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旅遊市場有哪些新變化(十一黃金周假期)
2023-06-24 16:29:49 1
文/易揚
當忙於傳統網紅景點打卡的人們還在為堵在高速路上措手無策只能望車龍興嘆、還在為景區裡人山人海步履維艱而蹉嘆不已的時候,一種新的旅遊模式在南粵大地悄然走紅。南粵古驛道遊,將休閒健身、家庭親子、知識科普、紅色教育、鄉村發展等匯聚於一身,使人們告別了「定點式購物、定點式住宿、定車式交通、定點式遊覽」的傳統旅遊方式,在這個國慶假期成為了新的「網紅」。
國慶黃金周到來前後,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進入試運行階段,重點線路精華段陸續開門迎客,受到廣大群眾的關注。根據大數據監測,9月28日南粵古驛道11條重點線路,以及江門臺山海口埠、汕頭澄海樟林古港、雲浮鬱南南江古水道等處示範段已統計到遊客總人數24萬,9月30日遊客總人數26萬,而在黃金周首日遊客總人數突破44萬,黃金周7天共接待遊客281.5萬人次。
南粵古驛道:一座開放式的博物館
南粵古驛道是先輩們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廣東省重要的旅遊資源,一條古驛道,既是嶺南與中原在人員、信息、物資、文化等方面交流的通道,也是五嶺以南、百越之地進一步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見證,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驛道遊使老廣們避開人山人海的打卡式省外觀光遊覽,改為溫馨、輕鬆、愉快的家庭遊、家鄉遊,將休閒娛樂與知識性、趣味性、體育健身相結合,是一種新的旅遊模式。
在江門市臺山梅家大院—海口埠,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銀信博物館吸引了大批家庭遊客,一家老小在遊覽鄉村和古埠的同時,加深了對華僑文化歷史的認識,增強了文化自信和自豪。在韶關南雄市,珠璣古巷和梅關古道在給遊客帶來古村落文化和優美風光體驗的同時,也使得年輕的一代對客家文化、南遷文化、對南粵先民篳路藍縷、開荒拓土的艱辛與奉獻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雲浮市鬱南南江古水道沿線的蘭寨村,通過對古屋進行修繕改造成農耕典當館、十德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王憲榮水墨藝術館等,吸引來自珠三角和廣西的家庭自助遊遊客,孩子們體驗農耕文化,增進對古驛道文化的理解,既豐富了生活,又豐富了知識。「三師」專業志願者委員會精心挑選了11款、共8000多件「南粵古驛道文化創意」優秀產品,在南粵古驛道精華段的遊客服務中心、博物館、展覽館等近60個售賣點進行寄售義賣,也引起了遊客的廣泛關注和喜愛,僅和平縣就銷售了文創產品250多件。南粵古驛道鑰匙扣、隨身鏡、環保袋等3款文創產品,更是成為熱門中的熱門。
南粵古驛道:一條傳播健康和文明的大道
南粵古驛道帶動各類文化體育和紅色旅遊活動蓬勃開展,帶來了健康文明和新風尚。古驛道活動倡導和宣傳綠色環保文明的理念,旅遊者以步行遊徑提供親近南粵大地自然風光體驗,在遊覽古驛道時,也充分享受到健身的快樂,充分觸摸到當地優秀的傳統文化,提升了對家鄉對祖國的自豪感 。
國慶期間,省足協、省體彩中心、省社體中心、省戶外運動協會在「世界記憶名錄僑批紀念地」西堤公園舉辦2018廣東省「僑批杯」青少年足球對抗賽汕頭城市賽,來自汕頭、澄海、潮陽、潮州的八支足球隊在西堤公園一展風採,讓遊客感受活動帶來的古今連結、旅遊和文體相融的獨特魅力。樟林古港名人街少年兒童繪畫藝術牆在國慶節對外開放,500多名來自全省各地的小畫家用自己手中的畫筆,把他們對古驛道的建築、植物、生物、山水、人文、非遺等各方面的純真感受,繪成一幅幅童真之作,以兒童純真視角展現古驛道之美。
江門臺山梅家大院-海口埠段沿線景區舉辦了九人排球賽、迷你健身跑等活動,吸引了諸多遊客前來觀看。韶關市乳源縣大橋鎮觀瀾書院小廣場舉行中國體育•2018南粵古驛道廣場舞展示活動,吸引了全市28支廣場舞精英隊近500名廣場愛好者參加。廣州從化錢崗古道舉辦了廣東省定向大賽暨青少年錦標賽、「景觀系列」梁鐮芝個人油畫作品展、「驛道藝道」親子寫生活動(錢崗古村)。佛山南海西樵鎮舉辦「古驛道黃飛鴻杯」龍獅賽,中山、佛山三水舉辦五人龍舟賽,珠海岐澳古道沿線的會同村舉辦了第四屆會同藝術節,中山市岐澳古道五桂山段國慶第一天就有700多名徒步愛好者前來徒步健身。
