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奶牛回乳藥物組合的製作方法
2023-06-21 16:28:46 2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奶牛回乳藥物組合。
背景技術:
奶牛由於泌乳,機體消耗嚴重,需要幹奶期恢復體質,為下一個泌乳期做充分準備。目前使用的傳統回乳方式效果差,容易造成乳房炎、流產等副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奶牛回乳藥物組合。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奶牛回乳藥物組合,以重量份計,其組成為:麥芽,11;樸硝,5;升麻,2;柴胡,3;香附,3;薏仁,4;蠶蛻,2;白朮,6;黃芩,5;知母,4;蘇梗,2;芡實,3;五味子,2.5;蒲公英,2;甘草,1.5。
回乳藥對高產奶牛促回乳作用效果明顯,並可達到預防回乳期奶牛乳房炎的目的。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動物:選擇四川省某規模化奶牛場半封閉統一舍飼,體重582±41kg、2~4胎中國荷斯坦奶牛150頭。從中選取體況良好,乳房、乳汁均正常,即將進入回乳期,產奶量為15.42±0.71kg的妊娠後期健康奶牛80頭。隨機分為A、B、C、D組,每組20頭。各組均採用快速幹奶法,回乳當天記為第0天,從第1天開始,A組為對照組,不飼餵中藥,B、C、D組每日上午8:00分別飼餵回乳藥400g、500g、600g,直至回乳,停止飼餵中藥。
1.2試驗藥物:本發明提供的回乳藥物組合,用中藥粉碎機製備成0.1~0.3cm大小的顆粒,加入同等重量的水備用。
1.3試驗儀器:酶標儀MK3雷勃:THERMO FISHER;洗板機MK2雷勃:THERMO FISHER;離心機英泰TG16:長沙英泰儀器有限公司;恆溫箱DH3600A通利信達:天津市通利信達儀器。
1.4試驗試劑:牛雌激素(E)、孕激素(P4)、催乳素(PRL)、生長激素(GH)、氫化可的松(HC)和胰島素(INS)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檢測均採用美國RD公司ELISA試劑盒。
1.5試驗方法
1.5.1血清採集:採集回乳過程中奶牛尾根靜脈血10ml,置於未加抗凝劑的離心管中,室溫下靜置1h,以1500r/min離心10min,轉移上層血清於EP管中,-20℃凍存,待檢。
1.5.2 ELISA檢測:採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技術(ELISA),嚴格按照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牛E、P4、PRL、GH、HC和INS的檢測。
1.6統計學處理:實驗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採用t顯著性檢驗,組間採用多重比較法。
2結果
如表1所示,各組回乳期奶牛產奶量均隨時間推移呈下降趨勢,回乳期需要時間分別是11天、7天、5天和5天,回乳第0天,各組間產奶量差異均不顯著(P>0.05);第1天,B組產奶量極顯著高於D組(P<0.01);第3至5天,A、B組產奶量均極顯著高於C、D組(P<0.01),且A組產奶量極顯著高於B組(P<0.01);第7天,A組產奶量極顯著高於B組;C、D組產奶量在整個回乳期差異均不顯著(P>0.05)。
藥物對回乳期奶牛產奶量的檢測結果
註:同列肩標有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5)。下表同。
如表2所示,各組回乳期奶牛血清E含量均隨時間推移呈下降趨勢,回乳第0至1天,各組血清E含量差異均不顯著(P>0.05);第3至7天,A組血清E含量極顯著高於B組(P<0.01),A、B組血清E含量極顯著高於C、D組(P<0.01);第9至11天,A組血清E含量極顯著高於B、C、D組(P<0.01),B、C、D組間差異均不顯著(P>0.05);C、D組血清E含量在整個回乳期差異性均不顯著(P>0.05)。
表2藥物對回乳期奶牛血清E的檢測結果(單位:pg/ml)
如表3所示,A組回乳期奶牛血清P4含量隨時間推移無明顯變化趨勢,B、C、D組均呈下降趨勢,並在回乳期後上升,回乳第0至1天,各組血清P4含量差異性均不顯著(P>0.05);第3天,A、B組血清P4含量極顯著低於C、D組(P<0.01),A組和B組、C組和D組差異性均不顯著(P>0.05);第5天,A、B組血清P4含量極顯著低於C、D組(P<0.01);第7至11天,B、C、D組血清P4含量均呈明顯下降趨勢;C、D組血清P4在整個回乳期差異性均不顯著(P>0.05)。
表3藥物對回乳期奶牛血清P4的檢測結果(單位:ng/ml)
