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精度拋光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5:19:16 1

本發明涉及電機設備領域,具體是一種高精度拋光機。
背景技術:
金屬表面拋光技術是表面技術及工程學科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電鍍工業、塗飾、陽極氧化及各種表面處理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隨著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它已擴展到表面處理技術以外的領域,逐漸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專用技術。現有的自動化拋光設備中,通過多種磨削刀具來實現銑平面、銑倒角、銑缺口、磨平面和磨倒角功能,但是在拋光加工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鐵屑,其中,一部分鐵屑在磨削刀具的轉動作用下向外飛濺,容易造成人體傷害以及汙染環境,另一部分鐵屑則停留在金屬工件上,但是停留在金屬工件上的鐵屑容易碾入磨削刀具與金屬工件之間,使得金屬工件上產生劃痕,導致拋光效果降低,影響加工質量。而且現有的磨削刀具在削磨刀具時不僅震動強烈,產生很大的噪聲,而且在進行精細削磨工件時,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精度拋光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精度拋光機,包括主架,所述主架上設有在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動的主軸驅動部,主軸驅動部驅動一傳動主軸轉動,傳動主軸位於工件的上方並且該傳動主軸的端部安裝有磨削刀具,所述磨削刀具包括外刀管和同軸轉動配合內套於外刀管的內刀管,所述內刀管前端傳動配合設有磨頭,該磨頭的磨削刃向前延伸出外刀管,外刀管尾端設有用於與驅動手柄連接的連接柄,外刀管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條形護鞘,條形護鞘前端向內側彎曲形成對磨頭前端的半包,磨頭通過磨頭柄傳動配合連接於內刀管,該磨頭柄向後延伸位於外刀管內,內刀管尾部固定連接設有與內刀管同軸的內刀管柄,所述內刀管柄外圓沿軸向並列設有兩個限位臺階,所述連接柄內圓設有彈性限位件,所述內刀管安裝於外刀管後,該彈性限位件位於兩個限位臺階之間,位於前側的限位臺階沿軸向圓滑過渡;所述主軸驅 動部上固定有風機和鵝頸管,鵝頸管的一端連通於風機的出風口,鵝頸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磨削刀具並且該端部朝向磨削刀具的磨削端,傳送帶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廢料回收機構,廢料回收機構包括有第一檔板、第二檔板和廢料盒,第二檔板與傳送帶相鄰設置,所述第一檔板和第二檔板相對設置且二者之間存在空隙,第一檔板上端部的高度高於傳送帶的水平高度,第二檔板上端部的高度低於傳送帶的水平高度,廢料盒位於第一檔板和第二檔板下方,第一檔板和第二檔板之間的空隙與廢料盒相連通。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內刀管與外刀管之間的徑向間隙大於磨頭柄與外刀管之間的徑向間隙。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彈性限位件為設置於連接柄內圓的彈性橡膠圈。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檔板的上端部和第二檔板的上端部均向傳送帶方向彎折,且第一檔板朝向第二檔板的一側設有橡膠層。