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機用穴播播種施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16:22:01
專利名稱:播種機用穴播播種施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器械,具體涉及一種播種機用播種施肥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播種機的播種施肥裝置工作時屬於連續轉動工作,既浪費動力,又增加了設備的的磨損。使用這種裝置施肥既浪費肥料,也不利於最大限度地利用肥效,不利於作物的生長,還會增加農戶的投入。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節省動力、可以降低設備的的磨損、節省肥料、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利用肥效、有利於作物的生長、可以減少農戶投入的播種機用穴播播種施肥
>J-U ρ α裝直。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它包括種肥箱和傳動輪,種肥箱的底部安裝有排種施肥器,排種施肥器由殼體、排種施肥輪和棘輪構成,殼體上部的種肥進口與種肥箱下部的種肥出口相連通,殼體下部的種肥出口上連接有排種施肥管,排種施肥輪位於殼體內、棘輪位於殼體外,排種施肥輪和棘輪同軸相連轉動安裝在殼體上,傳動輪與棘輪之間設有頂杆,頂杆的一端鉸接在傳動輪偏離軸心的位置、另一端與棘輪相配合,頂杆在傳動輪轉動時可以周期性在頂動排種施肥器的棘輪單向轉動實現排種施肥。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是:使用它節省動力,可以降低設備的的磨損,更節省肥料,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利用肥效,有利於作物的生長,可以減少農戶投入。它安裝在播種機上與播種機聯動,可用於穴播施肥,也可用於穴播種子。它結構簡單,經濟實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局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它包括種肥箱I和傳動輪2,種肥箱I的底部安裝有排種施肥器3,排種施肥器3由殼體31、排種施肥輪32和棘輪33構成,殼體31上部的種肥進口與種肥箱I下部的種肥出口相連通,殼體31下部的種肥出口上連接有排種施肥管4,排種施肥輪32位於殼體31內、棘輪33位於殼體31外,排種施肥輪32和棘輪33同軸相連轉動安裝在殼體31上,傳動輪2與棘輪33之間設有頂杆5,頂杆5的一端鉸接在傳動輪2偏離軸心的位置、另一端與棘輪33相配合,頂杆5在傳動輪2轉動時可以周期性在頂動排種施肥器的棘輪33單向轉動實現排種施肥。傳動輪2通過鏈條或齒輪傳動 機構與播種機傳動機構或行走機構相連,實現自動排種施肥。排種施肥器3殼體31上設有與頂杆5的擺動相配合併具有套在頂杆5上的條孔的限位架34。排種施肥器3上設有滑輪35,滑輪35位於頂杆下方、轉動安裝在殼體31上。頂杆5隨傳動輪2往復擺動時滑動滾壓在滑輪35上可以減小磨擦,降低動力消耗。
權利要求1.播種機用穴播播種施肥裝置,它包括種肥箱(I)和傳動輪(2),其特徵在於:種肥箱(O的底部安裝有排種施肥器(3),排種施肥器(3)由殼體(31)、排種施肥輪(32)和棘輪(33)構成,殼體(31)上部的種肥進口與種肥箱(I)下部的種肥出口相連通,殼體(31)下部的種肥出口上連接有排種施肥管(4 ),排種施肥輪(32 )位於殼體(31)內、棘輪(33 )位於殼體(31)外,排種施肥輪(32)和棘輪(33)同軸相連轉動安裝在殼體(31)上,傳動輪(2)與棘輪(33 )之間設有頂杆(5 ),頂杆(5 )的一端鉸接在傳動輪(2 )偏離軸心的位置、另一端與棘輪(33)相配合,頂杆(5)在傳動輪(2)轉動時可以周期性在頂動排種施肥器的棘輪(33)單向轉動實現排種施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播種機用穴播播種施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輪(2)通過鏈條或齒輪傳動機構與播種機傳動機構或行走機構相連,實現自動排種施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播種機用穴播播種施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排種施肥器(3)殼體(31)上設有與頂杆(5)的擺動相配合併具有套在頂杆(5)上的條孔的限位架(34)。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播種機用穴播播種施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排種施肥器(3)上設有滑輪(35),滑輪(35)位於頂杆下方、轉動安裝在殼體(31)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播種機用穴播播種施肥裝置,它包括種肥箱(1)和傳動輪(2),種肥箱(1)的底部安裝有排種施肥器(3),排種施肥器(3)由殼體(31)、排種施肥輪(32)和棘輪(33)構成,排種施肥輪(32)和棘輪(33)同軸相連轉動安裝在殼體(31)上,傳動輪(2)與棘輪(33)之間設有頂杆(5),頂杆(5)的一端鉸接在傳動輪(2)偏離軸心的位置、另一端與棘輪(33)相配合。使用它節省動力,可以降低設備的的磨損,更節省肥料,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利用肥效,有利於作物的生長,可以減少農戶投入。它安裝在播種機上與播種機聯動,可用於穴播施肥,也可用於穴播種子。它結構簡單,經濟實用。
文檔編號A01C7/18GK202931770SQ20122066459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6日
發明者林玉海, 俞海生, 宋喜才 申請人:林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