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17:56:01
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該扇葉組包含:一輪轂、多片第一扇葉及多片第二扇葉;其中該第一扇葉內側分設於輪轂周圍,並於該第一扇葉內側(近輪轂處)的尾端處開設有一適當寬度的增量槽部;其中該第二扇葉的內側分設於輪轂周圍,並容納於增量槽部內,且與該增量槽部周圍保持一適當間距,本實用新型主要特徵在於:該第一扇葉與該第二扇葉間連接有至少一個引流肋,該引流肋與風扇旋轉時的氣流方向呈順向排列,並使該增量槽部區隔成若干個風道;如此,當風扇旋轉時,令第一扇葉之第一上弧面上氣流流經該風道及第二扇葉而彎折流入第一扇葉下方的軸向氣流中,並藉此有效達到增強軸向風量及扇葉的支撐結構。
【專利說明】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扇的增進氣流引流結構,特指一種有效增進風扇風量、減少氣流擾流現象及增加扇葉強度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計算機產業迅速發展,中央處理器(CPU)等晶片不斷地追求高功能化、高速度化及微型化,使得熱能堆積問題越來越嚴重,如何將電子晶片等發熱體的熱能移除逐漸地受到重視,業界最常採用的散熱組件不外乎是導熱體、熱管、散熱片及散熱風扇,其中最具立竿見影效果的便是散熱風扇,利用散熱風扇所產生的低溫氣流吹拂發熱體而發生熱交換效果,而將熱能排出機殼外部,故散熱風扇在所有的散熱組件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0003]請參閱圖1所示,常見的散熱風扇主要包含有:一扇框(圖中未示)及容置於該扇框內的扇葉組1,其中該扇葉組I由一輪轂10以及分設於輪轂10周圍的多片扇葉11所構成,該扇葉組I於扇框內旋轉時,其扇葉11會帶動空氣產生一軸向氣流,該扇葉組I轉速越高、氣流流速越快、風量越大所能產生熱交換效果越佳,如何在有限的轉速範圍追求大風量及高風壓為業界普遍的技術瓶頸。
[0004]據悉,每片扇葉11設有相對應的上弧面111及下弧面112,且該下弧面112的弧面系較該上弧面111平緩,故當該扇葉組I轉動擾動氣流時,該氣流分別於該上弧面111及該下弧面112產生不同的壓力及流速,依白努利定律(Bernoulli)氣流,位於上弧面111上的氣流流速較高,壓力較低,位於下弧面112上的氣流流速較低,壓力較高,因此,大部分氣流均會流入低壓的上弧面,導致流入上弧面111及下弧面112的氣流均會於各扇葉11尾端產生兩股不同流向及流速的氣流,一般來說:下弧面112的氣流均朝軸向流動故稱為軸向氣流,上弧面111的氣流流向均沿切線方向,故稱切線氣流,但,該切線氣流氣流量較大,故會與軸向速氣流抵銷而產生渦流損失,導致風扇風量及風壓無法有效地提升。
[0005]為此,如何改善扇葉尾端的氣流量較大的切線氣流並將其彎折為可作工的軸向氣流,進而提升扇葉的風量乃為本實用新型所鑽研的課題。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其能增加風扇風量、減少氣流的擾流現象及增加扇葉強度結構,其增設增量扇葉而將氣流彎折導正為軸向氣流方向;該扇葉組包含:一輪轂、多片第一扇葉及多片第二扇葉;該第一扇葉設有位於相對應兩側的第一上弧面及第一下弧面,而該等第一扇葉內側分設於輪轂周圍,且該第一扇葉內側(近輪轂處)的尾端處開設有一缺口狀的增量槽部;該第二扇葉分設於該輪轂周圍,並容設於該增量槽部內,該第二扇葉與該增量槽部周圍保持一間距,該第二扇葉亦設有位於兩相對應面的第二上弧面及第二下弧面;本實用新型主要特徵在於:該第一扇葉與該第二扇葉間連接有至少一個引流肋,該引流肋與風扇旋轉時的氣流方向呈順向排列,並使該增量槽部區隔成若干個風道;如此,當該第一扇葉的第一上弧面上氣流流經該風道及第二扇葉的第二下弧面而彎折,並由該間距流入第一扇葉下方的軸向氣流中,藉此有效達到增強軸向風量及風壓效果,同時藉由該引流肋的連接該第一扇葉與該第二扇葉間而能有效增加扇葉的支撐結構。
[0007]依據前述的主要特徵,其中該第二扇葉的第二下弧面與該第一扇葉的第一上弧面的延伸線保持間距,令該第一扇葉的第一上弧面上氣流經第二扇葉的第二下弧面的彎折而由該間距流入第一扇葉下方的軸向氣流中。
