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蒼蒼夜茫茫是什麼歌(天蒼蒼地茫茫下一句)
2023-04-10 16:21:31 4
1、敕勒歌_小學寫景作文200字
在陰山的山腳下,有這樣一個地方:放眼望去,天空一碧萬頃,再加上中間鑲著的幾朵小白花,顯得更加富有活力。
再看草原,這片海湧動著生機活力。個小草個高峻挺拔,隨著微風的旋律歡快的跳起來了圓舞曲。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出來。
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堆,忽隱忽現,到處都是。草原的狂歡,此時已無法用語言去描繪內心的狂熱,卻慢慢被這靜謐的氣氛所感染。
在這境界裡連駿馬與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窮樂趣。版權作品,未經《99作文網》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2、古詩詞鑑賞:敕勒歌
敕勒歌
北朝樂府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1.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2.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3.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4.蒼蒼:青色。
[簡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遊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託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裡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谷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
3、敕勒歌原文閱讀及翻譯譯文
原文:
敕勒川,陰山上。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翻譯譯文或注釋:
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陰山腳下,這裡的天幕象氈帳篷一樣籠罩著遼闊的大地。蒼天浩渺無邊,草原茫茫無際,每當大風兒吹來草兒低伏的時候,放牧的牛羊就顯現出來。
4、 小學語文鄂教版《敕勒歌》教學反思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鄂教版《敕勒歌》教學反思文章內容由 收集, 本站地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鄂教版《敕勒歌》教學反思
《敕勒歌》是鄂教版三年級上冊中的一首古詩,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遊牧民族的生活,意境開闊,感情真摯,描繪了一幅遼闊、富饒而壯美的草原畫卷,表現了陰山一帶祖國山川的美麗景色。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先播放有關大草原的課件,給學生在直觀感受的同時,進一步體會大草原的美麗景色。然後,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在理解詩歌內容時,我引導學生總結我們理解詩歌的一般方法,放手讓學生通過查字典,看注釋,結合圖畫等方法,自主理解詩歌的意思。之後,學生相互質疑,合作探究,相互解答。在朗讀課文時,我同樣注重了學生的自主感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後升華感情,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
5、古詩兩首 敕勒歌 望廬山瀑布 教案設計,教案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古詩兩首敕勒歌望廬山瀑布教案設計》文章由收集。
【內容簡析】
本課共有兩首詩。《敕勒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描繪了敕勒川大草原的美麗風光,詩中意境雄奇壯美,語言豪放明朗。《望廬山瀑布》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廬山風景的詩。詩中運用了寫實、誇張和比喻的手法,描繪了廬山瀑布的磅礴氣勢。
123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