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新路徑(李學文新農人李大公子)
2023-06-24 13:43:59 2
現代快報訊在江蘇首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臺青李學文創立了一家城市農業品牌綜合運營企業。2013 年初,李學文來到江蘇無錫創業,近十年過去了,他的城市農業夢已經逐步成為現實。
△李學文和他的屋頂農場
尋找夢想,臺青來無錫做 " 新農人 "
" 首個的背後不僅是臺灣農業品牌、農業理念融入大陸的過程,也是我作為臺青融入大陸的過程。" 李學文向現代快報記者說。
李學文即將踏入回大陸發展農業事業的第十年。為什麼會選擇無錫作為事業啟航的第一站?李學文告訴記者:" 臺灣農民創業園是江蘇首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我們在打造、銷售產品的過程中既可以依託無錫完善的物聯網技術,還能藉助太湖城市群的產業賦能。"
在農業發展上,李學文一直有種超前的意識。" 我認為農業只有加上了文化的內涵,才算是插上了翅膀。" 李學文表示,為了給傳統農業賦能,他將創意農業、精緻農業理念下誕生的城市農業、社區農場的運營模式引入無錫,成為無錫地區新型農業發展的示範企業。
他對記者表示,創業近十年,在這座不大不小、處處溫情的 " 錫望 " 之城,自己享受到了眾多惠臺政策的紅利,無錫這座城市不斷地為臺胞創業者輸送養分,臺灣農民創業園也為李學文的創業提供了一處十分契合的安身之所,同時李學文的城市農業也成為臺灣農民創業園亮點特色板塊。
寓農於教,在大陸播撒城市農業夢種子
隨著城市農業生態越做越好,李學文將自然教育、自媒體農業教育、創新農業、農創 文旅項目納入發展版圖,在每一次和孩子們、網友們的交流中,李學文將城市農業夢播撒給更廣闊的人群,同時推動城市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 隨著城市邊界擴大,下一代人正在遠離農業,以至於勤勞、節儉、敬畏自然等品質,也需要在一次次課堂或生活中被重新提及。" 李學文說。
△李學文在校園農場給孩子們普及自然知識
帶著學生走近自然,直觀了解植物知識、體驗育苗養護、品味蔬菜味道,李學文將校園農場定義為一種新型教育形態,通過實踐培養下一代對農業生產生活的認知,是他實現農業理想的新舞臺。
" 我的生活是非常豐富多彩的,我還有自己的自媒體帳號。" 李學文告訴記者,他的網名叫 " 李大公子 ",除了校園農場實踐,自媒體也成為李學文農業教育的陣地。
藉由自媒體,他收穫了更多樣的受眾," 在現今,鋼筋水泥鑄成的城市空間中,重新建立人與土地、人與食物、人與社會的關係。推廣城市農業,就是為了找回失去的自然。" 通過視頻、圖片和文字,李學文傳遞了對城市農業更深刻的理解。
如何融入大陸生活?通過運動結交新朋友
來到大陸短短數年,李學文便在事業和生活上都找到了歸屬感,自稱 " 新無錫人 " 的他也向記者透露了自己快速融入當地生活的秘訣," 我認為運動是在陸臺青融入大陸生活的突破口,通過運動不僅可以交很多當地朋友,也能排解工作生活壓力。"
李學文手機裡的諸多微信群就是印證,不論是對運動還是對音樂感興趣,這些在錫臺青們總能在這些群裡找到適合自己的融入方式。如今,已經融入大陸生活的李學文,將生活的重心放在了搭建兩岸溝通橋梁、服務在陸臺青的事務當中。
" 其實我是第一批提出在無錫建立臺青會的,屬於無錫臺青會的元老了。" 作為無錫市臺協會臺青會副會長的李學文說,幫助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成功,臺青們會和在臺灣尋找創業機會的朋友分享,無疑會帶動更多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
△參與公益活動是李學文的日常
除了服務在陸臺青,李學文所在的無錫臺青會還承擔了很多社會責任和公益項目," 在武漢疫情期間和河南水災發生的時候,我們都通過各種方式盡全力幫助同胞,同時我們的企業、校園和社區農場項目,讓更多人關注到兒童健康成長和老年人健康生活。"
採訪結束時,李學文對現代快報記者表示,他期望有越來越多的的臺灣年輕人在大陸創業有成。
現代快報 見習記者 馮茜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