[0008]依據前述的主要特徵,其中該引流肋分別連接於該第一扇葉的第一上弧面及第二扇葉的第二上弧面,換言之,該引流肋使該第一扇葉及第二扇葉間的增量槽部區隔成若干個風道。
[0009]依據前述的次要特徵,其中該引流肋並延伸至第二扇葉的第二下弧面以分隔成風道。
[0010]依據前述的次要特徵,其中該引流肋設於該第二扇葉的最外側而與第一扇葉連接。
[0011]依據前述的主要特徵,第一扇葉對空氣產生擾動時,依白努利定律:氣流會於該第一上弧面及該第一下弧面產生不同的壓力及流速,位於該第一上弧面上的氣流流速較高,壓力較低,位於第一下弧面上的氣流流速較低,壓力較高,本實用新型利用第二扇葉而將流經第一上弧面上的氣流彎折入該第二下弧面,令下弧面產生的軸向氣流可有效地增加其風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現有扇葉立體不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的立體不意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的扇葉局部放大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沿3圖3A-A線的剖面示意圖;
[0016]圖5為本實用新型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的使用狀態不意圖。
[0017]附圖標記說明:1_扇葉組;10-輪轂;11-第一扇葉;111-第一上弧面;112-第一下弧面;12_增量槽部;13_第二扇葉;131_第二上弧面;132_第二下弧面;14_引流肋;15-風道;d-間距;s-間距;L-延伸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18]根據上述的目的,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加以說明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
[0019]請參閱圖2至5,2圖2為本實用新型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的立體示意圖。3圖3為本實用新型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的扇葉局部放大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沿圖3A-A線的剖面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20]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該扇葉組I至少包含:一輪轂10、多片第一扇葉11及多片第二扇葉13 ;其中該第一扇葉11設有位於上、下兩相對應面的第一上弧面111及第一下弧面112 (於本實施例其上、下側面是以圖面方向所示,且上弧面為凸弧面,而下弧面為凹弧面),且該等第一扇葉11內側分設於輪轂10周圍(如圖2所示),又,該第一扇葉11內端(近輪轂10處)開設有一缺口狀的增量槽部12 (如圖2至3所示);其中該第二扇葉13設於該輪轂10周圍,並容設於該增量槽部12內,且該第二扇葉13與該增量槽部12周圍保持一間距d(如圖4所示)(於本實施例第二扇葉與增量槽部的形狀相同,而面積大小約相等,但其形狀不為限制條件),且該第二扇葉13設有位於上、下兩相對應面的第二上弧面131及第二下弧面132(於本實施例其上、下側面是以圖面方向所示,同樣地,上弧面為凸弧面,而下弧面為凹弧面);本實用新型主要特徵在於:該第一扇葉11與該第二扇葉13間連接有至少一個引流肋14,該引流肋14與風扇旋轉時的氣流方向呈順向排列,在較佳的實施方式,該引流肋14分別設於該第一扇葉11的第一上弧面111及第二扇葉13的第二上弧面131,並延伸至該第二扇葉13的第二下弧面132,以使該增量槽部12區隔成若干個風道15 ;如此,當該扇葉組I旋轉時,位於該輪轂10周圍的該等第一扇葉11帶動空氣產生一軸向氣流時,各該等第一扇葉11的第一上弧面111上的氣流流經各該第二扇葉13而彎折並由該間距d流入第一扇葉11的第一下弧面112所形成的軸向氣流中(如圖5所示)亦可有效減少該切線氣流與軸向速氣流間所產生的渦流損失,且藉由該引流肋14於該增量槽部12所區隔的若干個風道15以避免氣流的擾流現象,同時,藉由該引流肋14以增加第一扇葉11及第二扇葉13的強度。
