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去青城山旅遊攻略(成都青城山值得旅行不)
2023-06-21 10:06:55 3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五大仙山之一,成都十景之一。景區面積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閣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青城山景區分為前山和後山兩部分。
前山景區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公裡,景色優美,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景點有天然圖畫、天師洞、青城山等。
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簷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公元1875~1909年)年間。這裡風景優美,遊人到此仿佛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天然圖畫位於建福宮與天師洞之間,海拔893米,兩峰夾峙。遊人至此,可見亭閣矗立於蒼崖立壁、綠蔭濃翠之間,如置身畫中。亭閣後是常有丹鶴成群,唳於山間的駐鶴莊。
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經》五千言木刻,還有麻姑池、鴛鴦井等傳說遺蹟……上清宮後為老霄頂、建有呼應亭、是賞觀日出、神燈和雲海奇觀的絕佳地點。
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自建福宮北行兩公裡即至青城主觀——天師洞。天師洞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古樹參天,古分幽靜。
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相傳東漢末年張道陵曾在此講經傳道。觀內正殿為「三清殿」,殿後有黃帝祠和天師洞等古蹟。
1943年夏,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曾來青城山寫生。他在天師洞獨居一室,先後創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圖《國殤》、《山鬼》等多幅作品,送給青城道士的《奔馬》和《天馬》圖,已製成石刻陳列。
青城後山距成都60公裡,距都江堰市區20多公裡,總面積約100平方公裡。與臥龍自然保護區相鄰,是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有"一山幽意論平分"之說。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泰安古鎮、水晶溶洞、三潭霧泉(金娃娃沱)、龍隱峽棧道、雙泉水簾、百丈長橋、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於二十世紀90年代初正式開放。
五龍溝古稱蠻河溝,長約8公裡,因傳說古時有五條神龍隱藏於溝中而得名。其中的景色有金娃娃沱,景色絕佳的龍隱峽棧道,石筍巖,回音壁等。
又一村位於五龍溝之上的桃花溪,得名於陸遊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村中有二十多戶農家以發展旅遊業為主,是又一個爬山歇腳的好地方。其中桃花溪度假公園亦坐落於又一村。
飛泉溝古名冷凝溝,由泰安寺過黃鶴橋即至。水源出鎣華山南天門,納白雲洞古磨溝、觀音巖溝、響水溝,流入味江,全長10公裡。其中又數「幽谷飛泉」、「百丈長橋」、「雙泉水簾」最為壯觀。
百丈橋位於翠映湖與白雲古寨之間,飛泉溝中遊,用木板鋪成曲橋,逆水而上,長約百餘米。兩岸老樹龍鍾,附生著草綠色的「木蘿莎」如薄紗飄舞。翠映湖:翠映湖是幾十米長的山間水潭,周圍景色秀麗。
趙公山為青城山主峰,海拔2434米,人們青城山景區,其最高處是老君閣,也才1600多米,趙公山不僅僅在於景色優美,風光旖旎,寧靜靜寂,水的清澈溫柔,更有一個永恆的名字,有一個黃皮膚敬奉的財神趙公明財神爺祖廟。到了青城山不到趙公山,等於沒青城山。
青城山有這麼多殊榮,還是很名副其實的。這麼美的青城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去旅行看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