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浮分離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23:23:56 2
專利名稱:上浮分離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上浮分離機技術領域[0001]本發明涉及汙水處理的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分散均勻給料,將上浮的物料快速分離的上浮分離機。
背景技術:
[0002]離心分離與沉降分離皆是利用混合液密度差來分離料液的。離心分離的力為離心力,沉降分離的力為重力。離心操作時是將待分離的料液置於離心機中,藉助於離心機的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使料液中的固體與液體,或兩種密度不同,且不相混溶的液體,產生大小不同的離心力,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沉降分離法沉降分離法係指固體物與液體介質密度相差懸殊,固體物靠自身重量自然下沉,用虹吸法吸取上層澄清液,使固體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0003]沉降分離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實際沉降過程中,顆粒含量較大,周圍顆粒的存在和運動將改變原來單個顆粒的沉降,使顆粒的沉降速度較自由沉降時小。例如,由於大量顆粒下降,將轉換下方流體並使之上升,從而使沉降速度減小。顆粒含量越大,這種影響越大,達到一定沉降要求所需的沉降時間越長。對於同種顆粒,球形顆粒的沉降速度要大於非球形顆粒的沉降速度。其他條件相同時、粒徑越大,沉降速度越大,越容易分離。如果顆粒大小不一,大顆粒將對小顆粒產生撞擊,其結果是大顆粒的沉降速度減小,而對沉降起控制作用的小顆粒的沉降速度加快,甚至因撞擊導致顆粒聚集而進一步加快沉降。流體與顆粒的密度差越大,沉降速度越大;流體黏度越大,沉降速度越小。流體的流動會對顆粒的沉降產生幹擾,為了減少幹擾,進行沉降時要儘可能控制流體流動處於穩定的低速。因此,工業上的重力沉降設備,通常尺寸很大,其目的之一就是降低流速,消除流動幹擾。器壁對沉降的幹擾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摩擦乾擾,使顆粒的沉降速度下降;二是吸附幹擾,使顆粒的沉降距離縮短。因此,器壁的影響是雙重的。[0004]在煉油和化工領域,存在有大量不混溶體系的混合、反應和分離問題。例如,石油烴與水、石油烴與鹼性水溶液以及石油烴與酸性水溶液等。由於是不混溶體系,這些體系要實現充分化學反應,往往要進行擴散,為了強化擴散,通常的步驟是加強混合強度,實現非連續相的微粒分散,但是,這種強化擴散給該體系在反應後的產物分離帶來困難。目前,現有技術中所使用的重力沉降分離設備在處理上述混合體系的分離中為了達到分離要求,往往採用增大分離罐的容積以增加靠重力沉降分離的時間的方案。但是,這種方案使設備的體積和佔地面積增大,這些會受到設備投資和場地的限制。由此,出現了在分離罐中加設產生電場的裝置,在分離罐的分離空間內增加高壓電場,使極性物聚結,以加速重力沉降。這種技術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多數情況下反應物仍然不能被較徹底地分離開,另外,電極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就需要進行維修,從而降低了設備的生產效率,如果不能及時維修,極性物會引起電場強度大幅度降低,使分離效率降低。另外,現有的分離罐只有一個分離相出口, 如果其發生故障,整個分離罐將不能再使用而需要進行維修,這樣的分離罐結構在實際應用中會不方便。發明內容[0005]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分散均勻給料,將上浮的物料快速分離的上浮分離機。[0006]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0007]本發明的上浮分離機,包括殼體,構成上浮分離機的外部結構,分為上殼體和下殼體兩部分,上、下殼體分別為正置和倒置的圓錐形結構,且上殼體和下殼體在各自對應的圓錐形結構的底面位置相互對應固定,形成內部空間;混合凝集槽,設置在上殼體的上部開口處,容納由殼體內浮出的汙物,浮上物排出裝置與混合凝集槽相連通,將分離出的浮上物排出;內部分離板,設置在上述下殼體的內部,形成與下殼體角度相同的倒置的圓錐形結構,內部分離板的圓錐壁與下殼體內壁之間留有距離,在內部分離板的圓錐形結構下端沿豎直方向設置沉澱物排出裝置;入料裝置,設置在下殼體的下部,並封閉包圍下殼體的下部出口,入料裝置的內部空間與內部分離板和下殼體內壁之間形成的空間相連通,入料裝置上設置入料口和掃除口 ;淨水排出裝置,將分離出的淨水排出到殼體外部,包括淨水入管和淨水出管,其中淨水入管穿過上殼體且其管口插入到對應於下殼體內部空間的位置;支柱, 設置在上述殼體的底部,多個支柱分別與殼體相互固定連接,保持殼體的直立和平衡。[0008]本發明還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方案[0009]所述的淨水排出裝置中還包括水位調整裝置。[0010]所述的內部淨水出管沿水平方向穿出上殼體的上端。[0011]所述的混合凝集槽的底面設置為斜面,浮上物排出裝置對應設置在混合凝集槽中底面更低一側的側壁上。[0012]所述的支柱和殼體之間設置支柱加強結構,每根支柱上對應固定兩根支柱加強結構,在支柱、支柱加強結構和殼體之間形成三角形的受力支撐結構。[0013]在混合凝集槽上設置絮凝劑添加裝置。[0014]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0015]本發明的上浮分離機中,殼體由正置圓錐形結構的上殼體和倒置圓錐形結構的下殼體構成,在下殼體內部設置內部分離板,在下殼體和內部分離板之間留有距離,上述圓錐形的斜面結構有利於物料急速上浮,從理念上改變了傳統的上浮速度,從而使物料和水得到快速分離;而通過下殼體下端設置的入料裝置向殼體內部給料,汙水沿內部分離板的圓錐外壁均勻上浮,減少了給料壓力,把傳統的集中給料變為分散均勻給料。本發明的上浮分離機實際分離輕物質的濃度可達55%以上,還具有佔地面積小,投資少、節電,運行費低,現場安裝方便,免維護等優點。本發明的上浮分離機中的上、下殼體都採用採用不鏽鋼材料, 具有耐酸、耐鹼、防腐等特點。本發明能夠廣泛應用於各種油水分離、汙水放流分離、生物、 藥劑分離、化工分離、製紙汙水分離、食品廠汙水分離等領域中。
