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0:39:31 1
專利名稱: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冷衝壓工藝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
背景技術:
在冷衝壓工藝加工技術領域,圓筒形加工件在成形後會包覆在凸模表面,隨凸模一同脫出凹模,需要操作人員手工取下加工件,因此加工效率較低,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且操作安全性低。因此有必要設計開發一種自動卸料機構,能夠使成形後的圓筒加工件從凸模上退出,以提高加工作業的安全性,並提高作業效率。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自動使成形後的圓筒形加工件從凸模上退出,以提高加工作業的安全性,並提高作業效率。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包括上模座、下模座、退料座、楔形推塊、頂杆,所述頂杆固設於所述上模座,所述楔形推塊通過軸活動設置於所述頂杆下端,所述楔形推塊右端上表面為楔形結構,所述頂杆底部設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於所述楔形推塊底部,用於阻止所述楔形推塊向下翻轉;所述退料座活動設置於所述下模座,所述退料座與所述下模座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一,所述退料座固定設置有圓柱成形模,所述圓柱成形模外圍活動設置有退料滑套,所述退料滑套左端設置有傳動杆,所述退料座水平設置有通孔,所述傳動杆穿過所述通孔活動設置於退料座上。衝壓作業開始時,所述上模座下行,頂杆下端的楔形推塊向上翻起通過所述傳動杆,當衝壓作業完成後,所述楔形推塊在所述限位凸起的作用下無法下翻,因此推動所述傳動杆向右移動,所述傳動杆推動所述退料滑套向右移動,將成形後包覆在所述圓柱成形模外圍的圓筒件卸下。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所述彈性體一為彈黃或橡I父彈黃。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所述傳動杆左端為圓形結構。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所述退料座內設置有圓柱形空腔,所述圓柱成形模固設於所述圓柱形空腔左壁,且所述圓柱成形模右端穿過所述圓柱形空腔右壁;所述退料滑套左端設置有頂帽,所述頂帽與所述圓柱形空腔右壁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二,且所述退料滑套右端穿過所述圓柱形空腔右壁;用於活動設置所述傳動杆的所述通孔設置於所述圓柱形空腔左壁上。增設所述彈性體二的結構,能夠使所述退料滑套具有向左自動復位的功能,從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所述彈性體二為彈黃或橡I父彈黃。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所述楔形推塊與所述上模座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三。所述彈性體三具有伸長彈性,可以有助於楔形推塊上翻後復位到水平方向。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所述彈性體三為彈黃或橡I父彈黃。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自動使成形後的圓筒形加工件從凸模上退出,以提高加工作業的安全性,並提高作業效率。
圖1,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上模座下行時結構示意圖;圖2,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卸料時結構示意圖。I為上模座,2為下模座,3為退料座,4為楔形推塊,5為頂杆,6為軸,7為限位凸起,8為彈性體一,9為圓柱成形模,10為退料滑套,11為傳動杆,12為通孔,13為圓柱形空腔,14為頂帽,15為彈性體二,16為彈性體三。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該實施例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定。如圖1一2所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退料座3、楔形推塊4、頂杆5,所述頂杆5固設於所述上模座1,所述楔形推塊4通過軸6活動設置於所述頂杆5下端,所述楔形推塊4右端上表面為楔形結構,所述頂杆5底部設置有限位凸起7,所述限位凸起7位於所述楔形推塊4底部,用於阻止所述楔形推塊4向下翻轉;所述退料座3活動設置於所述下模座2,所述退料座3與所述下模座2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一 8,所述退料座3固定設置有圓柱成形模9,所述圓柱成形模9外圍活動設置有退料滑套10,所述退料滑套10左端設置有傳動杆11,所述退料座3水平設置有通孔12,所述傳動杆11穿過所述通孔12活動設置於退料座3上。所述彈性體一 8為彈簧或橡膠彈簧。作為本實施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傳動杆11左端為圓形結構。作為本實施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退料座3內設置有圓柱形空腔13,所述圓柱成形模9固設於所述圓柱形空腔13左壁,且所述圓柱成形模9右端穿過所述圓柱形空腔13右壁;所述退料滑套10左端設置有頂帽14,所述頂帽14與所述圓柱形空腔13右壁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二 15,且所述退料滑套10右端穿過所述圓柱形空腔13右壁;用於活動設置所述傳動杆11的所述通孔12設置於所述圓柱形空腔13左壁上。所述彈性體二 15為彈簧或橡膠彈簧。作為本實施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楔形推塊4與所述上模座I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三16。所述彈性體三16為彈簧或橡膠彈簧。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自動使成形後的圓筒形加工件從凸模上退出,以提高加工作業的安全性,並提高作業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上模座(I)、下模座(2)、退料座(3)、楔形推塊(4)、頂杆(5),所述頂杆(5)固設於所述上模座(1),所述楔形推塊(4)通過軸(6)活動設置於所述頂杆(5)下端,所述楔形推塊(4)右端上表面為楔形結構,所述頂杆(5)底部設置有限位凸起(7),所述限位凸起(7)位於所述楔形推塊(4)底部,用於阻止所述楔形推塊(4 )向下翻轉;所述退料座(3 )活動設置於所述下模座(2 ),所述退料座(3 )與所述下模座(2)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一(8),所述退料座(3)固定設置有圓柱成形模(9),所述圓柱成形模(9)外圍活動設置有退料滑套(10),所述退料滑套(10)左端設置有傳動杆(11 ),所述退料座(3 )水平設置有通孔(12 ),所述傳動杆(11)穿過所述通孔(12 )活動設置於退料座(3)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體一(8)為彈簧或橡膠彈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杆(11)左端為圓形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退料座(3)內設置有圓柱形空腔(13),所述圓柱成形模(9)固設於所述圓柱形空腔(13)左壁,且所述圓柱成形模(9)右端穿過所述圓柱形空腔(13)右壁;所述退料滑套(10)左端設置有頂帽(14),所述頂帽(14)與所述圓柱形空腔(13)右壁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二(15),且所述退料滑套(10)右端穿過所述圓柱形空腔(13)右壁;用於活動設置所述傳動杆(11)的所述通孔(12)設置於所述圓柱形空腔(13)左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體二 (15)為彈簧或橡膠彈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楔形推塊(4 )與所述上模座(I)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三(16 )。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體三(16)為彈簧或橡膠彈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圓筒件加工模具自動卸料機構,包括上模座、下模座、退料座、楔形推塊、頂杆,所述頂杆固設於所述上模座,所述楔形推塊通過軸活動設置於所述頂杆下端,所述楔形推塊右端上表面為楔形結構,所述頂杆底部設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於所述楔形推塊底部,用於阻止所述楔形推塊向下翻轉;所述退料座活動設置於所述下模座,所述退料座與所述下模座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一,所述退料座固定設置有圓柱成形模,所述圓柱成形模外圍活動設置有退料滑套,所述退料滑套左端設置有傳動杆,所述退料座水平設置有通孔,所述傳動杆穿過所述通孔活動設置於退料座上。
文檔編號B21D45/06GK203076490SQ20122069743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7日
發明者葉彌 申請人:安徽吉峰技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