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艦隊的建制(先鋒精神)
2023-04-14 11:02:35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北海艦隊都是公認的三大艦隊中的「佼佼者」——領先一個時代的「四大金剛」,功勳卓著的核潛艇部隊……在該艦隊的發展中,創下中國海軍歷史上的多項第一,「先鋒精神」成為北海艦隊的精神勳章!
最「年輕」的艦隊
北海艦隊的成立經歷了4個階段。1、1950年9月,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一軍軍部機關和海軍青島基地籌委會為基礎,正式組建海軍青島基地。2、1955年,華東軍區海軍、中南軍區海軍分別改名為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後,青島基地成為唯一一個直屬海軍司令部的海軍基地。3、1959年,根據中蘇兩國的協定,蘇聯將旅順軍港交還中國。4、1960年在收回的旅順基地和直屬海軍的青島基地的基礎上成立了海軍北海艦隊。所以說,北海艦隊在三大艦隊中最為「年輕」,卻最早接受了世界先進海軍(蘇聯海軍)的薰陶。
1950年9月9日,海軍青島基地成立儀式。
1951年8月,朱德在蕭勁光(左1)陪同下視察海軍青島基地艦艇部隊。
肖勁光陪同朱德司令視察海軍青島基地艦艇部隊朱德(左三)、肖勁光(左二)、羅瑞卿(左一)、肖華(右二)、劉道生(右三)。
1955年5月14日,海軍旅順基地成立,圖為基地儀仗隊。
1955年11月,旅順基地快艇部隊在演習中待命。
中蘇海軍移交旅順海防陣地。
種子部隊
1954年10月25日,青島基地舉行海軍驅逐艦51大隊成立大會。
北海艦隊經過56年的建設,已經發展成一支由常規潛艇、核潛艇、水面艦艇、航空兵、岸防兵、專業勤務等多兵種合成的部隊。這裡是人民海軍第一支驅逐艦部隊、第一支潛艇部隊、第一支岸防部隊、第一支艦載機部隊等11支種子部隊在此成立。
1950年12月,海軍在青島成立高射炮兵第1團,這是海軍第一支岸防炮兵部隊。
1951年9月,海軍在青島等地組建首批快艇大隊。
1954年6月19日,海軍接收了蘇聯兩艘中型舊式潛艇,分別命名為「新中國11號」、「新中國12號」。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大隊,歸海軍青島基地建制。
水兵在接收的潛艇上升起中國海軍軍旗。
成立之初的核潛艇官兵。
1954年3月,海軍第一支驅逐艦部隊開始籌建。同年10月13日,向蘇聯購買的第一批兩艘驅逐艦抵達青島,分別命名為「鞍山」號和「撫順」號。
航行中的海軍第一代驅逐艦鞍山艦。
第一代驅逐艦官兵在訓練中。
海軍首支艦載機部隊官兵。
海軍潛艇第一支隊成立時的照片
1957年8月,周恩來檢閱海軍北海艦隊
彭德懷、賀龍、陳毅、聶榮臻、葉劍英元帥視察海軍北海艦隊艦艇部隊。
華國鋒1978年視察北海艦隊。
1979年8月,鄧小平視察人民解放軍北海艦隊某部。
1979年8月2日,鄧小平登上「濟南」艦進行了長達6小時的海防視察,他隨後題詞:「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海軍。」
粟裕(前右二)陪同鄧小平(前右一)視察海軍北海艦隊航空兵
1964年10月,肖勁光陪同賀龍等視察海軍北海艦隊。右起:賀龍、羅瑞卿、肖勁光、彭紹輝。
敢當重任
潛艇水下發射的運載火箭出水起飛過程(從左至右)。
「巨浪不飛不回頭」——這是北海艦隊潛艇部隊「長城200號艇」官兵的誓言。這誓言裡濃縮著北海艦隊官兵敢當重任、敢闖大洋的精神特質。從首次發射水下運載火箭到核潛艇90晝夜長航;從首次艦艇編隊環球航行到葉門撤僑的5進5出,北海艦隊官兵用行動詮釋著先鋒精神的內涵。
1984年11月20日至1985年2月27日,北海艦隊J-121打撈救生船首次赴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並協助建立中國第一個南極科考站。
海軍航空兵直升機組在南極喬治島吊運建站物資和器材。
1985年2月20日,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舉行落成典禮,圖為官兵在向國旗敬禮。
長徵200號艇艇長石宗禮在為發射做最後準備。1982年10月12日15時,我國首次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
1988年9月28日,《人民日報》報導我國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
401艇入列後首次進行海上訓練
402艇下水儀式
核潛艇首次執行遠航任務凱旋
海軍潛艇基地成立時艦隊首長同基地領導合影
北海艦隊在辦公大樓前舉行毛主席逝世追悼大會,左三饒守坤、左二康志強、左四付繼澤、左五楊力、左六周志先
2002年5月15日至9月23日,由青島艦和太倉艦組成的艦艇編隊,開始了人民海軍的首次環球航行。
2015年3月29日,北海艦隊濰坊艦冒著戰火進入葉門亞丁港,撤離中外公民。
劍指深藍
傳承先鋒精神,北海艦隊明天更輝煌!
歷屆北海艦隊司令員
歷屆北海艦隊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