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電影重拍(電視劇西遊記能否重拍)
2023-06-23 20:44:05 1
#新遊記官宣#
綜藝真人秀《新遊記》官宣。
《新遊記》打了個擦邊球;消息一出,讓一部分網友誤為「抄襲」韓國綜藝節目《新西遊記》,一部分網友誤以為要重拍《西遊記》。
不論何種誤會,這節目明明白白蹭了《西遊記》的漆。
這裡又挑起了話題:
那麼《西遊記》可否重拍呢?
隨著時間推移、時代變遷,經典名著《西遊記》是可以再重拍的,沒什麼不可以的。
新西遊記要重拍,就要完全忘掉老西遊記,不能把它作為比較對象玩什麼超越。
新西遊記重拍得換道超車,而不是彎道超車。
要獨闢蹊徑,在創新上下功夫。
新西遊記要把握住「新」字,搞清楚什麼是新?怎麼新?
要把現代科技巧妙地運用足了,把特效做好;然後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加入更多情感渲染,豐富人物表演;可以對一些配角進行深加工,但不能嚴重脫離原著精神。
更不可以戲說和戲謔調侃。
對妖怪的刻畫可更加突出魔幻色彩,使其人妖兩兼,利用妖怪加大對人性的揭露。
同時也要忘掉六小齡童,馬德華,遲重瑞等所謂的經典造型。
經典是創造出來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經典;央視版唐僧師徒四人並非不可逾越的經典,要勇於幹翻固有印象,塑造新的經典。
如馬克思就如何快速學好外語支招:要學外語就要完全忘掉本族語。
有珠玉在前,重拍《西遊記》雖然難度很大,但有了現代科技支撐,和已經成熟的影視製作團隊和技術,超越當年以人工為主,特效落後簡陋的「草臺班子」,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另外要捨得投入,在用人和拍攝技術上、後期製作上要捨得下血本,要把錢都花到刀刃上。
不要求快求長,要細工精雕;要有從此霸屏20年,成為暑期必播劇的高度和魄力。
就算在認可度,受歡迎程度上與央視版並駕齊驅,也算是成功了。
央視老版《西遊記》之所以至今為人們所喜愛,皆因它是第一次。
許多人是第一次看長版真人神話電視劇,而且是根據家喻戶曉的古典名著所改編。
在那個電視機尚未完全普及的年代,大家扎堆看黑白電視,那是最高級的娛樂方式。
如同一堆人搶著吃一鍋飯,分外香,氛圍感十足。
長期乾涸而缺少娛樂的精神世界獲得極大的滿足,那印象能不深嗎?
放現在是不可能有那種饑渴至極而突然被滿足的愉悅感的。
不光是電視劇記得清楚,就連一句廣告詞,一段高廣告片都反覆咀嚼背誦。
貧乏之下,記憶更真,餓急之下,吃啥都香,其味其香更易紮根記憶,沉浸內心。
那時電視節目比較單一,沒現在這麼豐富,也沒有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這樣的娛樂載體;全國各臺都在播放《西遊記》,沒有啥比這更好看的。
往往是看了這個臺又看那個臺。
一部《西遊記》看N遍,滾瓜爛熟,哪個能有這般走心、嵌入心底的?
當然,央版《西遊記》情節嚴格忠於原著,人物造型個個無限接近原著描寫,符合大眾預期,老少鹹宜。
當時因條件所限,所呈現出來的特效今天看來很擰巴很小兒科,但是這版電視劇拍攝周期很長,拍得能認真,誠意十足;演員挑選講究,個個表演出色出彩;就算是打醬油的燒火童子,今天看來都是演技派。
還有它的臺詞,句句精彩,幾無廢話。
尤其讓經典永流傳的,是那些貫穿全劇的優美音樂旋律。
許鏡清老師譜寫的片頭曲《雲宮迅音》,十分動聽,幾十年了仍很上頭;只要那「丟丟丟」的電音一響,瞌睡全無,精神抖擻;此乃真正的人間神曲,這恐怕真是後無超越者了。
與《雲宮迅音》並駕齊驅的就是《豬八戒背媳婦》。
《豬八戒背媳婦》與《雲宮迅音》的雄渾激越截然不同,它詼諧歡快,風趣逗人,至今聽來讓人忍俊不禁。
現在不少普通人婚禮現場都以這首曲子來活躍氣氛,此曲真正做到了流芳後世,融入尋常百姓家。
還有《敢問路在何方》《五百年滄海桑田》《大聖歌》《快樂花果》《大鬧蟠桃會》《女兒情》《天竺少女》《風雨行路難》《相見時難別亦難》《逍遙自在孫大聖》等等膾炙人口的歌曲,都是傳唱幾十年而不衰的經典。
央視老版《西遊記》是一道碑,其經典之內涵不僅僅限於以上內容。
它承載的是那個時代的記憶和情懷,是無法替代和複製的,也是無法重來的。
所以現在若要拍西遊記,一定要在「新」上求突破。
千萬別拍成張紀中版那樣的《西遊記》,悟空尖嘴猴腮,八戒青面獠牙,妖怪鬼面噁心,劇情支離破碎,演員輕浮誇張,特效虛張聲勢,幾乎一無是處,怪不得播出後再也沒了蹤影。
擺脫央視版《西遊記》的影子是很難的,但是你想重拍,想拍成功,就得有創新和翻山越嶺的勇氣。
比如動畫片《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古典神話IP創新創作的成功之作。
兩屆奧運會我們都獲得了創新創意的勝利,那麼,再創新創意出一版新的、好看的、經典的《西遊記》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