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19:08:06 2
專利名稱:一種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雨水綜合利用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
技術背景[0002]目前,汽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保有量不斷增加,需要配套建設的停車場也越來越 多,車輛出入以及停放在停車場區域時,可能有油汙溢灑出來,而且表面有較多的輪胎表面 磨下的橡膠顆粒碎屑等雜物,成分非常複雜,處理起來難度較大。如果停車場表面建成不透 水的普通硬化表面,這些油汙和雜物在下雨時會混入雨水,如雨水直接流入河道,則會造成 對水體的嚴重汙染,如進入排水系統並最終流入汙水處理廠,則會增加水處理的難度和成 本。如果停車場表面建成透水的表面,而不對雨水進行妥善收集利用或其他處理,這些油汙 和雜物在下雨時會滲透入土壤進而汙染地下水,造成不良後果。[0003]如能在建設停車場時提前科學規劃,建設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將停車場區域的雨 水,有效收集妥善處理後利用起來或適當管理,能夠同時解決上述的問題,是一種科學合理 的解決辦法。實用新型內容[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具有能有效處理利用雨 水資源、減少對水質的汙染、保護地下水源等多種優點,是建設停車場的理想配套系統。[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0006]一種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包括滲透型地面、蓄水層、雨水收集溝、儲水池和 雨水利用井,所述蓄水層設置在滲透型地面下方,所述雨水收集溝與滲透層表面和蓄水層 的截面連通,且內部填充有疏鬆多孔材料,所述儲水池通過雨水收集管道連接雨水收集溝, 所述雨水利用井與儲水池相連通。[0007]進一步地,所述蓄水層下表面設置有防滲土工膜。[0008]進一步地,所述雨水收集管道設置在雨水收集溝的下部,且低於蓄水層的下表面。[0009]進一步地,所述滲透型地面設置有排水坡度,所述排水坡度坡向雨水收集溝。[0010]進一步地,所述雨水收集溝上設置有溝蓋板。[0011]進一步地,所述蓄水層中還安裝有雨水收集支管,所述雨水收集支管與儲水池連 通。[0012]進一步地,所述雨水利用井上部連接有雨水利用管道。[0013]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及有益效果有[0014]本實用新型能有效處理利用停車場的雨水資源,能有效減少直至避免含油汙的雜 質滲入地下水或流入排水系統,保護地下水源,收集的雨水資源可以用來洗車,洗地面等, 是建設停車場的理想配套系統,完全可以替代現有停車場區域的排水系統。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透視圖。[0017]其中1……滲透型地面;2……蓄水層;3……雨水收集支管;4……防滲土工膜; 5……儲水池;6……雨水收集溝;7……疏鬆多孔材料;8……雨水收集管道;9……雨水利用管道;10……雨水利用井。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的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包括滲透型地面1、蓄水層2、防滲土工膜4、雨水收集溝6、儲水池5和雨水利用井10,所述滲透型地面I設置有排水坡度,所述蓄水層2設置在滲透型地面I下方,所述雨水收集溝6與滲透型地面I和蓄水層2的截面連通,且內部填充有疏鬆多孔材料7,所述排水坡度坡向雨水收集溝6,所述儲水池通過雨水收集管道8連接雨水收集溝6,所述雨水收集管道8設置在雨水收集溝6的下部,且低於蓄水2層的下表面,所述雨水利用井10與儲水池5相連通,且上部連接有雨水利用管道9,所述防滲土工膜4設置在蓄水層的下表面,所述雨水收集溝6上設置有溝蓋板。所述蓄水層2中還安裝有雨水收集支管3,所述雨水收集支管3與儲水池5 連通。[0020]採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蓄水層支撐滲透型地面,且內部埋設有雨水收集支管,底部鋪設防滲土工膜,阻止雨水下滲,在本系統中,停車場表面設計的具有適當排水坡度的滲透型,下雨時,一部分雨水透過滲透層,流入下部的蓄水層, 並通過雨水收集支管和雨水收集管道將雨水收集進雨水儲水池內,另一部分雨水沿著排水方向流入雨水收集溝內,內部夾帶的油汙和雜物會被內部疏鬆多孔材料的吸 附和濾除,經過處理後流出的雨水水質很好,也通過雨水收集支管和雨水收集管道將雨水收集進雨水儲水池內。