南粵古驛道:一條經濟發展的大道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在唐代正是梅關古道的開鑿,使楊貴妃品嘗嶺南荔枝成為可能,更是推動了嶺南與中原大地的進一步融合,成為嶺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通道。古驛道大多處於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經過修復保護和活化利用之後的古驛道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成為「」「輸血」和「造血」並舉的大通道,推動了沿線村民收入增長,為鄉村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鮮血液。如今,依託南粵古驛道舉辦的各項特色文化體育旅遊活動,如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定向大賽、古驛道騎行賽、古驛道紅色徒步之旅、「驛道遊學」文化創意大賽等,為古驛道和古村落帶來了新的動能。古驛道是線性分布的、全開放的,沒有門票收入,但古驛道旅遊帶來了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促進了旅遊經濟和鄉村振興。
清遠市陽山縣陽城鎮的省級貧困村水口村地處秦漢古道,駐村扶貧幹部根據當地的資源,結合古驛道的修復保護和活化利用工作,積極推動古驛道旅遊,幫助當地發展經濟。推動和幫助村民利用現有民房成立了水口秦漢古道接待中心,並售賣農產品,每月銷售額近10萬元,其中80%的農產品是收購的,帶動了其他村民增收。當地的蘿蔔質量好,2017年組織策劃了「水口秦漢古道徒步暨水口蘿蔔美食節」,進一步打響了水口蘿蔔的名氣,全年到秦漢古道徒步遊覽的人數超過6000人。隨著人流的增長,今年成立了水口秦漢古道博物館,該館以打造陽山工藝品技藝交流挖掘和展示平臺、農產品信息交流和銷售平臺、鄉村創業孵化器、遊客的休閒驛站為主要目的,目前聘請了3名貧困戶就業。國慶前夕,該村還有一家民宿(水口驛鋪)和美食店(水口麥羹館)開業,美食店每天麥羹湯粉和農產品銷售達五千多元。
清遠連州茶鹽古道精華段吸引遊客近7000人次,為當地村民帶來旅遊收入達35萬元,遊客對當地的腊味、牛肉乾、蜂蜜、菜乾等特色農產品尤其青睞。茶鹽古道精華段上的西岸鎮東村吸引遊客3500人次,村民增加收入18萬元,東陂鎮的前江鋪村遊客3000人次,村民增加收入15萬元,豐陽鎮的豐陽古村接待遊客達3000人次,帶來旅遊收入近15萬元。潮州饒平西片古驛道和麒麟嶺古驛道沿線的農家樂生意十分火爆,周圍6家農家餐廳共接待遊客6000人,營業額近30多萬元,銷售當地農產品共3萬元,接待遊客和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長30%。
河源市和平粵贛古道附近的民宿農家樂項目——熱水漁村國慶節期間21個客房入住率達9成,每天訂座近40圍,6天收入達10萬多元,同比增長50%。東源縣驛道沿線的梨花屋舍等精品民宿國慶前一個月就被預定滿了。韶關南雄驛道串聯起來的景點聰輩綠道、大雄禪寺、珠璣古巷、靈潭驛站、梅關古道成為今年南雄旅遊的主力。雲浮市鬱南縣以南江古水道和蘭寨等古驛道資源為媒介,成功引進廣東廣域集團投資18億元建設南江傳統文化旅遊特色小鎮項目。江門臺山梅家大院—海口埠5號當天就有33個旅行團組前往參觀遊覽。珠海岐澳古道沿線的會同村、梅溪牌坊、古元故居、情侶路等吸引了40多個旅行團近3000人。
南粵古驛道:傳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陣地
國慶期間藉助古道旁的先烈故居體驗紅色旅遊、加深年輕一代的愛國主義精神成為家庭旅遊的必修課。東源縣阮嘯仙故居每天都有兩百多名遊客參觀,大部分都是家庭遊客。汕尾海豐縣梅隴鎮在中國軍事文學先驅者丘東平故裡舉辦了一場以「謁東平故居、走古驛道」為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來自深圳市福順公益基金會黨支部、深圳市領航自駕遊協會黨支部的嘉賓和本縣戶外活動團隊等共200多人參加。汕頭市推出的惠民紅色旅遊線路:大浦會館—大南山潮南區紅場鎮—大南山革命遺址—蓮花峰風景區,吸引了近千人報名。梅州大埔三河壩戰役紀念園每天接待遊客近萬人。韶關珠璣古巷和梅關古道舉辦了「唱紅歌•頌黨恩」、採茶戲等文藝表演。
(通訊員:粵旅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