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赤痢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2:43:01 3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赤痢的中藥組合物,屬於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赤痢,中醫稱大便中帶血不帶膿的痢疾;痢下多血或下純血者,即血痢,《諸病源候論·痢病諸候》:「熱乘於血,則流滲入腸,與痢相雜下,故為赤痢。」臨床症狀表現為大便下血,裡急後重,時時入廁,每次便量甚少;嚴重者,肛腸如筒,血如屋漏,腹疼不食,危可禁口;赤痢有:疫熱痢、溼熱痢、虛寒痢、休息痢、五色痢、水谷痢、禁口痢、風痢等多種;對於痢症,古人以白凍者為溼為寒;赤汙者屬熱屬毒;初患者為實為熱者多;患時長者虛寒、虛熱者多;依古論,初秋痢疾多發,當屬時疫;患時已逾十餘日,當屬虛寒;重墜嚴重,似如風痢;膿血兼雜,可為水谷;此皆典籍辨痢病之法,雖為正統之論,實不醫學,通法認為,只要有裡急後重,時時入廁便膿血者,即可定證為痢;此病舌紅而幹,脈沉而數,可依熱毒引起大便出血論治。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治療赤痢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治療赤痢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黃芩8-10、白朮5-6、茯苓6-8、地黃8-12、苦參6-8、黃連3-4、木鱉子4-5、赤小豆6-10、金銀花10-15、蔓荊子3-4、川木通6-8、赤芍3-4、女貞子7-9、墨旱蓮4-6、仙鶴草3-4、萹蓄4-6、秦皮2-4、炒蒲黃4-6、焦神曲6-8、刺梨根2-4、偏瓣花根4-6、爬山豆根3-5。
治療赤痢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黃芩9、白朮5.5、茯苓7、地黃10、苦參7、黃連3.5、木鱉子4.5、赤小豆8、金銀花12、蔓荊子3.5、川木通7、赤芍3.5、女貞子8、墨旱蓮5、仙鶴草3.5、萹蓄5、秦皮3、炒蒲黃5、焦神曲7、刺梨根3、偏瓣花根5、爬山豆根4。
用量及用法: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一般一周內治癒。
本方中黃芩、黃連、白朮、金銀花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焦神曲有極好的消食導滯,和胃止嘔,解脹治痢,增加食慾,促進代謝等作用,甘草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功效,茯苓、萹蓄利水滲溼,健脾,寧心;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溫消痰。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均採用純中藥製成,其藥物按照中醫理論進行組方,具有理氣止痛,醒脾健胃,夠清熱利溼,涼血解毒等功效,本發明對細菌性痢疾的治療效果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治療赤痢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g)為:黃芩9、白朮5.5、茯苓7、地黃10、苦參7、黃連3.5、木鱉子4.5、赤小豆8、金銀花12、蔓荊子3.5、川木通7、赤芍3.5、女貞子8、墨旱蓮5、仙鶴草3.5、萹蓄5、秦皮3、炒蒲黃5、焦神曲7、刺梨根3、偏瓣花根5、爬山豆根4。
用量及用法: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一般一周內治癒。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黃某,女,16歲,患赤痢數日,到醫院檢查治療效果不佳,後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服用,連服三日後痢疾症狀消失,後又服用 一周,痊癒。
典型病例2:蘇某某,男,21歲,患有赤痢兩日,服用止瀉西藥三日未見好轉,後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服用,連服兩日,效果顯著,痢疾明顯好轉,後續服用三劑後,痊癒。
典型病例3:蔡某,男,10歲,患有痢疾數日,常感裡急後重,時時入廁,每次便量甚少,後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服用,連服一周後,諸症全消,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