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歷史上三教合一是什麼時候,是哪三教

2023-06-24 17:16:34

  三國志裡的第一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的,現在也是一樣,分開久了就想著在一起,在一起久了就想著分開。歷史上三教曾各自開花散葉著,卻又到最後三教合一了。本期宗教文化將為你介紹三教合一是什麼時候。

  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面臨危機;隋唐時期,儒學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張,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發展;宋代,逐漸確立了一個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新儒學系統,即理學。

  代表人物:北宋—程顥、程頤;南宋—朱熹、陸九淵;明朝—王守仁(王陽明)

  主要內容:
  程朱理學:「理」是世界萬物的本源;「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觸萬事萬物才能明「理」)

  陸王心學:陸九淵認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學說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慾、回復良知就能成為聖賢。

  歷史作用:
  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繫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

  積極——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從統合的角度看,「三教合一」的含義無疑要比「三教」更進一步。關鍵在於對「合一」的理解。如果將「合一」視作儒、道、佛三家的內在義理上,特別是在道德標準取向上走向融合的一種趨勢,當然可以,但此至少在明代之前是稱為「三教合流」或「三教歸一」的。其實一般的學術著作中在說三教合一時,也就是這個意思。

  或許正是對三教合一之稱在理解上的模糊,古人極少用三教合一這個詞,至少是明代以前基本上沒有人使用過此詞。作者曾請友人復旦大學吳松弟教授通過電腦光碟檢索,三教合一之稱在整個《四庫全書》中只出現過八次,且全都是在元代以後。也就是說,在明代之前,只有三教的概念,而根本沒有三教合一概念的流行。或者說,明代以前的人們,尚未認識到三教在外在形態上有合一的可能性。當然,明代人所說的「合一」,仍可分二個層次。

  其一依然是以往「三教歸一」、「三教一家」的那層意思,即主要指三家在道德價值觀念上的一致性。如顧憲成在《明故禮部儀制司主事欽降南陽府鄧州判官文石張君墓志銘》中云:「東溟管公倡道東南,標三教合一之宗。君相與質難數百言,管公心屈」。不過,從明代一位監察御史陸隴其所云,「今人言三教合一,豈非朱子之所嘆然。又有謂三教不可合而各有其妙,不妨並存者,則又是以不合為合,尤巧於包羅和會者也」。陸氏所謂三教的兩種合一,其區別正是表現於外在形態上,即當時人們確有主張將三教混為一體。

  三教合一概念在明代的提出,必定是當時的社會中已經有了合三教為一教的某種實際形態存在,哪怕是一種模糊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社會上確存在三教形態上的共一。如到了明代,三教共同崇拜的神只日益流行,其中最盛的是關帝信仰,約成書於明中期的《三界伏魔關聖帝君忠孝忠義真經》稱關羽君臨三界,「掌儒釋道教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再如晚明的林兆恩甚至創立以儒為主體的三教合一的宗教「三一教」,宣稱要通過「煉心」、「崇禮」、「救濟」等手段,「以三教歸儒之說,三綱復古之旨,而思易天下後世」,甚至「立廟塑三教之像:釋迦居中,老子居左,以吾夫子為儒童菩薩塑西像,而處其末座。縉紳名家亦安然信之奉之」。實行了三教在信仰崇拜體系上的合一。從而使三教合一概念的內涵有了質的飛躍。

  林兆恩的「三一教」,是以公開標榜三教合為一教作宗旨的,其它一些民間宗教裡也有以此為旗幟的,此可見諸於那些民間宗教的經典「寶卷」。如《銷釋悟性還源寶卷·留三教經品》云:「自今慈悲來找你,才留還源三教經」;《開心結果寶卷》中有《三教菩薩品》;《混元紅陽臨凡飄高經》亦有《取三教聖人品》等。此表明明清二代有更多無名有實的三教合一宗教組織,即是上述那些活躍在當時的五花八門民間宗教。對此明末清初時的顏習齋看得很清楚,他說:「大凡邪教人都說『三教歸一』或『萬法歸一』」。在這些民間宗教所奉行的寶卷裡,三教之間的原有差別變得模糊甚至消失了,正如安娜·塞德爾所說,「這些佛──道經文起源於社會金字塔底層的世俗圈子中,在那裡,兩個宗教在教義上的區別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

  事實確是這樣,如羅教創始人羅清在其《五部六冊》中的《破邪顯證鑰匙卷·破不論在家出家闢支佛品第一》裡就進一步說明:「一僧一道一儒緣,同入心空及第禪。似水流源滄溟瀇,日月星辰共一天。本來大道原無二,奈緣偏執別談玄。了心更許何誰論,三教原來總一般」。酒井忠夫先生曾對《五部六冊》引文進行考證,發現其中不僅有《金剛經》、《華嚴經》、《法華經》等佛經,還有《道德經》、《悟真篇》等道教典籍和儒家的《大學》、《中庸》等,說明這些所謂寶卷完全是三教合一的。

  大體上說,這些寶卷「全是邪教名目而假充如來佛經以欺人者」,也就是說民間宗教如果在崇拜形式上還往往顯示著佛教色彩的話,但其所主張的現世人們行為準則,卻是儒家的忠孝仁義等倫理,如其中《銷釋孟姜忠烈貞節賢良寶卷》、《二十四孝報娘恩》、《節義寶卷》等等。