[0021]依據前述的特徵,其中該引流肋14進一步設於該第二扇葉13的最外側,而與第一扇葉11連接。
[0022]請再次參閱圖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二扇葉13的第二下弧面132須與該第一扇葉11的第一上弧面111的延伸線L保持一間距S(如第4圖所示,惟實施時第二扇葉13的第二下弧面132亦可等齊於第一扇葉11的第一上弧面111的延伸線),令第一扇葉11的第一上弧面111上的氣流可經第二扇葉13的第二下弧面132而彎折,並由該間距d及該間距s流入第一扇葉11下方所形成的軸向氣流中,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利用增量槽部12及第二扇葉13將第一扇葉11的第一上弧面111的風量導引至該第二扇葉13的第二下弧面132處並使之成為軸向氣流,達到有效增強軸向風量的效果(如圖5所示)。
[0023]更詳細地說:本實用新型前述的各第一扇葉11的迎風面為第一下弧面112,其背風面為第一上弧面111,當扇葉組I旋轉時,該等第一扇葉11對周圍空氣產生擾動,依據白努利定律:P+l/2p V2 = const,氣流會於該第一上弧面111 (第一扇葉上弧面)及該第一下弧面112(第一扇葉下弧面)產生不同的壓力及流速,一般來說,第一上弧面111上的氣流流速勢必較高,相對壓力較低,位於第一下弧面112上的氣流流速較低,相對壓力較高,基於上述,大部分氣流會由該第一上弧面111上流過,但,扇葉組I實際所產生的軸向氣流主要來自於第一下弧面112,依據上述原理:本實用新型主要利用增設的第二扇葉13將該第一上弧面111的大部分的氣流彎折入該第一下弧面112處,令第一下弧面112所產生的軸向氣流可包含有第一上弧面111的氣流,藉此,有效地增加軸向氣流的風量(如圖5所示)。
[0024]本實用新型已藉上述較佳具體實施例進行更詳細說明,惟本實用新型並不限定於上述所舉例的實施例,凡在本實用新型揭示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對該等結構作各種變化及修飾仍屬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是增設加壓扇葉將氣流彎折導正為軸向氣流,該扇葉組至少包含:一輪轂、多片第一扇葉及多片第二扇葉,其中該第一扇葉內側分設於該輪轂周圍,且該第一扇葉內端開設有一缺口狀的增量槽部;多片第二扇葉,其中該第二扇葉設於該輪轂周圍,並容設於該增量槽部內,且與該增量槽部間保持有一間距;其主要特徵在於:該第一扇葉與該第二扇葉間連接有至少一個引流肋,該引流肋與風扇旋轉時產生的氣流方向呈順向排列,該引流肋使該增量槽部區隔成若干個風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其中該第一扇葉上設有位於上、下兩相對應面的第一上弧面及第一下弧面,且該第二扇葉上設有位於上、下兩相對應面的第二上弧面及第二下弧面,而該引流肋分別設於該第一扇葉的第一上弧面及第二扇葉的第二上弧面,並延伸至該第二扇葉的第二下弧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其中該第二扇葉與該增量槽部的形狀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其中該第二扇葉的面積與該增量槽部相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其中該第二扇葉的第二下弧面與該第一扇葉的第一上弧面的延伸線保持一間距。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其中該第二扇葉的第二下弧面等齊第一扇葉的第一上弧面的延伸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的扇葉氣流引流結構,其中該引流肋進一步設於該第二扇葉的最外側,而與該第一扇葉連接。
【文檔編號】F04D29/32GK204041544SQ201420484541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6日
【發明者】謝榮忠 申請人:晉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