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大理國是在雲南大理嗎?大理市在元朝為大理路
2023-04-01 17:58:42 2
位於我國西南部的雲南省,是我國擁有地級州數量最多的省,有8個州,大理便是其中之一。雲南省省會昆明以西有個楚雄州,楚雄州以西便是大理州。說到大理,有幾個地輿名詞需求理順一下。武俠迷想到大理,榜首反應可能是《天龍八部》中段王爺的那個大理國,旅遊愛好者想到大理,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大理古城。現在的大理有兩層所指,一是指雲南省大理州,這是地級行政區。大理州的治所在大理市,但大理市是縣級行政區。
雲南省有兩個城市十分有特色。一個是省會昆明,昆明的南郊有一個呈南北細長狀的大湖,便是面積約330平方公裡的滇池。另一個便是大理市,大理市的北郊也有一個呈南北細長狀的大湖,相同大名鼎鼎,便是面積約256平方公裡的洱海。
大理州全境的海拔都比較高,西北有清水朗山,東北有白嶺,現有無量山。大理市的西北、洱海的西岸還有著名的蒼山。大理州的東北臨金沙江(長江上遊),西南則有瀾滄江(進入中南半島後稱湄公河)過境,有山有水,地形十分險峻。
大理州在東漢時是益州永昌郡的轄區,蜀漢設雲南郡。大理州位於蜀漢南中地區的西北部,與越嶲郡(「嶲」讀「西」)隔金沙江相望。蜀漢在三國中實力最弱,除了四川盆地(含漢中)外,最重要的地盤便是南中了。南中可以給蜀漢提供大量的戰略資源,比方耕牛、金、銀、鐵、漆等物,此外還有能徵善戰的勇士。所以蜀漢丞相諸葛亮在穩住東吳後親徵南中,七擒孟獲,南人不復反矣。諸葛亮十分注重包括大理州轄區在內的雲南郡,「收雲南之資以充軍秣,精選其兵資以北伐。」
大理市處洱海以南,又是西川入南中的咽喉要道,自古就受到兵家的注重。到了唐朝中前期,大理市由於地輿位置的原因,受到了一個人的注重,此人名叫皮邏閣。皮邏閣本是雲南六詔之一的南詔王,南詔實力在六詔中較弱,但皮邏閣於唐開元十六年(728年)繼王位後,南詔實力迅速壯大。皮邏閣通過各種手法終究佔有了另外五詔,被唐玄宗李隆基封為雲南王。南詔強壯之後,需求一個固定的國都。皮邏閣挑選了洱海邊上的大理市作為南詔國都,稱為太和(或大和)。之所以稱「太和」,在當地語言中,有坡謂之「和」。太和城在地形雜亂的蒼山下,前有洱海,利於防衛。
唐朝中後期,南詔成了唐朝在西南的心腹大患,南詔軍曾全殲唐軍七萬人,乃至還在公元870年差點殺進唐朝的西南頭號重鎮成都。南詔大臣鄭買嗣於公元902年廢掉南詔王,樹立大長和國。不過這個大長和國存在時間並不長,公元937年就被權臣段思平給廢掉了。段思平將國號從「大長和」改為「大理」,大理這個地名一向沿用至今。大理國的國都並沒有產生什麼改變,只是國都稱號變成了羊苴咩城(「苴」斜)。
大理國簡直和宋朝同始終,但比宋朝早樹立二十多年(宋建於960年),又比宋朝早消亡二十多年(宋亡於1276年,剩餘勢力亡於1279年)。大理國亡於元憲宗蒙哥三年(1253年),滅掉大理國的是誰呢?正是蒙哥之弟、後來統一天下的元世祖忽必烈。定都於大理市的大理國,國力強盛,宋朝始終沒有拿下的勇氣。樹立北宋的趙匡胤出動軍隊消滅後蜀時,他在地圖指著大渡河對大將王全斌說:「此外非我有也!」趙匡胤是出了名的欺軟怕硬,他當然沒有勇氣攻打地輿環境雜亂,人心又比較聯合的大理國。
大理市在元朝時為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大理府,清朝時沒什麼改變。大理市的前身是大理縣,而在清朝之前,大理縣則稱太和縣。
大理市的旅遊景點十分多,山險水美,前史又十分厚重,有機會來大理看看,會有不一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