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沙發布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4:38:02 3

本發明涉及一種沙發布,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粘油時方便清洗的沙發布。
背景技術:
沙發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不可缺少的家俱,隨著沙發生產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沙發布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中絨面料由於其柔軟、舒適、保溫性能佳,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傳統的沙發布包括基布層和絨毛層,絨毛層固定於基布層上,日常生活中,常常由於不慎將油漬汙漬粘染在沙發上,由於傳統的沙發布其基布層與絨毛層固定不可分離,油漬汙漬又特別難以清洗,故通常需要將沙發布整個拆卸下來,清洗完後再重新安裝在沙發上,非常不便。
申請號為201320361240.5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沙發布,包括相互疊合的基布層和絨毛層,且基布層與絨毛層可拆卸固定連接。沙發布表面需要清洗時,可以將絨毛層撕下,而不需要將基布層一起拆下,待將絨毛層清洗完後,再將其與基布層固定。當沙發布只是表面絨毛層上粘有汙漬時,該技術方案可以使清洗過程更加方便,但是更多時候,當油漬與汙漬不慎大量傾倒於沙發上時,油漬會透過絨毛層滲透到基布層內,如果只是單純地將絨毛層清洗一下,基布層上的油汙等汙漬會重新粘染於絨毛層上,導致二次汙染。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沙發布,當油漬等汙漬不慎大量傾倒於沙發布上時,能夠使清洗過程更加方便,且避免發生二次汙染。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沙發布,包括相互疊合的基布層和絨毛層,所述基布層與絨毛層之間設置有阻油層,所述阻油層上下表面均設置有第一連接部,所述基布層與所述絨毛層於所述第一連接部對應位置設置有與其可拆卸固定連接的第二連接部。
優選的,所述阻油層由單根第一經線與單根第一緯線交織而成,所述第一經線為滌綸DTY加彈絲,所述第一緯線為滌綸PBT加彈絲,且所述第一經線的密度為51-54根/cm, 所述第一緯線為31-35根/cm。
優選的,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開設於所述阻油層上下表面的凹槽,所述凹槽內壁與底壁上覆蓋有粘扣母帶,所述第二連接部為粘扣公帶。
優選的,所述絨毛層由單根第二經線與兩根第二緯線交織而成,所述第二經線為DTY網絡絲,所述第二緯線包括DTY網絡絲與紗線,所述紗線以大化纖為芯線,所述芯線外加捻有至少一根絨線。
優選的,所述第一經線的密度為52根/cm, 所述第一緯線為33根/cm。
該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當油漬等汙漬不慎大量傾倒於沙發布上時,通過阻油層阻止油漬滲透到基布層內,再將絨毛層連帶阻油層一同撕下進行清洗,清洗完後固定於基布層上,進而避免將整個沙發布拆卸下來清洗後重新安裝,同時也可以避免發生二次汙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沙發布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阻油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絨毛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紗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基布層;2、絨毛層;3、阻油層;4、第一連接部;5、第二連接部;21、第二經線;22、第二緯線;221、紗線; 2211、芯線;2212、絨線;31、第一經線;32、第一緯線。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4對本發明一種沙發布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沙發布,包括相互疊合的基布層1和絨毛層2,所述基布層1與絨毛層2之間設置有阻油層3,所述阻油層3上下表面均設置有第一連接部4,所述基布層1與所述絨毛層2於所述第一連接部4對應位置設置有與其可拆卸固定連接的第二連接部5。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油漬等汙漬不慎大量傾倒於沙發布上時,阻油層3可以阻止油漬滲透到基布層1上,由於基布層1與絨毛層2均通過第一連接部4、第二連接部5與阻油層3可拆卸固定連接,故可以將絨毛層2連帶阻油層3一同撕下進行清洗,清洗完後固定於基布層1上,進而避免將整個沙發布拆卸下來清洗後重新安裝,同時也可以避免發生二次汙染。
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阻油層3與絨毛層2也可以固定在一起一體設置,清洗時,一同撕下清洗,但是考慮到,當油漬量很少,只有絨毛層2上粘有油漬時,大可不必撕下阻油層3,故本實施例優選為,絨毛層2與基布層1均與阻油層3可拆卸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阻油層3由單根第一經線31與單根第一緯線32交織而成,所述第一經線31為滌綸DTY加彈絲,所述第一緯線32為滌綸PBT加彈絲,且所述第一經線31的密度為51-54根/cm, 所述第一緯線32為31-35根/cm。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阻油層3由滌綸DTY加彈絲和滌綸PBT加彈絲交織而成,這兩種材料本身均具有彈性和防油性能,油分子不能滲透到材料內部,穩定性高,第一經線31的密度為51-54根/cm,第一緯線32密度為31-35根/cm,兩者高密度交織在一起,第一經線31與第一緯線32之間會形成很小的間隙,油珠顆粒較大,由於油珠表面的張力作用(油分子之間會相互拉扯抗衡),油分子不能順利脫離油珠穿過間隙到達阻油層3內側,進而可以使阻油層3具有非常好的防油性。
進一步,所述第一連接部4包括開設於所述阻油層3上下表面的凹槽,所述凹槽內壁與底壁上覆蓋有粘扣母帶,所述第二連接部5為粘扣公帶。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絨毛層2、基布層1與阻油層3通過粘扣帶相互聯結,牢固性高,拆卸與安裝更加便捷。
進一步,所述絨毛層2由單根第二經線21與兩根第二緯線22交織而成,所述第二經線21為DTY網絡絲,所述第二緯線22包括DTY網絡絲與紗線221,所述紗線221以大化纖為芯線2211,所述芯線2211外加捻有至少一根絨線2212。
上述技術方案中,芯線2211外可以加捻超過一根顏色不同的絨線2212,進而使紗線221具有不同的顏色。
進一步,所述第一經線31的密度為52根/cm, 所述第一緯線32為33根/cm。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僅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凡屬於本發明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