你可能也喜歡:


民族服飾:維吾爾族服飾圖片
民族服飾欣賞:赫哲族服飾圖片
【城市文化】北京歷史文化知識大全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同类文章
中國佛教四大名剎:信徒們的聖地

中國佛教四大名剎:信徒們的聖地

  世界上宗教文化五彩繽紛,並不是哪一個宗教獲得了大家的全部信仰,總是有文化衝擊才有進步和融合的,而佛教雖然不是我國的本土宗教,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傳入我國,歷經千年時間也是有非常多的信眾的,你知道佛教四大名剎是哪些嗎?本期佛教文化為你解析。  佛教寺院是指安置佛像、經卷,且供僧眾居住以便修行、弘法的場
得道升仙之地:道教四大名山

得道升仙之地:道教四大名山

  在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大家都知道佛教是興起印度,基督教是在歐洲,伊斯蘭教在中東,而我國也是有我們的本土宗教的,那就是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自然是有非常多的文化底蘊,也有非常廣泛的信眾,你知道道教的四大名山是哪些嗎?本期道教文化為你解析。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
佛家聖地:中國五大佛教名山

佛家聖地:中國五大佛教名山

  在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派別,所信仰的教義也是不同的,而在我國的佛教是非常壯盛的,傳入我國也是歷史久遠了,得到了民間的廣泛信仰,我國也有佛教的五大名山,你知道五大名山分別是哪些嗎?本期佛教文化為你解析。  中國佛教五大名山為: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雪竇山。  中國佛教
基督教文化:耶穌誕生日是哪一天?

基督教文化:耶穌誕生日是哪一天?

  大家都知道耶穌,他是聖經裡的神話人物,傳說是神的兒子。在人間宣傳天國的福音,後來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三天復活。顯現在世人面前,四十天後回歸天國,坐在於神的身邊,那麼對於基督教文化耶穌誕生日是哪一天?你知道嗎?  關於耶穌出生的年份,聖經指出,耶穌的表兄施浸者約翰是在羅馬皇帝提比留·凱撒在位第1
摩尼教的特點是什麼

摩尼教的特點是什麼

  提起摩尼教可能有些人不太清楚,可要是說起明教卻是非常了解的,金庸小說筆下的明教就是摩尼教,中原地區的摩尼教便被稱為中原明教。那麼你知道摩尼教的特點是什麼嗎?接下來跟小編去摩尼教文化了解一下吧。  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三世紀在巴比倫興起的世界性宗教。由於希臘文《科隆摩尼古卷》(Col
婆羅門教的特點,你知多少

婆羅門教的特點,你知多少

  婆羅門教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吠陀教為經典起源起來的。婆羅門教由於佛教以及其它宗教的發展開始導致變差,不同的宗教都有著自己的一些理念與特點。本期小編就帶你去婆羅門教文化了解婆羅門教的特點。  靈魂不滅論:婆羅門教認為,人以及一切有生命者皆有靈魂。一般來說,這是宗教觀念的基礎之一,因為宗教的超越是以超
婆羅門教是怎樣形成的?

婆羅門教是怎樣形成的?

  婆羅門教是印度的一種古老宗教,婆羅門教也有著古老的歷史,起源於公元兩千年前的吠陀教,如今的印度教就是婆羅門教開展出來的,印度教也被稱為「新婆羅門教」。那麼你知道婆羅門教是怎樣形成的嗎?本期小編就帶你去婆羅門教文化了解。  公元前10世紀中葉,雅利安人又從印度河上遊向東推進至朱木那河、恆河流域,史
東巴教法器分別有哪些

東巴教法器分別有哪些

  東巴教起源於最初的巫教,具有最初巫教和宗教的特點。東巴教在中國被納西族所信仰,東巴教認為自己可以與神打交道,能夠與鬼交談,如今的納西族也是在信奉東巴教。本期小編就帶你去東巴教文化了解東巴教法器。  東巴教在祭祀活動中使用的東巴法器約有三十種,如祭壇用具、法儀、神龕、卡卦、五佛冠、法帽、法杖、展啷
簡述薩滿教舞蹈及其特徵

簡述薩滿教舞蹈及其特徵

  舞蹈是一個讓人看起來覺得賞心悅目的東西,無論你有多麼不開心的情緒,看到優美的舞蹈你總能平靜下來自己的心。有些宗教也有著自己的獨特舞蹈,都代表著自己宗教的特色。本期小編就帶你去薩滿教文化了解薩滿教舞蹈及其特徵。  薩滿教舞蹈,在阿爾泰諸民族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舞蹈是薩滿教祭禮中的主要內容,通過舞蹈的
簡述薩滿教教義與理念

簡述薩滿教教義與理念

  薩滿教是一個分布於亞洲北方的宗教,流傳在中國東北以及邊疆地區。薩滿教被認為可以有強大的意念,可操控許多讓人們感到驚訝的能力,也被稱為巫師,翻譯過來就是薩滿。本期小編帶你去薩滿教文化了解薩滿教教義與理念。  薩滿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信仰活動。流傳於中國東北到西北邊疆地區操阿爾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