[0021]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中,蓄水層下部鋪設的防滲土工膜,可以有效避免經過停車場表面滲透層和下部蓄水層過濾後的雨水仍有可能含有的一些油汙和雜物繼續下滲汙染地下水,有效阻斷雨水下滲的通道。[0022]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其俯視透視圖如圖2所示)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0023]步驟一在停車場地面挖開基坑,夯實原土層,在夯實的原土層上鋪設防滲土工膜, 然後在所述防滲土工膜上鋪設蓄水層,並在蓄水層中合適位置安裝雨水收集支管;[0024]步驟二開掘用於埋設儲水池、雨水收集溝和雨水收集管道的基坑和基槽,並分別安裝;[0025]步驟三在雨水儲水池內安裝雨水利用井,並在雨水利用井上部安裝雨水利用管道;[0026]步驟四在蓄水層上鋪設滲透型地面,並對滲透型地面上表面做排水坡度,所述排水坡度坡向雨水收集溝;[0027]步驟五在雨水收集溝內填充能吸附油汙的疏鬆多孔材料,並在雨水收集溝上蓋上 溝蓋板。[0028]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滲透型地面可以是透水型混凝 土、透水磚等不同材質和做法的透水材料;蓄水層可以是級配碎石、透水混凝土、塑料滲排 水板材等;雨水收集支管可以是透水軟管、穿孔塑料管等;防滲土工膜可以是PE單膜、一 布一膜、兩布一膜等;儲水池可以是塑料水池、塑料罐、混凝土水池、磚砌水池等;雨水收集 溝可以是塑料溝、樹脂混凝土溝、水泥混凝土溝、磚砌溝等;疏鬆多孔材料可以是石英砂、活 性炭、塑料濾磚等;雨水收集管道可以是HDPE管、UPVC管、PPR管等;雨水利用管道可以是 HDPE管、UPVC管、PPR管等;雨水利用井可以是PE雨水井、PVC雨水井、PP雨水井等。[0029]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 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 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 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滲透型地面、蓄水層、雨水收集溝、儲水池和雨水利用井,所述蓄水層設置在滲透型地面下方,所述雨水收集溝與滲透層表面和蓄水層的截面連通,且內部填充有疏鬆多孔材料,所述儲水池通過雨水收集管道連接雨水收集溝,所述雨水利用井與儲水池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蓄水層下表面設置有防滲土工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雨水收集管道設置在雨水收集溝的下部,且低於蓄水層的下表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滲透型地面設置有排水坡度,所述排水坡度坡向雨水收集溝。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雨水收集溝上設置有溝蓋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蓄水層中還安裝有雨水收集支管,所述雨水收集支管與儲水池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雨水利用井上部連接有雨水利用管道。
專利摘要一種停車場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包括滲透型地面、蓄水層、雨水收集溝、儲水池和雨水利用井,所述蓄水層設置在滲透型地面下方,所述雨水收集溝與滲透層表面和蓄水層的截面連通,且內部填充有疏鬆多孔材料,所述儲水池通過雨水收集管道連接雨水收集溝,所述雨水利用井與儲水池相連通。本實用新型能有效處理利用停車場的雨水資源,能有效減少直至避免含油汙的雜質滲入地下水或流入排水系統,保護地下水源,收集的雨水資源可以用來洗車,洗地面等,是建設停車場的理想配套系統,完全可以替代現有停車場區域的排水系統。
文檔編號E03F1/00GK202831061SQ20122056008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9日
發明者徐大勇 申請人:北京泰寧科創雨水利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