如表4所示,在奶牛回乳期,各組奶牛血清PRL含量均隨時間推移呈下降趨勢,回乳第0天,A組血清PRL含量顯著低於C、D組(P<0.05);第1天,PRL含量在4組間差異均不顯著(P>0.05);第3至7天,A、B組血清PRL含量均極顯著高於C、D組(P<0.01),且A組血清PRL含量在第5至7天極顯著高於B組(P<0.01);第9至11天,A組血清PRL含量極顯著高於B、C、D組(P<0.01);C、D組血清PRL含量在整個回乳期差異性均不顯著(P>0.05)。
表4藥物對回乳期奶牛血清PRL的檢測結果(單位:μIU/ml)
如表5所示,在奶牛回乳期,各組血清GH含量均呈下降趨勢,並在回乳期後上升,第0至1天,血清GH含量在四組間差異均不顯著(P>0.05);第3至5天,A、B組血清GH含量均極顯著高於C、D組(P<0.01),A組血清GH含量極顯著高於B組(P<0.01);第7天,A組血清GH含量極顯著高於B、C、D組(P<0.01),B組極顯著低於C、D組(P<0.01);第9天,A、B組血清GH含量均極顯著低於C、D組(P<0.01);第11天,A組血清GH含量極顯著低於B、C、D組(P<0.01),B組血清GH含量顯著低於C組(P<0.05),B組血清GH含量極顯著低於D組(P<0.01);C、D組血清GH含量在整個回乳期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5藥物對回乳期奶牛血清GH的檢測結果(單位:ng/ml)
如表6所示,在奶牛回乳期,各組血清HC含量均隨時間推移呈下降趨勢,回乳第0至1天,各組血清HC含量差異均不顯著(P>0.05);第3至7天,A組血清HC含量極顯著高於B、C、D組(P<0.01);第9天,A、D組血清HC含量均顯著高於C組(P<0.05);第11天,A組血清HC含量極顯著低於B、C、D組(P<0.01),且B組顯著低於C、D組(P<0.05);C、D組血清HC含量在整個回乳期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6藥物對回乳期奶牛血清HC的檢測結果(單位:ng/ml)
如表7所示,在奶牛回乳期,各組奶牛血清INS含量均隨時間推移呈上升趨勢,回乳第0至1天,各組血清INS含量差異均不顯著(P>0.05);第3至5天,A組血清INS含量極顯著低於B、C、D組(P<0.01),B組顯著低於C組(P<0.05);第7天,A、B組血清INS含量極顯著低於C、D組(P<0.01),A組極顯著低於B組(P<0.01);第9天,A組血清INS含量極顯著低於B、C、D組(P<0.01),B組顯著低於C、D組(P<0.05);第11天,A組極顯著低於B、C組(P<0.01),A組顯著低於D組(P<0.05);C、D組血清INS含量在整個回乳期均差異性不顯著(P>0.05)。
表7藥物對回乳期奶牛血清INS的檢測結果(單位:nIU/ml)
3討論
3.1目前,人醫運用麥芽口服,芒硝外敷等回乳方式已不少見。現有回乳方中多有麥芽,且已經人工合成麥角衍生物——卡麥角林對PRL的生成明顯抑制,進而控制泌乳。然而,中藥運用於奶牛回乳還未見研究報導,本試驗結果顯示,在奶牛回乳過程中,各組奶牛產奶量均隨時間推移呈降低趨勢,回乳第1天,400g組產奶量極顯著高於500g組(P<0.01);第3至5天,對照組和400g組產奶量極顯著高於500g、600g組(P<0.01),且對照組產奶量極顯著高於400g組(P<0.01),表明了回乳藥具有較好回乳效果,可能是回乳藥以炒麥芽消食、回乳;升麻、柴胡、香附、白朮疏肝理氣;黃芩、知母、蘇梗安胎;五味子、蒲公英固精斂陰,清熱解毒,統籌全局,斷其生化之源,使肝氣調達四運,有效抑制乳汁分泌而回乳,500g、600g組產奶量在整個回乳期差異均不顯著(P>0.05),表明回乳藥在達到500g時,效果即可達到最佳。
3.2 E是卵巢和胎盤合成和分泌的一種類固醇激素,是乳腺發育、泌乳啟動與維持必不可少的激素之一。乳腺發育早期,E和生長因子協同調控導管上皮末端終芽增生,乳腺發育中、後期,E促進乳腺導管生長,誘導P4受體表達,促進乳腺發育,提高乳腺上皮組織PRL水平,並與E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結合直接發揮促乳功能,提高泌乳量。同時,E可誘導生長激素活性,影響胰島素敏感性,間接調控乳腺泌乳。本研究發現,在奶牛回乳過程中,對照組奶牛血清E含量下降較中藥組緩慢,回乳藥400g組血清E含量在第3至7天極顯著高於500g、600g組(P<0.01),第9至11天,400g組與500g、600g組差異不顯著(P>0.05),500g組和600g組在整個回乳期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回乳藥對降低回乳期奶牛E含量效果明顯,飼餵500g/日即可達到最佳效果,且中藥組E含量在回乳期後無明顯變化,可能是由於奶牛停止泌乳引起。表明回乳藥能夠使奶牛血清E降低,明顯縮短回乳持續時間,從而降低回乳期乳房炎發病率。