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廢料盒的側部設有開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在風機和鵝頸管的作用下可以吹去金屬工件上的廢料,避免廢料碾入磨削刀具與金屬工件之間而影響拋光質量,同時,鵝頸管輸出氣流所吹開的廢料以及隨磨削刀具轉動而飛濺出的廢料受第一檔板的抵擋而落入廢料盒之內,使得廢料得以更好的回收,避免廢料造成人體傷害和汙染環境,此外,該鵝頸管輸出的氣流對磨削刀具還起到降溫的作用;同時所用磨削刀具採用外刀管和內刀管的配合結構,使支撐磨頭的刀杆具有延長的可能,由於外刀管的支撐,在動力手柄驅動轉動時具有較好的穩定性,減小工作時的振動,提高磨削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高精度拋光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高精度拋光機中磨削刀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高精度拋光機中磨削動力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高精度拋光機中環形彈片結構示意圖;
圖5為高精度拋光機中限位環結構示意圖;
圖6為高精度拋光機中連接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架、2-主軸驅動部、3-傳動主軸、4-風機、5-鵝頸管、6-廢料回收機構、7-磨削刀具、8-磨頭、9-磨頭柄、10-外刀管、11-內刀管、12-第一限位臺階、13-彈性限位件、14-第二限位臺階、15-連接柄、16-內刀管柄、17-條形護鞘、18-環形凸臺、19-驅動手柄、20-環形彈片、21-彈簧夾頭、22-限位環、23-內殼體、61-第一擋板、62-第二檔板、63-廢料盒、151-端面凸起、201-環形彈性凸起、221-波浪形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6,一種高精度拋光機,包括主架1,主架1上設有能夠在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動的主軸驅動部2,進一步地,該主軸驅動部2可以受控於數控設備而自動豎直移動和水平移動,從而對工件進行自動磨削,主軸驅動部2驅動一傳動主軸3轉動,傳動主軸3位於工件的上方並且該傳動主軸3的端部安裝有磨削刀具7,所述磨削刀具7包括外刀管10和同軸轉動配合內套於外刀管10的內刀管11,所述內刀管11前端傳動配合設有磨頭8,該磨頭8的磨削刃向前延伸出外刀管10;內刀管11和外刀管10之間的配合設定間隙,以保證相互的轉動順暢,同時,該間隙不宜太大,避免操縱的困難和振動的加大;磨頭的頭部為螺旋刃或金剛砂結構,可採用多種直徑和形狀,不限於本實施例類型。所述外刀管10尾端設有用於與驅動手柄連接的連接柄15,採用該連接柄15,利於穩定的連接於驅動手柄19,從而保證手術過程的穩定性;外刀管10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條形護鞘17,條形護鞘17前端向內側彎曲形成對磨頭8前端的半包,進一步保證磨削過程的高精度和準確性;所述磨頭8通過磨頭柄9傳動配合連接於內刀管11,該磨頭柄9向後延伸位於外刀管10內;磨頭柄9與磨頭8之間可採用可拆卸式連接,利於更換不同的磨頭8,以增加使用靈活性;採用磨頭柄9的結構,還對磨頭8具有良好的支撐,以保證運行的穩定性;內刀管11與外刀管10之間的徑向間隙大於磨頭柄9與外刀管10之間的徑向間隙;本結構可使磨頭柄9在工作時較均勻的作用於外刀管10,與外刀管10之間形成較大的支撐面積,從而對磨頭8形成較為穩定的支撐,運轉均勻無卡澀;同時,保證內刀管11與外刀 管10之間避免運轉幹擾,節約驅動能源的同時保證運轉的順暢。
主軸驅動部2上固定有風機4和鵝頸管5,鵝頸管5的一端連通於風機4的出風口,鵝頸管5的另一端延伸至磨削刀具7並且該端部朝向磨削刀具7的磨削端,傳送帶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廢料回收機構6,廢料回收機構6包括有第一檔板61、第二檔板62和廢料盒63,第二檔板62與傳送帶相鄰設置,第一檔板61和第二檔板62相對設置且二者之間存在空隙,第一檔板61上端部的高度高於傳送帶的水平高度,第二檔板62上端部的高度低於傳送帶的水平高度,廢料盒63位於第一檔板61和第二檔板62下方,第一檔板61和第二檔板62之間的空隙與廢料盒63相連通。