[0016]圖I是本發明的上浮分離機的結構示意圖;[0017]圖2是本發明的上浮分離機內部結構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參照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0019]圖I是本發明的上浮分離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上浮分離機內部結構的分解圖。[0020]如圖I、圖2所示,本發明的上浮分離機,包括殼體,構成上浮分離機的外部結構, 分為上殼體和下殼體兩部分,上、下殼體分別為正置和倒置的圓錐形結構,且上殼體Ia和下殼體Ib在各自對應的圓錐形結構的底面位置相互對應固定,形成內部空間;混合凝集槽 2,設置在上殼體的上部開口處,容納由殼體內浮出的汙物,浮上物排出裝置3與混合凝集槽相連通,將分離出的浮上物排出;內部分離板4,設置在上述下殼體的內部,形成與下殼體角度相同的倒置的圓錐形結構,內部分離板的圓錐壁與下殼體內壁之間留有距離,在內部分離板的圓錐形結構下端沿豎直方向設置沉澱物排出裝置5 ;入料裝置11,設置在下殼體的下部,並封閉包圍下殼體的下部出口,入料裝置的內部空間與內部分離板和下殼體內壁之間形成的空間相連通,入料裝置上設置入料口 6和掃除口 7 ;淨水排出裝置,將分離出的淨水排出到殼體外部,包括淨水入管8a和淨水出管8b,其中淨水入管穿過上殼體且其管口插入到對應於下殼體內部空間的位置;支柱9,設置在上述殼體的底部,多個支柱分別與殼體相互固定連接,保持殼體的直立和平衡。[0021]淨水排出裝置中還包括水位調整裝置10,以調整淨水的出水水位。[0022]內部淨水出管沿水平方向穿出上殼體的上端。[0023]混合凝集槽的底面設置為斜面,浮上物排出裝置對應設置在混合凝集槽中底面更低一側的側壁上,使浮上物能夠迅速地從混合凝集槽中向外排出。[0024]支柱和殼體之間設置支柱加強結構,每根支柱上對應固定兩根支柱加強結構,在支柱、支柱加強結構和殼體之間形成三角形的受力支撐結構,使支柱的支撐結構更加穩固。[0025]在混合凝集槽上設置絮凝劑添加裝置,通過加入的絮凝劑加速汙水中汙物的沉降。[0026]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範圍內,當然會利用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成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上浮分離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構成上浮分離機的外部結構,分為上殼體和下殼體兩部分,上、下殼體分別為正置和倒置的圓錐形結構,且上殼體和下殼體在各自對應的圓錐形結構的底面位置相互對應固定,形成內部空間;混合凝集槽,設置在上殼體的上部開口處,容納由殼體內浮出的汙物,浮上物排出裝置與混合凝集槽相連通,將分離出的浮上物排出;內部分離板,設置在上述下殼體的內部,形成與下殼體角度相同的倒置的圓錐形結構,內部分離板的圓錐壁與下殼體內壁之間留有距離,在內部分離板的圓錐形結構下端沿豎直方向設置沉澱物排出裝置;入料裝置,設置在下殼體的下部,並封閉包圍下殼體的下部出口,入料裝置的內部空間與內部分離板和下殼體內壁之間形成的空間相連通,入料裝置上設置入料口和掃除口 ;淨水排出裝置,將分離出的淨水排出到殼體外部,包括淨水入管和淨水出管,其中淨水入管穿過上殼體且其管口插入到對應於下殼體內部空間的位置;支柱,設置在上述殼體的底部,多個支柱分別與殼體相互固定連接,保持殼體的直立和平衡。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上浮分離機,其特徵在於淨水排出裝置中還包括水位調整 裝直。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上浮分離機,其特徵在於內部淨水出管沿水平方向穿出上殼體的上端。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上浮分離機,其特徵在於混合凝集槽的底面設置為斜面,浮上物排出裝置對應設置在混合凝集槽中底面更低一側的側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上浮分離機,其特徵在於支柱和殼體之間設置支柱加強結構,每根支柱上對應固定兩根支柱加強結構,在支柱、支柱加強結構和殼體之間形成三角形的受力支撐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上浮分離機,其特徵在於在混合凝集槽上設置絮凝劑添加 裝直。
專利摘要一種上浮分離機,包括殼體,上、下殼體分別為正置和倒置的圓錐形結構,混合凝集槽,設置在上殼體的上部開口處,通過浮上物排出裝置將分離出的浮上物排出;內部分離板,設置在上述下殼體的內部,內部分離板的圓錐壁與下殼體內壁之間留有距離;入料裝置,內部空間與內部分離板和下殼體內壁之間形成的空間相連通;淨水排出裝置,包括淨水入管和淨水出管,其中淨水入管穿過上殼體且其管口插入到對應手下殼體內部空間的位置;支柱,多個支柱分別與殼體相互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有利於物料急速上浮,從理念上改變了傳統的物料上浮速度,從而使汙泥和水得到快速分離。汙水沿內部分離板的圓錐外壁均勻上浮,把傳統的集中給料變為分散均勻給料。
文檔編號B01D21/01GK202802849SQ201220490659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明者李超 申請人:瀋陽吉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