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黴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用途及菌株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8:56:16 2
廈門黴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用途及菌株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廈門黴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用途及菌株。所述基因簇的鹼基序列如SEQ?ID?NO.1所示,全長為5189個鹼基。本發明還涉及廈門鏈黴菌(Streptomyces?xiamenensis)CGMCC?No.5670及其突變菌株;同時,本發明還涉及利用所述菌株生產廈門黴素的方法。本發明為利用廈門鏈黴菌及其突變菌株或攜帶有上述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基因工程菌通過生物合成來發酵生產苯並吡喃類化合物提供了菌種來源,且其突變菌株可用於工業生產。
【專利說明】廈門黴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用途及菌株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廈門黴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用途及菌株。【背景技術】
[0002]Streptomyces xiamenensis的模式菌株是分離自中國福建省紅樹林沉積物的一株鏈黴菌,在此菌株的發酵液中,發現了一苯並吡喃衍生物:
[0003]N-[[3,4-dihydro-3S-hydroxy-2S-methyl-2-(41 R-methyl-31 S-pentenyl)-2H-1-ben zopyran-6-yl] carbonyl]-threonine,結構式如下:
[0004]
【權利要求】
1.一種廈門黴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因簇的鹼基序列如SEQ ID N0.1所示,全長為5189個鹼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廈門黴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因簇包含基因ximA, ximB, ximC, ximD 和 ximE ;具體為: ximA:位於SEQ ID N0.1第1-1563鹼基處,編碼520個胺基酸; ximB:位於SEQ ID N0.1第1788-2729鹼基處,編碼313個胺基酸; ximC:位於SEQ ID N0.1第2795-3385鹼基處,編碼196個胺基酸; ximD:位於SEQ ID N0.1第3394-4815鹼基處,編碼473個胺基酸; ximE:位於SEQ ID N0.1第4815-5189鹼基處,編碼124個胺基酸。
3.—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廈門黴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在生產廈門黴素中的用途。
4.一種廈門鏈黴菌(Streptomyces xiamenensis)CGMCC N0.5670。
5.一種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廈門鏈黴菌的突變菌株,其特徵在於,通過將突變型rpsL基因轉入所述廈門鏈黴菌而得。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突變菌株,其特徵在於,所述突變菌株為廈門鏈黴菌(Streptomyces xiamenens is)CGMCC N0.5674、廈門鏈黴菌(Streptomyces xiamenensis)CGMCC N0.5675 或廈門鏈黴菌(Sti^ptomyces xiamenensis)CGMCC N0.5676。
7.—種廈門黴素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取如權利要求4~6中任一項所述的菌株或攜帶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廈門黴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基因工程菌株,發酵,可得廈門黴素。
【文檔編號】C12R1/465GK103740734SQ201310273055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日
【發明者】徐俊, 楊勇, 付玲, 徐岷涓, 遊中元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