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底休閒鞋的製作方法
2023-06-21 11:16:16
專利名稱:軟底休閒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們日常所穿的鞋,具體是涉及一種軟底休閒鞋。
背景技術:
傳統的軟底休閒鞋,由於在鞋的後部的縫合處沒有增設有加強帶,不僅在此處容易破損,而且穿鞋上要將手指伸入鞋幫內,才能將後部提起,故在穿鞋時非常不方便;另外,傳統的鞋中的鞋幫與鞋底採用縫合或者粘接的方式,故兩者接合不太牢固,會出現兩者脫離的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穿著舒適、堅固耐用的軟底休閒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軟底休閒鞋,主要有鞋底和鞋幫構成,所述鞋幫後部且沿其縫合處設有加強帶,力口強帶中高出鞋幫上沿的部分為提手。所述鞋底是由外底和內底構成,內底疊放粘接在外底的上表面,內底與外底形狀相同,且內底的面積大於外底的面積,鞋幫的幫腳部分粘接在內底與外底之間,鞋幫上靠近幫腳的位置設有一圈摺疊部,所述摺疊部與內底邊緣縫合在一起。所述外底是由軟質橡膠材料製成,所述鞋幫為布料鞋幫。所述內底的上表面設有鞋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於採用上述的結構形式,加強帶不僅增強了鞋幫的堅固耐用性,而其上的提手,為人們穿鞋時,起到一定的附助作用;上述的鞋幫與鞋底的接合方式,具有極強的牢固性,不僅將鞋幫的幫腳粘接在外底和內底之間,而且還將鞋幫摺疊後與內底的邊緣進行縫合,尤其是採用摺疊縫合的方式,很好地解決了鞋底和鞋幫脫離的問題,延長了鞋子的使用壽命;另外,軟質鞋底與布料鞋幫的結合,穿在腳上非常舒適。有利於人走路,使走路時腳不感到累。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所示的鞋的鞋幫和鞋底連接關係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鞋幫;2、鞋底;3、加強帶;4、提手;5、外底;6、內底;7、幫腳;8、內底邊緣;9、摺疊部;10、鞋幫上沿。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2所示,軟底休閒鞋,主要有鞋底2和鞋幫I構成,鞋幫I為布料鞋幫。鞋幫I的後部且沿其縫合處設有加強帶3,加強帶3中高出鞋幫上沿10的部分為提手4,加強帶不僅增強了鞋幫的堅固耐用性,而其上的提手,為人們穿鞋時,起到一定的附助作用。鞋底2是由外底5和內底6構成,外底5是由軟質橡膠材料製成,內底6疊放粘接在外底5的上表面,內底6與外底5的形狀相同,且內底6的面積大於外底5的面積,也就是說,內底6比外底5大了一圈,這多出的部分用以和鞋幫縫合。鞋幫I與鞋底2的具體的連接方式為鞋幫I上幫腳7的部分粘接在內底6與外底5之間,鞋幫I上靠近幫腳7的位置設有一圈摺疊部9,所述摺疊部9與內底邊緣8縫合在一起,該內底邊緣8就是內底6上比外底5多出的部分。上述的鞋幫I與鞋底2的接合方式,具有極強的牢固性,不僅將鞋幫的幫腳粘接在外底5和內底6之間,而且還將鞋幫摺疊後與內底的邊緣進行縫合,尤其是採用摺疊縫合的方式,很好地解決了鞋底和鞋幫脫離的問題,延長了鞋子的使用壽命。內底6的上表面還設有鞋墊。另外,軟質鞋底與布料鞋幫的結合,穿在腳上非常舒適。有利於人走路,使走路時腳不感到累。總之,本實用新型雖然例舉了上述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應該說明,雖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進行各種變化和改型,除非這樣的變化和改型偏離了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否則都應該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軟底休閒鞋,主要有鞋底和鞋幫構成,其特徵在於所述鞋幫後部且沿其縫合處設有加強帶,加強帶中高出鞋幫上沿的部分為提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底休閒鞋,其特徵在於所述鞋底是由外底和內底構成,內底疊放粘接在外底的上表面,內底與外底形狀相同,且內底的面積大於外底的面積,鞋幫的幫腳部分粘接在內底與外底之間,鞋幫上靠近幫腳的位置設有一圈摺疊部,所述摺疊部與內底邊緣縫合在一起。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軟底休閒鞋,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底是由軟質橡膠材料製成,所述鞋幫為布料鞋幫。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軟底休閒鞋,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底的上表面設有鞋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軟底休閒鞋,主要有鞋底和鞋幫構成,所述鞋幫後部且沿其縫合處設有加強帶,加強帶中高出鞋幫上沿的部分為提手。由於採用上述的結構形式,加強帶不僅增強了鞋幫的堅固耐用性,而其上的提手,為人們穿鞋時,起到一定的附助作用;上述的鞋幫與鞋底的接合方式,具有極強的牢固性,不僅將鞋幫的幫腳粘接在外底和內底之間,而且還將鞋幫摺疊後與內底的邊緣進行縫合,尤其是採用摺疊縫合的方式,很好地解決了鞋底和鞋幫脫離的問題,延長了鞋子的使用壽命;另外,軟質鞋底與布料鞋幫的結合,穿在腳上非常舒適。有利於人走路,使走路時腳不感到累。
文檔編號A43B13/16GK202842508SQ201220521549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2日
發明者郭斌文 申請人:郭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