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緊定螺釘的製作方法
2023-06-25 12:54:16 3
專利名稱:一種緊定螺釘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紋連接件,具體講是一種可用於各種零部件安裝和定位的緊定螺釘。
技術背景
緊定螺釘通常都是安裝在設於零部件上的螺紋孔內,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固定兩個零件之 間的相對位置。目前,現有技術緊定螺釘一般由螺釘頭以及與螺釘頭為一整體的螺杆構成; 所述螺杆底部為錐體;所述螺釘頭靠近螺杆的端面上連接有一個法蘭盤。上述現有技術的緊 定螺釘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兩個不足之處1、雖然螺杆底部的錐體在緊定螺釘的安裝過程中能 夠對螺杆起一定的導向作用,但是,由於螺杆底部的錐體通常都比較小,因此造成導向效果 不佳,從而影響緊定螺釘對兩個零件之間的相對位置的固定;2、為了防止上述緊定螺釘中的 法蘭盤與被連接件直接相接觸而造成法蘭盤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的磨損,我們一般都會在緊 定螺釘使用之前,預先在緊定螺釘的螺杆上套接一個墊圈,雖然上述緊定螺釘中法蘭盤的磨 損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但是,由於緊定螺釘在使用之前都需要預先在其螺杆上套接墊圈, 因此,上述緊定螺釘在裝配過程中不但操作麻煩,而且還嚴重降低裝配的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不但導向性能更好,能夠更好地固定兩個零 件之間的相對位置,而且裝配更加簡單、方便,裝配效率大大提高的緊定螺釘。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緊定螺釘,它由螺釘頭、錐體 以及與螺釘頭為一整體的螺杆構成;所述螺釘頭與螺杆連接的端面上設有法蘭盤;所述螺杆 包括光杆I和螺紋杆兩部分;所述光杆I位於法蘭盤與螺紋杆之間;所述螺紋杆與錐體之間 為一段光杆II;所述光杆I上套有一個墊圈;所述墊圈的內圈直徑略小於螺紋杆上螺紋的大 徑。
採用以上結構後,與現有技術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 與現有技術在螺杆底部直接設置錐體不同,由於本實用新型在螺紋杆與錐體之間設置 了一段光杆II,換句話說,緊定螺釘上用來起導向作用的部位大大增加,因此,本實用新型 的導向性能得到了大大提高,從而能夠更好地固定兩個零件之間的相對位置。
2、 由於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螺紋杆與法蘭盤之間為一段光杆I ,而所述光杆I上又套有 一個墊圈,所述墊圈的內徑略小於螺紋杆上螺紋的大徑,因此,所述的墊圈會在螺紋杆的螺 紋的阻擋下與本實用新型成為^個成套使用的整體,換句話說,本實用新型在生產完成後, 墊圈就已經與本實用新型成為一個整體,使用者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無需另外再向本實用 新型中的螺杆上加裝墊圈,從而使本實用新型省去了一道另外加裝墊圈的工序,進而大大提 高了本實用新型的裝配效率,使本實用新型在裝配過程中變得更為簡單和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緊定螺釘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1、螺釘頭,2、法蘭盤,3、墊圈,4、螺紋杆,5、光杆II, 6、錐體,7、 光杆I。
具體實施例 '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在本具體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一種緊定螺釘由螺釘頭1、錐體6 以及與螺釘頭1為一整體的螺杆構成;所述螺釘頭1與螺杆連接的端面上設有法蘭盤2;所 述螺杆包括光杆I 7和螺紋杆4兩部分;所述光杆I 7位於法蘭盤2與螺紋杆4之間;所述螺 紋杆4與錐體6之間為一段光杆II5;所述光杆I 7上套有一個墊圈3;所述墊圈3的內圈直 徑略小於螺紋杆4上螺紋的大徑;所述墊圈3的內圈直徑略大於所述光杆I7的直徑;所述 墊圈3可以在光杆I 7上上下滑動,但是墊圈3不會從所述的螺紋杆4上脫落。
權利要求1、一種緊定螺釘,它由螺釘頭(1)、錐體(6)以及與螺釘頭(1)為一整體的螺杆構成;所述螺釘頭(1)與螺杆連接的端面上設有法蘭盤(2),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杆包括光杆I(7)和螺紋杆(4)兩部分;所述光杆I(7)位於法蘭盤(2)與螺紋杆(4)之間;所述螺紋杆(4)與錐體(6)之間為一段光杆II(5);所述光杆I(7)上套有一個墊圈(3);所述墊圈(3)的內圈直徑略小於螺紋杆(4)上螺紋的大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緊定螺釘,它由螺釘頭(1)、錐體(6)以及與螺釘頭(1)為一整體的螺杆構成;所述螺釘頭(1)與螺杆連接的端面上設有法蘭盤(2);所述螺杆包括光杆I(7)和螺紋杆(4)兩部分;所述光杆I(7)位於法蘭盤(2)與螺紋杆(4)之間;所述螺紋杆(4)與錐體(6)之間為一段光杆II(5);所述光杆I(7)上套有一個墊圈(3);所述墊圈(3)的內圈直徑略小於螺紋杆(4)上螺紋的大徑。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不但導向性能更好,能夠更好地固定兩個零件之間的相對位置,而且裝配更加簡單、方便,裝配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文檔編號F16B35/04GK201433984SQ200920124889
公開日2010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21日
發明者任旭輝 申請人:任旭輝