各跨的箍筋數據各不相同,不適合集中標註。不同箍筋配置這時候標識在各跨梁的中間下方。
梁的兩端負筋(近支座處梁上部承受負彎矩一抗拉力的鋼筋),一般標註在梁平面圖近支座處。有2側均有負筋,左右相同,只標在左側,另一側省略,左右不同,同時標註。
5、梁的箍筋全部為原位標註
連續框架梁在集中標註處,沒有寫出箍筋的相關要求,說明梁的跨度都不一樣,梁各自配置的箍筋的直徑、間距和肢數,也不盡相同。分別標註在自己梁的下方。
6、箍筋的集中標註與箍筋原位標註兼有情況
箍筋標註注既有集中標註,又有原位標註。在既有箍筋集中標註的前提下:如果某跨沒有原位標註時,就執行集中標註的內容;如果某跨有不同於集中標註的原位標註時,便執行原位標註的內容。
另外,梁高和構造筋(梁側面縱向筋)及梁的截面高度,大跨梁和小跨梁之間也不一樣。這就是當集中標註的內容,與原位標註的內容不一致時,原位標註的內容優先原則。
7、原位標註抗扭筋
KL7(5)350×700;ф6@100/200(4);
2∮25 (2∮12);G4Ф12;五跨連續框架梁,梁的寬度是350mm,箍筋設為四肢(因為寬度≥350mm時,需設四肢)。近柱處的箍筋,屬於密箍區,間距為100mm。梁的跨中區,屬於疏箍區,間距為200mm。梁的高度是700mm,當梁的高度減去樓板厚度≥450mm時,須設置構造鋼筋(設此跨梁未受扭力)即「G4∮12」,防止垂直於梁截面的部位發生收縮裂縫。
如一個梁下注有的N4∮12。後面是四根直徑12mm的HRB400級鋼筋。在五跨連續框架梁KL7(5)350×700;只有一跨是原位標註「N4∮12」。這就是說,其餘四跨都是按照集中標註的第四行G4∮12,設置構造鋼筋。
此前都是用「/」來表示區分鋼筋上下排的符號。
還有一種用「-」來表示鋼筋上下排的符號。
如:下部鋼筋;就是用2∮22與2∮25 2∮22上下的中間加一根區分上下排線(相當於分子/分母形式)來表示,式中分子的「2∮22」是兩根直徑為22mm的HRB335級鋼筋,放在梁的下部上排;分母中的「2∮25」,是兩根直徑為25mm的HRB335級鋼筋,放在梁的下部下排角部;分母中「 」後面的「2∮22」,是兩根直徑為22mm的HRB335級鋼筋,要放在梁的下部下排中間。
當集中標註的第四行是N4∮14,這是四根直徑為14mm的HRB400級的抗扭筋。因為邊部梁或梁的兩側荷載不均衡等,都會導致梁產生扭力,需要設置抗扭筋。抗扭筋是梁的側面縱向筋。既然抗扭筋是寫在了集中標註的地方,五跨梁都設置抗扭筋。四根抗扭莊梁的毎側各設置抗扭筋兩根 。凡是梁的側面i向筋,一律設置拉筋。
當集中標註第四行為「G4∮12」。設置構造筋的梁,是沒有外部扭力荷載加給該梁的。設置構造筋的梁,是根據梁的高度來確定的。在框架梁的設計中,梁沒有承受外部扭力,當梁腹板(梁與板整體澆注時,去掉板厚而剩下的梁高)的高度≥450mm時,必須在梁的縱向兩側面配置構造鋼筋。兩側每側面各二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