所述內刀管11尾部固定連接設有與內刀管同軸的內刀管柄16,該固定連接可以是可拆卸或者焊接,均能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實施例選擇焊接連接;所述內刀管柄16外圓沿軸向並列設有第一限位臺階12和第二限位臺階14,所述連接柄15內圓設有彈性限位件13,所述內刀管11安裝於外刀管10後,該彈性限位件13位於第一限位臺階12和第二限位臺階14之間,第一限位臺階12沿軸向圓滑過渡;該結構使得內刀管11不會輕易從外刀管10中脫出,需施加一定的外力才能使得前側的限位臺階向後越過彈性限位件拉出,保證整體性;上述結構方便對磨頭8、內刀管11和外刀管10進行清洗;因彈性限位件13與第一限位臺階12和第二限位臺階14形成軸向限制,內刀管11以及磨頭8插入外刀管10後不能輕易掉出。
本發明的加長型磨削刀具和驅動手柄19進行連接,加長型磨削刀具的外刀管10連接於驅動手柄19的非轉動部位,加長型磨削刀具的內刀管10傳動連接於驅動手柄19的動力輸出端;非轉動部位一般指驅動手柄的殼體或者與殼體相對固定的其他部件,在此不再贅述。
所述驅動手柄19的非轉動部位包括外殼和與外殼固定且向前延伸出外殼的內殼體23,所述連接柄15外套於內殼體23並沿軸向和周向均限位的方式連接,所述連接柄15安裝於驅動手柄19後,內刀管11尾端設置的內刀管柄16與作為驅動手柄19的動力輸出端的彈簧夾頭21驅動配合。
外刀管10的連接柄15內圓設有軸向平滑過渡的環形凸臺18,所述驅動手柄19的非轉動部位包括外殼和與外殼固定且向前延伸出外殼的內殼體23,所述連接柄15外套於內殼體23,所述內殼體23設有環形彈片20,所述環形彈片20沿徑向向外形成軸向平滑過渡的環形彈性凸起201,該環形彈性凸起201對環形凸臺18向前限位且形成向後的預緊力,所述外殼的前端形成限位環22,連接柄15的尾端在環形彈性凸起201向後預緊力的作用下緊靠所述限位環22前端並形成圓周方向的限位;上述安裝結構簡單緊湊,使用方便;如圖所示,使用時,驅動手柄15接傳動主軸3後,驅動磨頭8高速旋轉運動對工件進行磨削;環形彈性凸起201當然是沿徑向凸出並且沿徑向具有彈性,以便形成限位和預緊力,可為如圖所示的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的軸向開口形成,這些開口使得環形彈片在圓周方向形成均勻分布且徑向向外凸出的簧片結構,成本較低且具有較好的彈性,方便安裝且結構簡單,安裝後易於形成預緊力且容易拆卸,在此不再贅述;如圖所示,驅動手柄15的非轉動部位由外殼和固定連接於外殼的內殼體23構成,環形彈片20設置於內殼體23並通過殼體端部形成的限位環壓合固定,結構簡單緊湊。
連接柄15的尾端與限位環22前端貼合,同時連接柄上設有端面凸起151,限位環22前端也形成與連接柄15的端面凸起151嚙合的波浪形槽221。
主軸驅動部2開始運轉時,風機4也上電運轉並且其產生的氣流通過鵝頸管5吹向磨削刀具7的磨削端,由於鵝頸管5具有任意彎折的特點,所以可以調整鵝頸管5端部的位置,使得廢料吹向第一檔板61,進而落入廢料盒63之內,不僅避免了因廢料碾入磨削刀具61與工件之間而降低工件的加工質量,也避免了因氣流的吹動而導致廢料飛濺,使廢料得以更好的回收,同時,在回收機構6的作用下,因磨削刀具7轉動而飛濺出的廢料受第一檔板61的抵擋而落入廢料盒63,有效避免了飛濺的廢料造成人體傷害以及環境汙染。此外,由於風機4和鵝頸管5均固定在主軸驅動部2上,使得鵝頸管5能夠隨主軸驅動部2一同運動,使得鵝頸管5輸出的氣流能實時有效的吹向磨削刀具7。
第一檔板61的上端部和第二檔板62的上端部均向傳送帶方向彎折,使得向斜上方飛濺的廢料依然能夠在第一檔板62的抵擋作用下,落入廢料盒63之內。同時,由於第二擋 板62的上端部也向傳送帶方向傾斜,因此,當拋光完成後,操作人員可以方便地將散落在傳送帶上的廢料掃入第二檔板62中,使得廢料得以進一步回收。
由於廢料打擊擋板時會產生噪音,為了降低這些噪音,第一檔板61朝向第二檔板62的一側設有橡膠層,實際應用中,為了降低產品成本,第一檔板61和第二檔板62均為硬質塑料。
本實施例中,廢料盒63的側部設有開門,從而方便地將廢料盒63中堆積的廢料取出。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