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部車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21 04:45:51 1

本發明涉及汽車車身,尤其涉及汽車車身中的一種後部車體結構。
背景技術:
車身結構由外覆蓋件、梁、支柱和結構加強件構成,是承受路面底盤碰撞等載荷和傳遞載荷的基本系統。車身結構設計對車身的安全,耐久強度、彎曲和扭轉剛度、白車身模態性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傳統後部車體結構的扭轉剛度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後部車體結構。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後部車體結構,包括縱梁,所述縱梁包括相搭接的縱梁上板和縱梁下板,所述縱梁上板、縱梁下板之間圍合形成縱梁腔體,所述縱梁上板設有拐角部,所述縱梁上板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分別與所述拐角部的兩側相搭接,所述支撐板與所述拐角部圍合形成三角形腔體。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縱梁上架設有第一橫梁,所述第一橫梁上設有地板,所述地板上設有第二橫梁,所述第一橫梁、第二橫梁沿所述地板對稱設置。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橫梁與所述地板圍合形成第一橫梁腔體。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橫梁與所述地板圍合形成第二橫梁腔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上述,提高了後部車體結構的扭轉剛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後部車體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剖面圖I-I。
圖3是圖1的剖面圖J-J。
圖4是本發明一種後部車體結構的傳力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後部車體結構,包括縱梁,所述縱梁包括相搭接的縱梁上板6和縱梁下板7,所述縱梁上板6、縱梁下板7之間圍合形成縱梁腔體4,所述縱梁上板6設有拐角部,所述縱梁上板6連接有支撐板5,所述支撐板5分別與所述拐角部的兩側相搭接,所述支撐板5與所述拐角部圍合形成三角形腔體。
如圖1至圖4所示,所述縱梁上架設有第一橫梁1,所述第一橫梁1上設有地板2,所述地板2上設有第二橫梁3,所述第一橫梁1、第二橫梁3沿所述地板2對稱設置。
如圖1至圖4所示,所述第一橫梁1與所述地板2圍合形成第一橫梁腔體10。
如圖1至圖4所示,所述第二橫梁3與所述地板2圍合形成第二橫梁腔體30。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後部車體結構,經過在地板2上增加第二橫梁3和在後輪罩內板增加2個支撐板5形成三角形腔體提高了整車的扭轉剛度。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