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鐘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20:08:16 4
專利名稱:司令鐘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適用於學校、機關、企業、家庭等單位使用的一種能自動控制響鈴次數和時間的鐘,我們稱它叫司令鍾。
以前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予定某時做某事沒有一個理想的報時器提醒,經常會影響工作和學習,在學校、機關、企業需派專人打鈴,每天需響很多次,常常發生忘打或誤打的事,而且打鈴的人精神非常緊張。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既能自動控制響鈴次數和響鈴時間,又能減少勞動力的司令鍾。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加以詳細敘述。
本實用新型是用如下方法完成的司令鍾是在普通時鐘的基礎上設計的,不需另行設計時鐘的傳動機構,只須把鐘面取下來,反面裝上鐘盤,安上電路,正面裝上帶磁場的指針即可。主要部件,鐘盤分為三層,第一層大圓環鐘盤〔1〕,採用非磁感應金屬薄片材料製成,大園環鐘盤的外邊銼成有向內方向的長條形插槽〔9〕,插槽為60個。第二層是中圓環鐘盤〔2〕,它採用塑料等非導體材料製成,內外兩邊做成折曲的梯形齒〔10〕和三角形缺口〔11〕,外邊向內方向折曲,缺口為60個,內邊向外方向折曲,缺口為120個。內外邊內側各固定一條銅導線〔4〕,供電流流過使用。第三層為小圓環鐘盤〔3〕,同大圓環鐘盤一樣採用非磁感應金屬薄片材料製成,它的內邊也銼有長條形插槽〔9〕,插槽為120個。以上三層鐘盤的缺口和插槽是供插電橋用的,電橋是採用一根細鐵針用銅絲線〔7〕焊接在鐵針一端上,另一端焊在一個小長方體的金屬片〔8〕(除鐵以外的金屬),作插入插槽的插銷。兩個相同電橋〔5〕〔6〕,按予定響鈴的時間分別插在鐘盤第一層和第三層的插槽內。鐘的時針和分針為鋁片製成,兩針尖端嵌有磁塊,當兩針走到予定時間時,由於兩針的磁場作用將予定時間的兩個電橋與導線吸合,導通電流,達到予定響鈴的目的。
電路圖〔12〕,把220V電源接通,通過變壓器得到6V電流,再經過二極體(2AP9)D1~D4和電容器C(16V100μf)整流變成直流,直流電通過鐘盤上的兩個電橋(開關K1K2)再經過第一、三層園環鐘盤上的導線,當時針吸合一個電橋時,只有一個開關K1或K2關閉,繼電器
不會啟動,必須使時針和分針同時吸引兩個電橋與導體吸合,才能激發繼電器
閉合,接通電鈴電路,最後電鈴啟動。如不需響鈴時,可關閉電流,這時不會改變時針的運轉。
圖1是司令鐘的鐘盤主視圖。
圖2是司令鐘的電路圖。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1)可隨季節按人們需要和要求調整打鈴時間和打鈴次數,不需改制和更換任何零件。(2)製造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3)打鈴時間準確,減少了勞動力。(4)使用範圍廣,不論學校、企業、機關和家庭均可採用。
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司令鐘的主要部件鐘盤分三層,它們都是安裝在同一面上,以同一個圓心取半徑R所得鐘盤的尺寸,第一層大圓環鐘盤的外徑R為15CM,內徑的R為12CM,中圓環鐘盤的外徑R為11CM,內徑R為8.5CM,第三層小圓環鐘盤的外徑R為7.5CM,內徑R為4.5CM,提供安插電橋的大圓環鐘盤與小圓環鐘盤的插槽尺寸為長1CM,寬0.1CM的長條形。中圓環鐘盤上的缺口,均為高0.5CM,外邊60,內邊120等分的三角形,它們的間隔分別為弧長1.15cm、0.45cm。
權利要求
1.一種能自動控制響鈴次數和時間的司令鍾,它包括普通時鐘的傳動機構和鐘面,其特徵在於司令鍾主要由大圓環鐘盤[1],中圓環鐘盤[2],小圓環鐘盤[3],兩個電橋[5]、[6],時針、分針組成,電路布置在鐘面內。
2.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司令鍾,其特徵在於大圓環鐘盤與小圓環鐘盤採用的非磁感應金屬薄片材料製成,中圓環鐘盤採用塑料或非導體材料製成。
3.據權利要求
1、2所述的司令鍾,其特徵在於大圓環鐘盤的外邊銼成有向內方向的長條形插槽,插槽為60個,中圓環鐘盤內外兩邊做成折曲的梯形齒〔10〕和三角形缺口〔11〕,外邊的梯形齒向內方折曲,缺口為60個,內邊的向外方向折曲,缺口為120個,小圓環鐘盤內邊銼成有長條形的插槽120個。
4.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司令鍾,其特徵在於鐘的時針和分針為鋁片製成,兩針尖端嵌有磁塊。
5.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司令鍾,其特徵在於兩個電橋是採用的細鐵針,用銅絲線〔7〕焊接在細鐵針一端上,另一端焊上一塊小長方體的除鐵以外的金屬片〔8〕上,作插入插槽的插銷用。
專利摘要
一種能自動控制響鈴次數和響鈴時間的司令鍾。它是在普通時鐘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只需把鐘面取下來,後面裝上一個結構簡單的鐘盤和電路正面上帶磁場的指針就成。鐘盤分為三層圓環盤,盤內有兩種大小的缺口和插槽,是供插電橋使用的,時針和分針的尖端各裝有一塊磁鐵。司令鍾結構簡單,製造容易,可根據需要調整響鈴次數和時間,不需改制或增減零件。響鈴時間準確,使用範圍廣,不論學校、企業、機關和家庭均可採用。
文檔編號G04C23/14GK86208662SQ86208662
公開日1987年8月26日 申請日期1986年10月31日
發明者胡潤文 申請人:胡潤文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