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聰明的十種活法(退休之後聰明的活法)
2023-04-14 13:23:15 1
提起退休,我們想到的就是日暮西山,垂垂遲暮,一下子從忙碌中空閒下來,既有變老的恐懼,也有生活無所適從的焦慮。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老年人要面臨的核心發展是對自己的一生,形成一個整合的認識,接納所有的成就與缺陷,從而達到自我的完滿狀態。
對於退休之後的老人來說,接納自己已經退休的現實,然後按照意願活出自己的樂趣與愜意,這才是退休之後,最聰明的選擇。
老年人也要「有人愛」,更要識趣,而主動不做這三件事,才會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幸福。
插手子女的事有一種現象叫:秋褲效應。
大意是說,平時特別注重養生和健康的退休父母,真到了疫情爆發的時候,卻並不在意平時的防護,反倒是平時一直大大咧咧的子女們,特別注意防護。
這時的父母就像年輕時的子女,在大冬天不穿秋褲一樣,因為他們不覺得冷。而退休後的父母,退行到了子女當初的「叛逆」和特立獨行。
子女為了讓父母少串門,多防護,就像當年父母苦苦勸說多穿點衣服一樣,又被戲稱為「秋褲報應」。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對立性互動有很多,有時是爭吵,有時是情緒的反感以及想法不一樣的衝突,尤其是在父母退休後,這些衝突愈演愈烈。
反觀父母與子女的衝突,主要源於兩種原因:一是父母管得太多,二是父母拿著為孩子好,而不斷要求子女聽自己的話。
雖然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但是畢竟老年人與年輕人,兩代人之間的想法以及面對的生活環境是不同的,如果父母在退休後還把子女當成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一樣,什麼都想插手。
只會引發子女的反感,親子之間慢慢疏遠和產生冷漠的關係。
對於聰明的父母來說,不插手子女的事,好好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多看看外面的生活,多體驗一下生活的樂趣,才是明智之舉。
過度幹涉老伴「哎哎,老頭子你別急著坐,先把菜洗了,孫女一會該放學了」。
「我今天忙了一天,你買完菜回來順手把菜洗了唄。」
「就你忙呀,我難道不累嗎?雖說我退休了,但接送孫女,買菜做飯,做家務,哪個不得我做?你倒好,不是出去瀟灑,就是回家往沙發一癱,讓你洗個菜你還有意見了?」
說著說著,老夫妻就吵起來了。為什麼過了半輩子的老夫妻,還會因為一點芝麻綠豆的事,吵得不可開交呢?
不是退休之後,應該好好過「夕陽無限好」的安逸生活嗎?
實際上退休後的老人,因為時間突然多了起來,就會有種失落感,進而像個「老小孩」一樣任性,尤其是在面對妻子的嘮叨時,就會分外委屈和脾氣大。
越是這個時候,妻子更不應該過度幹涉老伴,而是要多說一些貼心的話,哄著說:哎呀,咱們都這麼大歲數了,這些活還計較什麼,你要實在太累,那我自己幹就行了。
當老夫妻中有一個人能體諒對方一些,就勝過充滿火藥味的指責。
除了不過度幹涉老闆,還有一個溝通的小秘訣,多用「我」開頭來表達感受,而不是以「你」開頭直接批評的指責。
畢竟沒有人喜歡被管制,更不喜歡聽一些斥責和抱怨的話。
對於退休後的老人來說,老夫老妻感情其樂融融,才是晚年幸福生活的保障。
想想看,當夕陽西下,一對老夫妻一路慢走,有說有笑,或者一起做家務,低笑呢喃,這是多麼美好的晚年生活啊。
隔代撫養沒有界限感除了不插手兒女的生活,不限制老伴外,退休之後還要注意一個很重要的事,那就在隔代撫養時,務必要有界限感。
說到隔代撫養,之前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的父母,對於孫子孫女卻十分溺愛,甚至充當了孫子孫女的「後臺」。
這是因為祖孫隔代感情更好,老人退休後時間多了,可做的事少了,也就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帶孫子孫女身上。
同時因為子女也有各自的工作和圈子,這時難免會有失落和孤獨感,於是就把所有的感情放在了孫子孫女身上。
一方面讓退休後的爺爺奶奶有了情感寄託,另一方面濃濃的親情也溫柔了老人的內心,會讓退休後的老人,覺得自己還是很有用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隔代撫養的時候,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要有界限感地去愛孫子和孫女,不能總是拿自己養大了這麼多孩子,而自認為權威而不尊重子女的養育觀。
不然,不顧子女的意見,堅持按自己的溺愛和縱容養孫子孫女,不僅會讓子女反感,也會讓老人明明出了力,還讓子女埋怨。
對於退休後的老人來說,幫助子女照顧孩子是好事,但切不可倚老賣老,總覺得自己就是權威,凡事要學會有界限感。
有什麼事,不妨多徵求一下子女的意見,而不要一意孤行。倒不如用愛去溫暖祖輩,多關心和照顧他們的生活,但不是無原則的溺愛。
退休的老人要明白愛是尊重,而不是自以為是,要充分尊重子女,和老伴好好說話,有底線的愛孫子孫女,這才是退休老人最明智的選擇。
真希望退休後的老人,能用空閒的時間,過好自己的生活,實現長幼共融,其樂融融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