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椎體間距測量打孔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21:59:3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量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椎體間距測量打孔裝置。
背景技術:
頸椎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脊椎退行性疾病,常常因為脊髓神經受壓而致肢體功能障礙。目前比較常用手術方法是頸椎椎體次全切+鈦網植骨鈦板內固定術,亦即在椎體次全切後,將合適大小的塞滿自體骨或異體骨的鈦網植入椎體間,然後用鈦板測量器測量上下椎體中點間的距離,根據測量結果選取合適長度的鈦板固定於椎體前方。在固定鈦板前通常先將鈦板置於椎體前方,然後將鑽孔攻絲沿著鈦板上現有的植釘孔鑽入形成一個植釘通道。
目前對於椎體間距離的測量沒有專用器械,通常用目測方法,或直接用鈦網量一量,也有用軟性金屬條甚至用細線測量,以確定所需植入椎體間鈦網的長度。但這些方法測量的結果往往不準確,裁剪的鈦網或大或小不符合要求,通常需要多次裁剪,不僅造成浪費,延長了手術時間,而且有時還因為勉強植入過長的鈦網,導致上下椎體的終板退變、增生,或勉強植入過短的鈦網,引起椎體間塌陷,黃韌帶形成皺褶或再壓迫脊髓神經,現有的鈦板測量儀也不能很好的在測量椎體間距長度的同時一期完成鑽孔步驟。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快速準確測出椎體間距離,同時能夠輔助在測量的同時完成鑽孔步驟的椎體間距測量打孔裝置。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椎體間距測量打孔裝置,包括左右兩測量臂,弧形標尺和旋轉軸,左右兩測量臂的頂端各設有一個轉軸孔,旋轉軸穿過兩個轉軸孔將左右兩測量臂相連,弧形標尺的固定端與其中一測量臂中部固定連接,弧形標尺的游離端穿過另一測量臂的中部,左右兩測量臂的上部外側設有手持部,用於測量時方便控制兩測量臂的開合;兩測量臂的底端分別設有一個支撐腳,所述支撐腳的的中部設有立柱,立柱與測量臂的底端鉸接。
作為優選,左右兩個支撐腳上還分別設有兩個通孔,所述通孔內設有打孔導管。
作為優選,兩個支撐腳相鄰的一側底部設有凸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兩測量臂底端設置有可活動的支撐腳,無論兩測量臂開合的大小與否,支撐腳始終可保持水平或者與測量目標貼合,起到精確測量和防滑作用;
2、支撐腳上設置有通孔,通孔內設有打孔導管,可以實現在精準的完成測量的同時,通過測量臂上的導管進行打孔,簡化了手術步驟,縮短了手術時間,操作起來方便簡單;
3、兩個支撐腳相鄰的一側底部設有凸起,能夠進一步加強支撐腳的防滑作用,有利於精確打孔。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A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椎體間距測量打孔裝置,包括左右兩測量臂1,弧形標尺2和旋轉軸3,所述左右兩測量臂1的頂端各設有一個轉軸孔,旋轉軸3穿過兩個轉軸孔將左右兩測量臂1相連,所述弧形標尺2的固定端與其中一測量臂中部固定連接,弧形標尺2的游離端穿過另一測量臂的中部,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右兩測量臂1的上部外側設有手持部4,用於測量時方便控制兩測量臂1的開合;所述兩測量臂1的底端分別設有一個支撐腳5,所述支撐腳5的的中部設有立柱51,所述立柱51與測量臂1的底端鉸接,使得支撐腳5可以活動,因此,無論兩測量臂開合的大小與否,支撐腳始終可保持水平或者與測量目標貼合,起到精確測量和防滑作用。左右兩個支撐腳5上還分別設有兩個通孔52,所述通孔內設有打孔導管53,可以實現在精準的完成測量的同時,通過測量臂上的導管進行打孔,簡化手術步驟,縮短手術時間,操作起來方便簡單。兩個支撐腳5相鄰的一側底部設有凸起54,能夠進一步加強支撐腳的防滑作用。
說明書中未闡述的部分均為現有技術或公知常識。本實施例僅用於說明該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做的等價置換等修改均認為是落入該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