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發電機的風道的製作方法
2023-06-16 01:46:31 3
專利名稱:數碼發電機的風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數碼發電機的風道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數碼發電機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數碼發電機的風道。
技術背景[0002]數碼發電機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現有的數碼發電機是通過一個風道的設計將自然風以及外界的冷空氣與發電機內部的熱量進行交換,因此,這種方式通常只能散發掉發電機內部20%的熱量,冷卻效率極低。數碼發電機在工作過程中的熱量不能及時的散發掉,發電機處於長期高熱狀態下,導致數碼發電機的正常使用壽命縮短,對於發電機內部的原件來說,長期處於高熱狀態下,可能導致其無法正常工作,影響了發電機的使用。實用新型內容[0003]為了克服現有的數碼發電機散熱性能差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數碼發電機的風道。[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數碼發電機的風道,包括主風道、輔助風道和發動機風道,所述主風道的外部進風口為發動機前罩底部的進風口,並依次連接發動機前罩與逆變器形成的風道,逆變器與拉手盤形成的風道,拉手盤與渦輪主風罩形成的風道,渦輪主風罩與發動機表面形成的風道,發動機表面與缸頭上風道、缸頭下風道形成的風道,缸頭上風道、缸頭下風道與消音器內風罩形成的風道,消音器內風罩與消音器外風罩、風道密封圈、發動機尾罩形成的風道;[0005]所述輔助風道的外部進風口為發動機前罩底部的進風口,並依次連接發動機前罩與逆變器形成的風道,逆變器與發動機殼體內部形成的風道,發動機殼體內部與渦殼輔助風罩形成的風道,渦殼輔助風罩與消音器內風罩、消音器外風罩形成的風道;[0006]所述發動機風道的外部進風口為外置空濾,並依次連接外置空濾與發動機機體形成的風道,發動機機體與消音器形成的風道。[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主風道的設計,對逆變器、電機線圈、 發動機缸體、發動機缸頭以及消音器進行散熱,將熱量排出發動機殼體外;通過輔助風道的設計,對逆變器、發動機殼體內部熱量和消音器進行散熱,將熱量排出發動機殼體外;通過發動機風道的設計,將產生的廢氣直接排出發動機殼體外,與內部的主風道和輔助風道完全隔離,有利於發動機的運轉。
[0008]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主風道的結構示意圖;[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輔助風道的結構示意圖;[0012]圖4是本實用新型發動機風道的結構示意圖。[0013]圖中1、發動機前罩,2、逆變器,3、拉手盤,4、渦殼主風罩,5、主葉輪,6、渦殼輔助風罩,7、輔助葉輪,8、消音器內風罩,9、消音器,10、消音器外風罩,11、發動機尾罩,12、風道密封圈,13、缸頭下風道,14、缸頭上風道,15、外置空濾器,16、電機線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種數碼發電機的風道,包括主風道、輔助風道和發動機風道,所述主風道的外部進風口為發動機前罩1底部的進風口,並依次連接發動機前罩1與逆變器2形成的風道,逆變器2與拉手盤3形成的風道,拉手盤3與渦輪主風罩4形成的風道,渦輪主風罩4與發動機表面形成的風道,發動機表面與缸頭上風道14、缸頭下風道13形成的風道,缸頭上風道14、缸頭下風道13與消音器內風罩8形成的風道,消音器內風罩8與消音器外風罩10、風道密封圈12、發動機尾罩11形成的風道;所述輔助風道的外部進風口為發動機前罩1底部的進風口,並依次連接發動機前罩1與逆變器2形成的風道,逆變器2與發動機殼體內部形成的風道,發動機殼體內部與渦殼輔助風罩6形成的風道,渦殼輔助風罩6與消音器內風罩8、消音器外風罩10形成的風道;所述發動機風道的外部進風口為外置空濾15,並依次連接外置空濾15與發動機機體形成的風道,發動機機體與消音器9形成的風道。