3.3 P4是介於內分泌和免疫系統交互作用的重要因子,具有促進乳腺小葉及腺泡發育,維持妊娠等作用。在E刺激乳腺導管發育的基礎上,P4能使乳腺發育更充分,刺激豚鼠乳腺增生,本研究結果顯示,回乳藥能夠極顯著提高回乳期奶牛血清P4含量(P<0.01),400g組在奶牛回乳期P4含量升高趨勢較500g、600g組慢,且500g、600g組P4含量在整個回乳期差異均不顯著(P>0.05),表明回乳藥500g和600g飼餵量對奶牛回乳期血清P4含量影響一致,在停止飼餵回乳藥後,P4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各中藥組仍極顯著高於對照組(P<0.01),表明奶牛回乳期飼餵回乳藥能夠提高奶牛血清P4含量,以500g為佳,可能是由於回乳藥中黃芩、蘇梗、白朮等中藥提高妊娠奶牛體內P4含量引起,P4含量的升高使子宮內膜和子宮肌鬆弛,從而保證胎犢宮內生長發育。
3.4 PRL是垂體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主要受神經內分泌調節,具有促進乳腺生長、啟動和維持泌乳的作用。婦女哺乳期大量分泌PRL,其與乳腺中受體結合,激活JAK2激酶,通過JAK2/STAT5信號通路刺激乳腺發育,增強乳蛋白合成,促進乳汁生成、啟動和維持。另有研究表明,通過抑制奶牛PRL可促使奶牛回乳。本研究結果發現,回乳期奶牛血清PRL含量隨時間推移降低,第3至11天,空白對照組PRL含量均極顯著高於中藥組(P<0.01),且400g中藥組下降趨勢較500g、600g組緩慢,而500g、600g組PRL含量差異性不顯著(P>0.05);在停餵回乳藥後,各中藥組血清PRL含量差異均不顯著(P>0.05)。表明在奶牛回乳過程中,回乳藥能顯著降低血清中PRL含量,且在回乳藥500g時即可達到最佳,可能是麥芽與其它中藥成分共同作用,刺激垂體降低PRL的分泌。
3.5 GH是由腦垂體分泌的一種單一肽鏈的蛋白質激素,有促進生長發育,調控泌乳等作用。運用牛生長素可調節奶牛機體物質代謝,提高飼料轉化率,增加產奶量,對早期泌乳奶牛注射GH可增加產奶量,其主要通過JAK2/STAT5信號通路、IGF-I和GH受體等增加乳腺血流量,使營養成分向乳腺聚集,促進乳腺發育。本研究表明,在奶牛回乳過程中,對照組血清GH含量在回乳第1至11天均呈下降趨勢,且在第3至7天,對照組血清GH含量極顯著高於中藥組(P<0.01),400g組在第3至5天極顯著高於500g、600g組(P<0.01),隨後,中藥組GH含量均上升,且500g與600g組在整個回乳期差異性不顯著(P>0.05)。說明回乳藥對回乳期奶牛降GH含量效果明顯,每日飼餵500g即可達到最佳效果,且在回乳期後,中藥組GH含量回升,推測回乳藥對胎兒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而對照組GH在回乳期呈現逐漸下降趨勢,可能是由於對照組奶牛回乳速度較慢,GH還未達到回升期。表明回乳藥能夠使奶牛快速回乳,減少GH低含量持續時間,進而間接促進胎犢生長發育。
3.6 HC是哺乳動物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主要糖皮質激素之一,近年來,關於HC對提高奶牛泌乳量及改善乳品質逐漸成為研究熱點。HC與乳腺細胞胞內核受體結合,啟動並調控泌乳相關基因表達和乳蛋白合成,通過基因組機制實現其生理和藥理功能。HC能夠增強PRL對酪蛋白mRNAs累積,進而對奶牛乳腺上皮細胞增殖起重要調控。本研究發現,在奶牛回乳過程中,回乳藥各組均可極顯著降低血清HC含量(P<0.01),說明回乳藥降HC含量效果明顯,在回乳期後,中藥組HC明顯回升,且各中藥組間差異性不顯著(P>0.05),可能是由於奶牛及胎犢對糖、脂肪和蛋白質等代謝調節需求HC,而對照組繼續下降,可能是由於對照組回乳持續時間較長,致使HC還未達到回升期,綜上所述,奶牛在回乳期HC明顯降低,並在回乳期後回升,表明各組回乳藥降奶牛血清HC含量均有良好效果。
3.7 INS具有加強糖原合成、維持血糖恆定並調控泌乳等作用。其可激活胰島素亞基受體I,通過配體約束力和自動磷酸化的誘導,促使生成INS受體蛋白位點,從而調控乳腺上皮細胞乳糖、乳脂的生物合成。但INS對反芻動物乳腺發育的作用仍存在爭議,本研究顯示,在奶牛回乳過程中,回乳藥能夠極顯著提高回乳期奶牛INS含量(P<0.01),400g組在奶牛回乳期INS含量升高趨勢較500g、600g組慢,且500g、600g組P4含量在整個回乳期差異均不顯著(P>0.05),可能是回乳藥中黃芩和知母等可提升INS含量,促進機體糖脂沉積,減少產奶量,表明回乳藥500g和600g飼餵量對奶牛回乳期血清INS含量影響一致。
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於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