[0015]圖2是主風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一」所示為進風由進風口進入發電機,然後從出風口將熱量帶出發電機的流向,主風道和輔助風道的外部進風口為發動機前罩1底部的進風口。所述主風道是由主葉輪5的高速旋轉產生風力,進風的流入依次為發動機前罩1進風,經逆變器2散熱片表面對逆變器2進行散熱,風進入拉手盤3,再進入渦輪主風罩4,再由主葉輪5產生風力,風吹入渦輪主風罩4和發動機表面形成風道,把電機線圈16和發動機缸體產生熱量吹走,再經缸頭上下風罩14、13對發動機缸頭進行散熱,風吹入消音器內風罩8和消音器外風罩10形成的風道對消音器9進行散熱,然後再由消音器外風罩10和風道密封圈12,發動機尾罩11形成的密封風道把熱量排出發動機。[0016]圖3是輔助風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一」所示為進風由進風口進入發電機,然後從出風口將熱量帶出發電機的流向,輔助風道是由輔助葉輪7的高速旋轉產生風力,進風的流入依次為發動機前罩1進風,流經逆變器2散熱片表面對逆變器2進行散熱,再進入發動機內部整個殼體,把發動機封閉殼體內產生的熱量直接進入渦殼輔助風罩6,由輔助葉輪 7產生風力,風吹入消音器內風罩8和消音器外風罩10形成的風道對消音器9進行散熱,然後再由消音器外風罩10和風道密封圈12,發動機尾罩11形成的密封風道把熱量排出發動機。[0017]圖4是發動機風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一」所示為進風由進風口進入發電機,然後從出風口將熱量帶出發電機的流向,發動機風道由外置空濾15進氣進入發動機體,產生廢氣由消音器9直接排出。發動機風道與內部風道完全隔離,有利於發動機運轉。
權利要求1. 一種數碼發電機的風道,其特徵是,包括主風道、輔助風道和發動機風道,所述主風道的外部進風口為發動機前罩(1)底部的進風口,並依次連接發動機前罩(1)與逆變器(2 ) 形成的風道,逆變器(2)與拉手盤(3)形成的風道,拉手盤(3)與渦輪主風罩(4)形成的風道,渦輪主風罩(4)與發動機表面形成的風道,發動機表面與缸頭上風道(14)、缸頭下風道 (13)形成的風道,缸頭上風道(14)、缸頭下風道(13)與消音器內風罩(8)形成的風道,消音器內風罩(8)與消音器外風罩(10)、風道密封圈(12)、發動機尾罩(11)形成的風道;所述輔助風道的外部進風口為發動機前罩(1)底部的進風口,並依次連接發動機前罩(1)與逆變器(2)形成的風道,逆變器(2)與發動機殼體內部形成的風道,發動機殼體內部與渦殼輔助風罩(6)形成的風道,渦殼輔助風罩(6)與消音器內風罩(8)、消音器外風罩(10)形成的風道;所述發動機風道的外部進風口為外置空濾(15),並依次連接外置空濾(15)與發動機機體形成的風道,發動機機體與消音器(9)形成的風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數碼發電機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數碼發電機的風道。其包括主風道、輔助風道和發動機風道,所述主風道和輔助風道的外部進風口為發動機前罩底部的進風口,其出風口為發電機尾罩,將發電機內的熱量排出,所述發動機風道的外部進風口為外置空濾,進氣進入發動機機體,產生廢氣由消音器直接排出。本實用新型通過主風道的設計,對逆變器、電機線圈、發動機缸體、發動機缸頭以及消音器進行散熱,將熱量排出發動機殼體外;通過輔助風道的設計,對逆變器、發動機殼體內部熱量和消音器進行散熱,將熱量排出發動機殼體外;通過發動機風道的設計,將產生的廢氣直接排出發動機殼體外,與內部的主風道和輔助風道完全隔離,有利於發動機的運轉。
文檔編號F02B63/04GK202250342SQ20112039556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8日
發明者吳曉勇 申請人:常州好電源數碼發電機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